秒没?揭开套路!

时事   2024-09-05 11:55   北京  

暑期刚结束,国庆假期指日可待。2024年暑期旅游高峰时段,据报道,每天约160万人在抢国家博物馆的2.6万张门票,70万~80万人在抢陕西历史博物馆的1.2万张门票,250多万人在抢故宫博物院的4万张门票……巨大的供需失衡,吸引了众多“黄牛”聚集。

“黄牛”俗称“票贩子”“倒爷”。善于利用供需失衡,囤积居奇,牟取暴利,是我国法律法规明确打击的对象。根据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伪造、变造、倒卖车票、船票、航空客票、文艺演出票、体育比赛入场券或者其他有价票证、凭证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如情节严重,还可能触犯刑法。

近年来,“博物馆热”不断升温,而博物馆与其他领域相比,因文物安全防护需要,均有更严格的承载量限制。悬殊的供需矛盾,让过去活跃在医院、电商平台、火车站的“黄牛”发现了博物馆热的“新商机”,不仅损害观众利益,破坏博物馆形象,还增加文化遗产保护压力。

游客在参观故宫博物院。新华社记者李欣 摄

故宫博物院数字与信息部主任苏怡告诉瞭望智库,旺季高峰时段来自“黄牛”的机器购票请求,在极端情况下达到99%以上。如果不作技术拦截,普通观众几乎不可能买到票。“他们用自动化脚本技术抢票,完成全部购票流程,用时仅0.5秒,真人根本无法与之匹敌。”从事“黄牛”对抗业务的腾讯云天御业务风控产品专家闫阳说。

在使用不公平竞争手段同时,“黄牛”还通过“团队作战”贩卖焦虑,设计陷阱诱导观众购“黄牛票”,同时捕风捉影,断章取义,夸大博物馆和观众之间的矛盾,通过制造舆论给博物馆施压,干扰正常的旅游参观秩序。

揭开“黄牛”作案套路,拦截、对抗、封堵“黄牛”……眼下,博物馆与“黄牛”的攻防之战已经激烈展开。

文|刘苗苗 王乙雯 瞭望智库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1

冲着“避坑”,妥妥“入坑”


“劝退,某景点,今日惨状”“某景点,突发情况”“千万别来,突发状况”……

“博物馆约满了怎么进?”“XX馆抢票攻略”“低价票保姆级攻略”……

“秒空?还有机会!”“售罄?不要慌”……

图源:央视新闻

某知名社交平台上,类似帖子数不胜数,标题抓人,能迅速吸引人点击查看。

这些帖子利用人们出行前的“避坑”心理需求,制造看似“防踩雷”的服务信息,营造门票焦虑,提供所谓的“捡漏”途径。

殊不知,这是一场“黄牛”自编自导的门票营销陷阱,目的是诱导消费者“入坑”——到“黄牛”手中购票。

惯用套路是,以耸人听闻的标题,制造景区“惨状”,营造门票恐慌,贩卖门票焦虑;提供抢票或游玩攻略,以实用性信息,营造为消费者排忧解难的错觉;制造“捡漏”感,让人产生极难得到的东西被获取的成就感。

不明就里者,很容易相信平台信息来自“热心网友”分享,并主动前往评论区查看。

评论区,共鸣声此起彼伏,还有求帮预约的声音。比如“根本抢不到”“我试了不行”“无效熬夜”“我也是,感觉有点伤”“能帮我预约吗?”等等。

预约请求下面,一般还伴有回复——“这里有,私”“可以帮忙”,有的还追加了“靠谱”“谢谢”的评价。

俨然一场自成闭环的生活短剧,成功还原了生活场景。

某社交平台帖子评论区截图。

发帖、跟帖之后,被诱导到平台上的观众,通常会发现,原本免费预约的博物馆门票,被加上“人工讲解”服务,动辄一张标价上百元,待游客亲历,方觉讲解相当“糊弄”,要么是只提供一个自动讲解机,要么是人工“讲解员”资质无从考证,讲解内容陈旧或低质。以上不过是“黄牛”为倒卖门票设计的“幌子”。

记者在网络平台搜索博物馆门票。来源:央视新闻

业内专家分析,“黄牛”正是利用当下人们旅游前的新消费习惯,以及消费心理和人性弱点,成功实现了诱导消费者。若非知情,人们很容易被带节奏,眼一闭就“入坑”。

2

“黄牛”的票,哪儿来的?


“黄牛”票从何而来?为什么大量博物馆门票会落入“黄牛”手中?

记者调查发现,“黄牛”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囤票”。

一是“机抢”。运用外挂脚本和群控设备技术,实施批量抢票。外挂脚本相当于电脑加装自动化购票软件,其购票速度远超人工点击。以故宫博物院为例,正常情况下,人工预约该院门票,要完成填写信息、选择、提交等多个步骤,即便提前存储好观众信息,最快操作也要十几秒甚至数十秒,但外挂脚本仅用0.5秒;群控设备技术,通过群开虚拟账号抢票,类如一人控制成百上千台手机或电脑,可调动成千上万账号提交购票请求。闫阳告诉记者,信息技术加持下,真人无论如何也抢不过机器,如果不加防控,绝大多数门票将在放票瞬间轻松落入“黄牛”手中。

2024年7月25日,观众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新华社记者 任超 摄

二是“人抢”。“代购负责人”通过线上建微信群,兼职高薪话术诱导,吸引大学生、“宝妈”、自由职业者等加入抢票群“从事代约代抢服务”,再通过分发预先收集的观众信息、告知抢票时间、培训抢票经验等手段,调动成千上万人一起抢票,有些还会包场网吧,为抢票者提供更高速的网络条件,提高抢票成功率。一位卧底“黄牛”微信群的业内人员告诉记者,“黄牛”一人通常可以同时控制10多个群,一个群有200人,10多个群就有2000多人。众多“代约人”拿着观众真人信息同时抢票,不仅造成网络拥挤,加剧门票紧张,还很难被机器算法拦截。

此外,“黄牛”还会通过自媒体制造舆论压力,迫使博物馆增加线下票量、不断扩大自己的盈利空间。比如,自编自导老人买不到票的“困境”,发布在自媒体平台上,利用网民同情心博取舆论关注,或发布“只要取消网上预约就不会有 '黄牛'”的信息,不断给博物馆管理施压。当博物馆调整线下政策,“黄牛”又会利用信息差,兜售本来观众有可能买到的线下门票,称“有特殊渠道能买到”。

2024年5月18日,观众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观看“城与陵”专题陈列。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

原本免费或低价的博物馆门票,通过非法违规手段抢来,如果一张赚取50元,成千上万张就能获取暴利,在利益诱惑下,就有大量“传统‘黄牛’”转为“技术‘黄牛’”,还吸引众多“新人”投资“黄牛”业务,通过雇佣人员、强化装备、大肆营销等,不断助长“黄牛”产业链,从普通观众手中拼抢博物馆门票,造成网络越拥挤越抢不到票、越抢不到票越找“黄牛”、越找“黄牛”越养肥“黄牛”的恶性循环。

结果,博物馆和观众双受其害。免费博物馆门票变成收费票甚至高价票、天价票,天价票还能被捕风捉影、添油加醋,放大成臆测,以讹传讹,诱导观众相信博物馆与“黄牛”存在“里应外合”,“为挣钱把票留给平台”“有特殊渠道”。而被黄牛诱导入局的观众,将自己的姓名、身份证信息等直接交予“代抢人”,导致大量个人真实身份信息在抢票群中“裸奔”,一旦被不法者利用,后果不可预料。

3

精准对抗,环环击破


遏制“黄牛”,博物馆防卫力量在行动。作为代表,自2023年5月,故宫博物院开始了与“黄牛”的攻防之战,防卫之策走在行业前列。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锻强“技防”能力。与风控技术领先的高科技企业合作,在票务系统中埋设各种“风控点”,当恶意流量进攻时,通过风控系统动态评估,实时甄别拦截恶意流量。故宫博物院技术人员说,采用纵深防御技术,目前故宫博物院对所有进入系统的预约流量实现了“毫秒级”风险识别,有效阻止了“黄牛”利用机器大规模抢票。近期数据显示,系统识别出的恶意机刷流量日均达到80%以上,均被成功拦截。

严管检票关口,提高“人防”水平。谨防个别工作人员与“黄牛”钻空子,故宫博物院各入口管理更加严格,不仅午门32个检票口和爱心通道全部实行人证比对,不给非实名倒票的“黄牛”留存空间。“我在故宫博物院工作23年,可以说现在的票务制度是最为规范和严格的。”苏怡说。

2023年10月24日上午,观众在午门广场排队等候进入故宫。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 摄

调整放票策略,促进普通观众公平购票。每逢黄金周和暑期旺季,每晚8点采取人工缓慢放票,每隔大约5至10分钟,放出一定数量门票,拉长放票周期,以此对冲“黄牛”制造的门票恐慌,缓解观众焦虑心理,并增强抢票随机性,弱化人工抢手的经验优势。不少观众在自媒体平台表示,在8点30分、8点40分顺利买到故宫门票。

发挥媒体优势,传播真相堵住谣言。8月20日晚8点,故宫工作人员把故宫票务系统真实展现在媒体镜头前,解答故宫博物院封堵“黄牛”之策,其中的翔实数据、真实信息、多项举措,给不实舆论以有力回击,增进了大众对故宫博物院的认知。

4

联防联控,建立“防牛矩阵


博物馆限的空间承载能力和人们对文博巨大需求间的矛盾短期难以改观,而“一本万利”甚至“无本万利”“黄牛”生意,或博物馆面临有增无减的“黄牛”攻击如何进一步增强“黄牛”防范能力,成为摆在博物馆面前的必答题。

首先要用好技术后发优势,完善风控管理体系。当前的防“黄牛”技术,已“与时俱进”,升级为基于AI模型和算法的风控引擎系统,可实现实时动态抓取异常流量,比早期对抗技术效果好、效率高,若能用好用足,成功防堵博物馆“黄牛”大有希望。以故宫博物院为例,通过加装风控引擎系统,技术人员从用户画像、账号、设备、点击频度、聚集程度、分散情况、行为方式等角度,动态布控检测指标,一旦发现异常,系统自动抓取拦截,能有效拦截绝大部分异常购票。为多家文博单位提供风控服务的闫阳告诉记者,博物馆应增强门票风控管理意识,用好用足技术后发优势,从技术和策略等各方面完善门票风控体系,提升“黄牛”抵御能力。

其次要升级票务系统设置规则,谨防“黄牛”钻空子。记者了解到,仍有不少博物馆,出于避免票源浪费考虑,门票规则设计得相对简单,容易被“黄牛”恶意利用。比如,对于退票,不少票务系统的处理是,直接返回票池或转入线下,这往往会成“黄牛”钻空子的地方。“黄牛”会利用囤积在手中的虚假身份证信息,首先大量抢占票额,寻找到买主后,又选择凌晨两三点等购票低谷时段退票,再用真实身份信息快速抢票,将之前机器刷票用的虚拟信息“洗白”。这也给普通观众形成一种直观感受——“自己怎么都买不到,找“黄牛”就能轻松买到”,暗中夸大了“黄牛”能量。规避这种情况,亟需博物馆不断升级调优票务管理规则,比如让退票不回池,参照大数据,限定观众预约参观次数,等等。

更为重要的是,联防联动,建立多维立体式“防牛”矩阵,增强防御能力。除博物馆要加强防控以外,市场监管部门须进一步完善文旅产业相关法律法规;公安部门要加大侦破和惩治力度,对“黄牛”展开全链条打击、形成持续高压威慑;文旅部门需与时俱进提升旅行社规范化管理,杜绝以旅行社经营为掩护,从事倒票行为;网信部门应加强网络平台监管,谨防“黄牛”设置诱导陷阱,散布虚假信息,制造舆论。社会公众也应擦亮双眼,增强“黄牛”识别本领,对“黄牛”倒票行为积极监督举报。

(实习生乔凌寒对本文亦有贡献)

欢迎关注瞭望智库视频号

库叔福利

库叔的赠书活动一直都在!东方出版社为库叔提供5本大国县治》赠予热心读者。县乡“责权利”不匹配为何发生?如何避免好政策“一地鸡毛”?公务员、事业编有何具体区别?基层干部如何实现晋升与流动?本书是实地调研近20个省市,累计超1500天的田野调查之作,既有细致的经验描述和生动的故事叙述,又有理性的理论分析和机理阐释。请大家在文章下评论,点赞最高的第1名(数量超过30)将得到赠书。库友们也可以点击下方链接购买,可享优惠价格。

瞭望智库
瞭望智库是新华社批准成立的、瞭望周刊社旗下的国情国策研究机构。依托新华社遍布全球的信息调研网络与《瞭望》深耕国策研究的基因,瞭望智库与决策机构、海内外权威研究机构密切互动,充分发挥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公共外交等功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