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更美丽

时事   2024-09-18 08:04   内蒙古  


如页面未加载,请刷新重试




绿水青山更美丽
秋日的巴彦淖尔天空湛蓝如洗,大地绿意盎然,湖泊碧波荡漾,人们置身于这片天蓝地绿水秀的土地上,尽情享受着生态环境改善带来的红利,获得感、幸福感油然而生。
“塞外明珠”乌梁素海 签约摄影师 李志轩/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聚焦完成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全面推动林长制、河湖长制落实,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全力以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巴彦淖尔特色的绿色发展新路。

从局部到全局

彰显保护生态的坚定决心

总面积约293平方公里的乌梁素海,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湖泊湿地,承担着黄河水量调节、水质净化、防凌防汛等重要功能,是我国北方多个生态功能交汇区,也是控制京津风沙源的天然生态屏障,被誉为黄河生态安全的“自然之肾”,生态地位十分重要。然而,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因城镇建设、工业经济和河套灌区农牧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乌梁素海湖区接纳了河套灌区90%以上的农田灌溉退水,也接纳了流域内城乡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湖区排污量不断增加,水质不断下降,使乌梁素海生态环境一度呈现恶化态势。
警钟敲响!扭转环境恶化、提升环境质量迫在眉睫。
2015年,《乌梁素海综合治理规划》上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同年,乌梁素海综合治理被列入国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标志着乌梁素海将在污水处理、工业废水排放、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等多方面受到强力监管,相关管理者也将被严格问责。
乌梁素海与渠系纵横的河套灌区、黄河湿地、众多湖泊共同构成了乌梁素海流域。乌梁素海流域的西部是浩瀚的乌兰布和沙漠,南部是奔腾的黄河,东部是葱郁的乌拉山国家森林公园,北部是连绵的阴山山脉和辽阔的乌拉特草原,中部是沃野千里的河套平原。
越来越多的巴彦淖尔人认识到了乌梁素海流域是一个山水林田湖草沙共融共生的生命共同体,乌梁素海的综合治理问题尽管出在水里,但根源却在岸上,只有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改变“就山治山、就水治水”的传统做法,让“治湖泊”变为“治流域”,坚持“湖内的问题、功夫下在湖外”,把生态修复由“单要素”向“多要素”转变,从保护一个湖扩大到保护一个生态系统,将乌梁素海与市域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实施一体化、综合化修复治理,乌梁素海才能有更好的未来,巴彦淖尔市也才能有更好的未来。
思想上的深刻变革,印刻在头脑中,体现在行动上,我市改变过去“就山治山、就水治水”的传统做法,确定把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作为生命共同体,统筹推进全流域生态修复、综合治理和保护开发的治理思路,实施一系列改革措施。
在乌梁素海流域上游的乌兰布和沙漠建设国家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把沙漠治理和乡村振兴、现代农业与旅游业开发等一体化推进,减少流入黄河的泥沙。
在城镇和工业园区,实施点源污水“零入海”工程,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深挖中水回用潜质,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不再排入乌梁素海。
在河套灌区,走绿色农牧业发展道路,注册“天赋河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开展“四控”行动,减少面源污染。

乌拉特前旗水生植物资源化综合处理工程无醛芦芯板项目 记者 胡东育/摄
在乌梁素海湖区,利用凌汛期集中生态补水,实施网格水道疏浚、排干沟净化、芦苇加工转化等工程,促进水体循环,提升湖体承载和自净能力。
在湖区周边,强力推进乌拉山生态修复和乌拉特草原自然修复。

成立乌梁素海环境资源法庭,制定出台自治区首部专门针对湖泊流域生态保护的地方性法规《巴彦淖尔市乌梁素海流域生态保护条例》,推动乌梁素海流域生态保护法治化。

乌梁素海成为鸟的“快乐天堂” 签约摄影师 王淑华/摄

2019年,乌梁素海水质达到V类;2020年,入湖污染负荷减少60%以上,水土流失得到控制,富营养化程度明显降低,水生态系统得到全面改善,生物多样性持续恢复。如今,乌梁素海水质总体稳定在V类、湖心断面达到Ⅳ类,生物多样性稳步提升,鱼类种类由“十三五”末的21种增加到29种,增长38%,每年约有20万只野生鸟类来湿地栖息繁衍。流域内农、林、牧、渔等第一产业和生态旅游、农家乐等第三产业蓬勃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新型绿色产业发展格局初步构建完成。2023年,来乌梁素海旅游的人数达到了40多万人次,是往年旅游人数的近5倍。乌梁素海已成为巴彦淖尔市乃至内蒙古自治区的一张亮丽名片。

从严重沙化到绿化典型

书写生态文明建设的“磴口模式”

这是一场关乎民生福祉的深刻变革。
2023年10月,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召开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推进会,公布了山水工程首批15个优秀典型案例,要求各地学习借鉴典型案例的先进做法和经验,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加以推广应用,推动山水工程提质增效,力争打造精品工程、品牌项目。我市乌兰布和沙漠综合治理工程入选。
今年3月,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举行“北疆楷模”先进事迹发布会,授予“磴口模式”治沙群体“北疆楷模”称号。
位于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分界线上的磴口县,居“三北”地区八大沙漠和四大沙地中部核心地带、黄河“几字弯”的“弯头”,是中国荒漠化防治的最前沿。乌兰布和沙漠总面积1500多万亩,其中有近430万亩分布在磴口县境内,占该县总面积的77%。“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小风难睁眼、大风活埋人”的“不毛之地”成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磴口老百姓最真实的生活写照。
面对风沙肆虐的乌兰布和沙漠,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磴口县广大干部群众就扛锹抡镐,战沙建绿,开始了一场战天斗地的荒漠化“阻击战”。
上世纪70年代,“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等一批重点生态工程实施,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开赴乌兰布和沙漠腹地屯垦拓荒,磴口县百万亩沙漠逐渐实现“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磴口县光伏+生态治理项目 通讯员 姚鑫/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累计投入78.07亿元,实施“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完成防沙治沙面积1537万亩,极重度沙化土地面积减少617.1万亩,土地沙化面积和程度“双缩减”,水土流失面积减少7800平方公里,磴口县的林草覆盖度也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0.04%提高到37%以上,重度沙化土地减少78%,向黄河年输沙量降低94.7%。并逐步形成了“精神一脉传承、两山理念引领、三生共赢发展、四方主体参与、五域系统施治”的新时代防沙治沙“磴口模式”,一套以自然保护地、农田防护林网、封沙育草区、防风阻沙区、光伏治沙区为主的“一地一网三区五域”系统施治的防沙治沙体系构建完成。

内蒙古王爷地苁蓉生物有限公司种植基地 记者 胡东育/摄

如今的磴口县乌兰布和沙区已集聚了100多家企业,形成了有机牛奶生产加工、光伏发电、番茄加工、粮油加工、葡萄酒加工、中药材加工、全域旅游七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产值达到十多亿元。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巴彦淖尔发出了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的动员令,作为“三北”工程攻坚战三大标志性战役之一——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的主战场,巴彦淖尔以主力先锋姿态,全面吹响攻坚号角。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实践证明,绿水青山是发展的“最大本钱”,脱胎换骨的乌梁素海、乌兰布和沙漠见证着巴彦淖尔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步伐,也在逐步释放着自身蕴含着的巨大经济价值、社会价值。这里的人们曾经经受过生态环境破坏带来的恶果,也必将加倍珍惜如今天蓝、山青、水秀的美好局面。
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巴彦淖尔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践行绿色发展。

未来,巴彦淖尔定会坚定不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更多巴彦淖尔的智慧和经验。



文字:记者 王祺

编辑:贾楠

校对:杨岚凯

编审:吕珂慧 崔瑨

审核:王剑

终审:韦嘉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巴彦淖尔日报官方微信(ID:bynrrb)


巴彦淖尔日报
巴彦淖尔市最新时政新闻权威发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