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长假受热捧 天博迎来参观高峰

民生   2025-02-01 12:03   天津  



春节至  福临万家

欢聚博物馆

共享佳节齐庆新年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承载着无数的文化记忆与情感寄托。春节假期前三天,天津博物馆参观人数近4.5万人次,初三更是迎来参观高峰,1.9万人次选择在博物馆里过大年。异彩纷呈的展览,丰富多彩的活动,浓厚的节日氛围,吸引五湖四海的观众朋友们来天博学文化、看历史、探索津沽大地的独特魅力。当古老的博物馆遇上热闹的春节,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早上9点,观众们满怀期待的等待入馆欣赏不同主题的精彩展览,在博物馆体验历史与现代的碰撞、传统与科技的交融,感受津派文化的深邃魅力。

在首个“非遗版”春节假期,天津博物馆推出了“天开一统——秦汉文物主题展”“银·宴——奥地利施瓦策瑙古堡银器展”“世情万象——明清画境中的众生百态”“紫禁遗珍——京津冀宫廷文物精品展”“乙巳华章——蛇年生肖文物与艺术精品展”等汇聚古今中外重磅珍品的展览。

图丨共度文化假期


为丰富广大观众的参观体验,天津博物馆延长开馆时间,聚焦广大观众需求,专门增设了专家讲展览、公益讲解,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




大年初一、初二,天津博物馆为大家带来两场展示中奥两国璀璨文化的芭蕾舞盛会,为乙巳蛇年的正式开启献上天博最真挚的祝福。初三,“金蛇贺岁”新春文化市集盛大启幕,内容丰富多样,精彩纷呈。

一大早,参加“金蛇贺岁”新春文化市集的各位老师们,怀揣着满腔热忱,早早抵达天津博物馆。一进馆内,他们便迅速投入到紧张而有序的准备工作中,大家热火朝天地将各类精美的作品一一布置展示,有刻瓷、蛋雕、风筝、内画、大漆制品等等。

新春文化市集


随着时间推移,观众们纷至沓来,步入馆内便被眼前琳琅满目的作品深深吸引,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细细驻足欣赏。在文化市集中,观众们不仅欣赏到了一件件美轮美奂的艺术品,更透过这些作品,感受到了匠人们精益求精、执着坚守的匠心精神。



文化讲座《说福禄 》:

葫芦背后的深厚寓意


在活动现场,赵伟老师以葫芦为主题,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讲座。葫芦,谐音“福禄”,自古以来就被视为吉祥之物,承载着人们对幸福、吉祥、财富与长寿的美好期许。

赵伟老师从葫芦的历史渊源讲起,追溯到原始社会,葫芦就已作为实用器具,伴随人类生活。随着时间推移,它的文化内涵不断丰富,它广泛应用于生活与艺术创作。从雕刻精美的葫芦摆件,到寓意吉祥的葫芦挂件,都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说福禄



 矿物质颜料绘画体验:

触摸千年色彩的温度


矿物质颜料绘画体验同样人气高涨。矿物质颜料,作为中国传统绘画材料,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与现代化学颜料不同,它取自天然矿石,经过研磨、筛选等多道工序制成,色彩鲜艳且经久不褪色。

活动现场,宋老师首先为大家介绍了矿物质颜料的种类、特性以及绘画工具的使用方法。在了解基本知识后,观众们迫不及待地拿起画笔,开始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有的选择绘制传统的山水画卷,用石青、石绿描绘出山川的壮丽;有的则以花鸟为题材,用朱砂、藤黄展现出生命的灵动。


绘画体验





文物簪—雪打红梅绒花体验:

指尖绽放的非遗之花


文物簪—雪打红梅绒花体验活动,让大家近距离接触到了绒花这一传统非遗技艺。绒花,谐音“荣华”,是一种用蚕丝绒制作的传统手工艺品,始于唐朝,明清时期更是成为宫廷贡品,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

两位老师向大家介绍了绒花的制作工艺,让大家可以体验一下勾条工艺,又教给大家如何打尖、传花,每一步都饱含着匠人的心血。


蛇年大吉·恭贺新春

从最初的手忙脚乱,到逐渐熟练地掌握技巧,大家沉浸在这指尖上的艺术创作中。当一朵朵红梅在指尖绽放,花瓣娇艳欲滴,仿佛将冬日的美景凝固在了簪头。大家戴上自己亲手制作的绒花簪,纷纷拍照留念,感受着非遗文化带来的独特魅力。

《说福禄》、矿物质颜料绘画体验以及文物簪—雪打红梅绒花体验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家的节日生活,更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天津博物馆新春活动正火热进行中,未来数日精彩不停歇!诚邀广大市民朋友踊跃参与,共享文化盛宴!






喜欢就给小编点个“👍”吧



来源:天津博物馆TJM

编辑:王兆春 李博韬

审核:祁淑娟 潘影








天津河西
讲好河西故事,传递河西声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