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美军“士兵项目执行办公室”探访武器装备如何入役!

文摘   2024-10-23 20:01   北京  

专门介绍轻武器的权威军事刊物

在谈到美军武器装备时,常提起“士兵项目执行办公室”这个机构。这是怎样一个机构?负责哪些事务?请看该机构的3位负责人为我们讲述几大武器项目的试验、验证、入役历程——


      对于经常活跃在全球各处战场的美军官兵来说,士兵们在不同战术环境下携带、穿着什么样的标准化准备是一项需要大量试验、验证的工作。在美国陆军中有一个机构专门负责这项事务——它就是美国陆军“士兵项目执行办公室”(Program Executive Office Soldier,PEO soldier)。该机构负责每名美军士兵身上所穿着和携带的各类服装、装备,总计达370余件,其官方宣称的任务是“开发、获取、部署和维持经济实惠的先进设备,提高士兵在当前和未来军队作战中的优势”。该机构具体任务由3个下属项目管理小组负责,这3个小组分别是:士兵勇士、士兵装备和士兵武器项目组。其中士兵武器项目组主要负责美军士兵所配备战斗武器的发展和论证事务,近年来该小组参与的项目包括:XM8模块化突击武器系统(即理想单兵战斗武器增量1系统)、XM25空爆武器系统、XM26模块化霰弹武器系统、XM307先进班用武器系统(25mm口径)、XM312先进班用武器系统(.50口径)、XM320榴弹发射器模块、XM110半自动狙击系统、XM101通用遥控武器站系统(CROWS)等、其中很多装备已列装并跟随美军士兵走向战场。

      本文为美国《轻武器评论》杂志记者对士兵武器组及其两个下属小组共3位主要负责人的访谈——

美国陆军“士兵项目执行办公室”下属士兵武器项目组负责人迈克尔·J.史密斯上校
     负责人之一:迈克尔·J.史密斯上校,“士兵项目执行办公室”(PEO soldier)下属士兵武器项目组(PMSW)负责人。他出生于华盛顿特区,少年时代在密西西比河畔的布恩维尔长大,1980年,已考入密西西比州立大学的史密斯加入后备军官训练队(ROTC),并成为一名预备役军官,之后又成为陆军现役军械部队军官。在大学,史密斯获得了核工程学的工学学士学位。之后,他又获得了海军研究生院的科学与工程学硕士学位,同期亦选修了陆军战争学院的战略研究学士学位课程并获得相应学位。
      记者:您何时开始在士兵武器项目组担任负责人?
      史密斯:2002年8月2日。
      记者:在您的任期内,您认为您所领导的小组所取得的最重要成就是什么?
      史密斯:老实说,很难说出哪项是最重要的。我们小组工作的目标就是为所有士兵们验证、试验值得他们信赖的武器系统,这既包括利用现有技术为他们提供可靠、适用的武器,也包括验证如何采用新兴技术拓展他们的单兵战斗能力。我想我们确实做到了这一点。最近几年,我有机会主持实施“快速列装倡议”(RFI)项目,这一项目将为美国陆军的40万官兵提供适应新交战环境的轻武器系统。这一项目旨在自越南战争后使陆军在短时间内完成规模庞大的换装项目。

第25步兵师所属21步兵团1营的士兵们准备突击一处可能隐匿有叛乱分子的学校。图中士兵自左至右所持武器包括莫斯伯格M500 12号军用霰弹枪,下挂M203榴弹发射器的M4A1卡宾枪、加装ACOG白光瞄准镜及红外瞄准指示模块的M4A1 MWS步枪。这些武器都是经士兵武器项目组评估和验证过的枪械
      记者:请您详细介绍一下您所提及的“快速列装倡议”项目。
      史密斯:要明确的一点是,这个项目是现实所驱动和加速的。众所周知,2001年9月11日的恐怖事件使美国启动了反恐战争计划,美国武装力量也开始了一系列转型,甚至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美军以及它所具有的能力和特点,都源于9·11事件及其所带来的后果。在9·11之前,对陆军作战平台的看法仍聚集于诸如坦克、直升机和先进的野战火炮系统上;但在那之后,一切都变了,我们的主要作战单元转变成了单兵及其手中的枪械。这实际上意味着,为适应反恐战争,陆军武器系统除其他方面的发展外,必须关注轻武器领域。道理很简单,与恐怖分子的交战重心并不在于大型作战平台之间的体系对抗(像传统的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战争那样),而在于类似单兵这样的作战单元是否拥有适合战场环境、具有更强威力的轻武器。
      基本上看,我们在反恐战争初期为单兵配备的轻武器都是几十年之前的老产品,它们当时的设计标准和应用环境与后来士兵们所投入的战场并不一致。因此,迫切需要检视我们的整个轻武器体系。反恐战争爆发后,考虑到我们在其他军事领域所取得的巨大进展,比如高度兼容性和标准化的电子信息系统的大量应用,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模块化部队的广泛编组,而从另一个方面凸显出轻武器体系变革的急迫性。
      记者:您怎么评价您的士兵武器项目组团队?
      史密斯:我的团队非常出色,如果缺少了这一前提,我想在我任内很多事务都无法完成。所有他们的付出和努力,对于成功都是不可或缺的。
      负责人之二:马太·T.克拉克中校,史密斯上校所领导士兵武器项目组下属的单兵武器项目组(PMIW)负责人。单兵武器项目组致力于维持并提升陆军士兵现役轻武器系统性能(杀伤力、射程和枪械可靠性等),比如步枪、卡宾枪、手枪和榴弹发射器等,具体而言,就是为单兵提供性能卓越的、适应当地作战环境的轻武器系统。该项目小组还曾致力于验证和发展新一代单兵武器系统,如XM29一体化空爆武器系统和搭配在武器上由单兵使用的昼/夜间目标识别火控装置。

士兵武器项目组下属的单兵武器项目(PMIW)负责人马太·T.克拉克中校。他所持枪械是可独立使用的XM320 40mm榴弹发射器,该发射器也可模块化地集成到现有步枪上。最终,HK公司赢得了XM320的供货合同,以取代自越战时期就使用的M203下挂榴弹发射装置
      记者:我们知道,采用12号弹药的XM26模块化军用霰弹枪系统(MASS)于2005年3月决定被延期采购。当时是什么原因使该项目的采购被延期呢?
      克拉克:我们最初的目标是在2005年3月底与相关供应方签订供货合同,但由于中间出现各种插曲,导致我们最终延期了对这型武器系统的评估。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为该型枪械配套的霰弹弹药无法及时交付。因为这个原因,该枪械的整体评估和其他程序都被打乱,再加上当时我们的验证、评估日程都已安排得非常满。以上原因使我们推迟了对它的评估。

2004年国防工业协会(NDIA)年会,陆军士兵项目执行办公室的特雷弗·肖少校演示一支加装有C-More枪挂霰弹发射装置的M4卡宾枪。此霰弹发射装置采用弹匣供弹,口径为12号,手动退壳上膛。该系统最初为第10山地师的官兵所采用并应用于阿富汗战场。以它为基础的改进型后来演变成士兵武器项目组所主导的XM26模块化突击霰弹枪系统开发项目
      通常,一种参与测试评估的武器系统,都要经过我们所说的“测试程序和评估委员会”(TSARC)的流程,在试验场,有很多经验丰富的老兵参与武器测试,他们会在模拟的各种作战环境中以各种可能的方式操作待测试的枪械。正常情况下,这一过程持续近6个月时间,但在战争状态下,这一过程会大幅缩短。MASS作为一套非常出色的近战枪械,最终于2005年6月20日完成了与供货商的合同签订,也就是说,XM26的评估及采购均后延了一段时间。
      记者:HK公司赢得了为陆军提供XM320模块化榴弹发射器的合同,那么它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很快装备部队?
      克拉克:我记得当时我们为缩短评估与测试时间,采用了并行测试的方式,即同步进行相关的性能测试和作战测试,这节省了大量时间,最终我们在2006年的前两个季度将其供应给了前线部队。
      我们通常会采取按部就班的方式完成测试和评估工作,但在特殊情况下,比如战时紧急情况,就会采用并行测试的方式以缩短周期。
      记者:那么,XM320模块化榴弹发射器的紧急测试与装备是出于当时战事紧急?
     克拉克:是的。首先,前线部队迫切需要一种威力更强也更加可靠的榴弹发射装置;其次,HK公司提供的解决方案采用相对成熟的技术和系统,并经过了很多实战考验。所以经过适当的改进,加上我们也缩短了测试评估周期,就能很快进入现役。
      记者:您的小组在评估25mm口径的单兵XM25空爆武器系统时是否顺利?
      克拉克:现在看来,这种一体化的武器系统仍是非常前卫和先进的,它的火控系统非常关键,因为要实现弹药的空爆需要引信在空中精确引爆,而这依赖于火控系统。XM25空爆武器系统在具体使用时也较为简单,首先,使用该系统的士兵用激光测距仪测出目标的距离;然后,火控系统通过其内置算法解算出枪械射击的仰角和弹药到达目标上方实现最大杀伤的时间,并将引爆时间传入弹药的电子引信中,同时将射击仰角参数显示出来。这样,射手将枪械调整到特定仰角和射向后,就可以扣动扳机了。由于整个系统各个设计环节都非常完善,空爆精度也达到很高的水平。在测试时,弹药通常都可在瞄准点上方1m以内爆炸。
      当然,在测试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射手在使用时的瞄准误差比我们预期的要低很多,也就是更容易取得良好的杀伤效果。因为具体实施该枪实战性试验的陆军研究试验室招募的试验人员,大多是前特种部队士兵,他们有着丰富的误差评估和判断经验,使其更容易掌握和发挥这种枪械的优长。对研发团队来说,整个系统的开发过程都堪称非常出色的体验。
      记者:请谈谈XM25空爆武器系统测试期间你们主要经历了哪些阶段?
      克拉克:当然有。在实弹测试的最后阶段,也就是整个项目即将进入到系统发展演示(SDD)阶段时,我们需要提交完整的测试分析材料,包括之前的测试数据和分析,以证明系统开发的成熟度达到了进入下一阶段的程度,这是一项十分繁琐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准备大量文档资料。在理想单兵战斗武器(OICW)项目进程中,各具体项目都要经过3个阶段的转换,即通常所说的“增量1”、“增量2”和“增量3”阶段,期间都配有大量文档文本。XM25空爆武器系统同样需要经过这几个阶段。其“增量1”阶段的发展需求文档,即能力发展文档(CDD),就需经过陆军需求监查委员会(AROC)和联合需求监查委员会(JROC)的审查,这也是标准流程。
       “增量1”阶段通过后,我们开始制定XM25空爆武器系统的“增量2”阶段需求文档,这一阶段相当于“再研发”阶段。“增量2”阶段的需求文档编制起来的挑战性较高,要提出这一阶段的需求目标,而又要使需求目标不能脱离实际。因此,在此过程中,面临大量设计修改、工程试制和文字撰写工作。到最后3个增量阶段完成时,可能需完成的文档报告多达数10份,比如测试和评估主计划、武器生产和使用环境评估计划、采购战略与计划、系统人机工效研究、系统生产和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等。
      记者:“增量2”阶段何以称为再研发阶段?
      克拉克:在“增量1”的基础上,单兵武器项目组撰写此阶段的需求文档,以使其充分体现在该武器项目发展的第2个阶段所做的工作,并预期未来“增量3”阶段开发完善后将达到的性能标准。具体过程叙述起来可能较为繁杂,简单地说,就是武器性能分析、确定当前实现的性能与预期的差距,以及具体采取的实现研发目标的措施和途径。比如XM25空爆武器系统,其“增量1”阶段着重武器系统特别是弹药的动能(KE)性能,“增量2”阶段则聚焦于弹药的电子引信与火控系统的性能,而“增量3”阶段强更注重系统的集成,即实现各子系统的整合,以达成整体设计目标。其中,“增量2”是承上启下的阶段,关于系统合成中会因工程制造、使用时的限制及约束而出现种种问题等等,都要在这一阶段形成文字资料。
    记者:在今天的反恐战场上,我们的士兵仍使用哪些“遗留”下的武器系统,而您所在的单兵武器项目组(PMIW)如何影响着他们手中的武器?
      克拉克:你所说的“遗留”下的武器,应该就是我们的项目组在9·11事件之前评估、测试过的武器系统吧。无论这些武器是否适应全球反恐战场,它们对士兵们的重要性仍勿庸置疑,正如我们现在所做的工作对形成未来的轻武器家族同样重要一样。之前我们验证、测试了这些武器,使之成为士兵手中的可靠伙伴,现在我们仍在不断发展、评估这些“老式”系统,使其不易被变化中的战场环境所淘汰,或者说更好地适应当前的任务。
      同时,我还要说的是,我们所发展、强化和测试中的系统,可以说是最为优良的轻武器产品,否则它们就失去了继续在此项目组存在的价值,更不会被交到我们准备浴血战场的士兵手中。
      从一个方面看,战场和敌对环境的变化,确实又不断使某些武器系统变得过时和不堪使用。因此,我想我们的工作目的,就是使士兵们手中的武器更安全、更具杀伤力、更加耐久和可靠。
      工作中,在与前线使用这些武器的官兵们交互影响的过程中,我们通常不会主动地说,而更多是倾听,倾听他们对手中武器的抱怨和需要。比如,在我们测试和评估某型武器的不同阶段,都会向前线、测试单位派出调研小组,实地接触使用者,去听他们如何评估。这样,我们才能理解武器在一线官兵手中如何被使用,而我们则竭尽所能满足他们对武器的需求。
      在尽可能满足前线官兵对武器的需求方面,我们的项目组总体上倾向于保守,有时候对这类需求反应过快并不是好事,我们得确定对某型武器的每个修改或决定是正确的。有时流程、程序是关键且重要的,但对我们而言,更重要的在于少犯一次错误就做好。过去在越南战场上,我们曾有过惨痛的教训,不负责任的和草率的轻武器评估、定型和审核程序,曾让当时临阵换装的M16步枪遭遇了普遍的抵制,更多时候我们的士兵甚至要使用缴获的AK系列步枪作战。因此,我们必须确保为官兵配备的轻武器能在战场所涉及的各种极端使用条件和环境下都正常可靠,它们要能使用得更久;而且,在枪械模块化的时代,还要确保各种通用枪械与各类附配装置能够很好地兼容。同时,我们在改进现有武器系统、发展未来武器系统时还必须兼顾一定的前瞻性,毕竟我们处在一个动态的战略环境中,我们开发的系统更不是静态的系统。当代,要将一套单兵武器成熟地推向战场,它必须是一套高度整合的、与现有单兵装备高度兼容,还必须充分考虑未来可能发展的系统。比如之前我们提及的XM25空爆武器系统,它的火控系统也可能整合到其他单兵枪械上,而XM25未来也可能会配备更多用途的弹药,具备更广泛的用途。
      另外,现代轻武器设计理念已进化到了新高度,我们不仅是要验证一件走向战场的单兵武器,还要确保它们成为使用者的一部分,这对武器系统的人机工效和易用性、易维护性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最后还要说的是,不论是单兵轻武器还是其他大型武器系统,都面临着的一个难题就是成本。我们必须尽可能精准地平衡每套武器系统的经济性、性能和使用寿命,使之达到较为理想的平衡点。这看起来似乎挺简单,但很多时候却是制约我们设计的重要因素。
      负责人之三:凯文·P.斯托达德中校,士兵武器项目组(PMSW)下属的班用武器项目组(PMCSW)负责人。与克拉克中校领导的单兵武器项目组相对应,班用武器项目组则致力于维护和提升前线部队现有的班用武器系统,包括轻、中、重型机枪,班用自动榴弹发射器、狙击枪械系统及其他附配设备和产品。此外,该小组还担负有一项额外的职责,即对所有轻武器弹药的开发和研究实施管理。

士兵武器项目组下属的班用武器项目组(PMCSW)负责人凯文·P.斯托达德中校。他负责主持了部队战时快速换装25mm口径XM307、.50口径XM312型等先进班用支援武器系统项目
      记者:为什么新狙击步枪,也就是采用7.62mm口径的XM110半自动狙击武器系统(SASS)会放在您所在的项目组下进行评估和测试,这种枪械不是由单兵操作和使用的吗?
      斯托达德:这不奇怪,狙击任务通常都是团队任务。一个狙击小组里不能只有射手,还必须有一名优秀的观察员。因此,我们可以将狙击小组视作一个团队,而不是单兵,特别是考虑到狙击小组通常都是步兵班组作战行动的重要支援,从这个角度看,狙击步枪系统放在我们的班用项目组里更合适。在我们眼中,狙击系统绝不仅只是单兵手中的一支高精度步枪,它还包括光学瞄准组件以及观察员手上的测距装置等等。
      记者:您能详细介绍下您负责的XM110狙击系统这个项目吗?
斯托达德:之前,在XM110项目开发的初期阶段,我们将新系统预期的性能指标与正在服役的M107狙击系统进行了对比,后者源自于陆战队之前使用的M82狙击系统,也是我们经过多次性能提升和改装后的成果。我们选定以M107狙击系统为基础开发XM110项目,当然,要使现有系统达到预期指标需要实现性能提升。但如果XM110项目进行技术试验时并未达成预期目标,可能就需要更进一步的评估和需求分析。
      记者:对于XM307先进班用支援武器系统,据称也是采用了快速升级改进方案,能否具体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斯托达德:XM307项目目前已终止进行评估与测试,但其中的探索仍是宝贵的。
      该项目最初是为未来战斗系统(FCS)配套开发,主要是作为未来战斗系统中预期设计的8种地面车辆(包括有人和无人车辆)的主/副武器系统。为加快开发进度,我们选用了成熟产品,重新设计了其引信、火控系统的微处理芯片,并着手提升弹头本身的性能。此外,由于对XM307武器系统提出了安装在各类车辆上的需求,因此,我们还将其与未来可能的车辆,比如斯特赖克装甲车进行了深度整合。至于XM307系统未来的发展,除了作为车载武器系统外,我们将设计出非车载型号,或者说可由班组使用的型号。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也仍会高度重视两个版本型号的兼容性、互换性问题,以使项目能充分利用已有的成熟组件。
      记者:XM307的车载型与非车载型差别大吗?
      斯托达德:在美国国防工业协会(NDIA)的轻武器研讨会上的讨论发言中我说过,这两种型号自成体系,虽然它们共用同样的枪身和弹药,但是否安装在车辆上对其火控系统的影响极大。因为两种版本的使用方式和环境差异显著,比如车载型的火控系统可能要和车辆整合到一起,而非车载型的火控系统就不必这样了;另外,车载型可能会使用两种供弹系统,而非车载型应简化供弹系统的设计,以减轻质量。

替代老式M60D机枪的全新M240H机载机枪,其也可作为地面班用机枪使用
      记者:能否介绍一下新机载M240班用机枪系统的发展情况。
      斯托达德:机载M240机枪系统也被称为M240H机枪,它仍采用7.62mm口径枪弹,弹链式供弹配合大容量弹箱,可为直升机提供持久、可靠的火力,是士兵武器项目组近年来推出的极受部队欢迎的枪型。现在,它正迅速取代三军直升机所搭载的日益老旧的M60D机枪,并提升了诸如UH-60D、CH47系列大中型直升机的自卫能力。M240H机枪的设计特点包括改进的铲状握把、蝶状扳机以及带有复位簧的拉机柄等,机匣上还附有标准的皮卡汀尼导轨(可加装多种适于机载射击使用的设备),原枪设置于枪管上方的导气装置被移至枪管侧面,枪管口部的消焰器也得到改进。此外,在进行空中射击时,它还附有特制的弹链和弹壳收集装置;紧急情况下,这具固定在机舱的中型机枪甚至可由单兵快速拆卸下来,用作单兵使用的机枪。该型机枪开发于2003年,在伊拉克战争爆发8个月后,它就投入部队使用,很快取得前线官兵的信任。

第18航空旅所属159航空团1营B连的机载机枪手霍华德·佩恩军士正在检视一支安装于UH-60黑鹰直升机上的M240H机枪。该枪是士兵武器组引以为豪的武器,其在伊拉克战争爆发后8个月即投入部队使用

(原文发表于《轻兵器》2013年7期下半月刊,公众号文有删改)

重要通知!!!

所庆与抗战中国轻武器史料组合已上架!
扫码进入链接购买:

帆布包已经上架,全新图案全新的尺寸等你选购!

另有百余件商品待君挑选!绝对物超所值!

淘宝用户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店铺购买2021年7-12期杂志!

编辑:魏开功 丁涌强

校对:魏开功




有专业有态度的公众号,欢迎关注,领取你的最权威轻武器攻略





订阅数字版,将《轻兵器》随身携带


点击“阅读原文”进官方店


小轻优选图


轻兵器
《轻兵器》于1978年创刊,是专门介绍轻武器的军事刊物,由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主管,中国兵器工业第二O八研究所(兵器装备研究所)主办。普及轻武器装备科技知识;展现世界轻武器装备发展最新成果;推动我国轻武器装备事业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