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港读书论坛|吴飞:理解数字交往的新路径

教育   2025-01-04 11:00   浙江  

2025年1月3日下午,紫金港读书论坛第六讲在浙江大学图书馆主馆报告厅举行。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人文学部副主任、浙江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网络安全学院双聘教授吴飞作《淡谈数字共通:理解数字交往的新路径》主题讲座活动由浙江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田稷主持。

吴飞教授作主题分享

田稷副馆长主持活动


讲座由“公共领域的理论源流与核心观念”、“数字公共领域的新结构转型”、“数字共通:一个新的解释框架”、“理解数字共通的三个维度”四个方面展开,深入探讨数字公共领域的新结构转型,以及数字共通的概念与运用。

吴飞教授首先介绍了“公共领域”的理论起源和发展。这一概念最早由汉娜·阿伦特提出,其显著特征为公开性和世界性等。作为公共领域理论研究的集大成者,哈贝马斯认为公共领域是人们通过交流互动所形成的“社会空间”,它由三个核心要素构成:公众、公众舆论以及公共媒介和公共场所。而历史上公共领域经历的两次结构转型,均揭示了公共领域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变过程,以及社会结构、政治制度和媒介环境的变化对公共领域的影响。

讲到数字公共领域的新结构转型,吴飞教授指出,数字公共领域在开放性、权力结构、对话模式和公众舆论等方面引发了新的变化。他认为,数字交往领域并不是理想的公共领域,虽然其看起来像一个公共讨论的空间,但我们在其中往往没有进入理性的辩论。

基于数字公共领域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吴飞教授提出了“数字共通”的模型,其包括数字基础设施层面的连通、文化符号意义层面的转译和理解、感情层面的共振共鸣以及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层面的对话。吴飞教授将数字交往看作流动的对话过程,其价值在于差异和不同都能够得以呈现。

吴飞教授认为,“数字共通”基于共享、共通与共鸣而运作。公众分享他们的生活和观点,信息和观念的众声喧哗形成共享池,数字技术的连接让差异得以共-显,为主体间和文化间共鸣创造了条件,而共鸣关系的建立则是人类建构命运共同体走向共通的基础。

讲座最后,吴飞教授指出,在数字社会中,我们应该承认差异而非追求同一,建立的“共通体”的关系,即各美其美,美人之美,不求“同”,但求“通”


在互动环节,吴飞老师针对同学们的积极提问,围绕数字共通背景下私人议题背后的公共要素、受众算法系统的优化等方面,结合自身研究进行了详细的解答。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同学们的感悟

袁同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在“数字共通”的环境下,个人有机会通过多种数字平台展现自己的独特性,这不仅有助于加深对自己的了解,还能促进个性化的自我表达。人们可以在不同的社交网络、兴趣社区等地方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历,从而更好地塑造和发展自我形象。随着数字化交流渠道的普及,普通民众也能更容易参与到公共事务讨论中来,发表意见,影响决策过程。面对多元且复杂的信息流,培养批判性思考能力变得尤为关键。学会甄别真伪、权衡利弊是每个人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此外,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对话也是现代社会公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陶同学(云峰学园)

在此次论坛中,吴飞教授向我们分享了阅读哈贝马斯著作后的观点与想法,针对数字共通这一观点展开论述,分析了现在大数据,互联网对我们生活和观念的影响。当我们面对某一事件时,经常会主观性的怀有某个观点,而常常忽视了自己所持有的证据,我们常常根据自己的感性而做出判断,本次讲座让我意识到了上述问题,以及键盘侠类似问题的产生,教导我们在公共空间中,要保持理性思考,观全貌而知正误,更不要被他人观点带偏。


文案:王可璞

摄影:苏开颜

浙江大学图书馆
浙江大学图书馆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宣传、推广、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