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接诊了个孩子,4个月大,家长拿着一本厚厚的病历本,里面夹着一叠叠的化验单,拿保鲜袋装着粪便,问我开个单子化验大便。一会儿功夫,化验结果出来了,常规没问题,没有白细胞、没有红细胞,没有乳糖不耐受,隐血阳性。家长很焦虑,问,为什么大便化验都没问题,还是拉肚子呢?
仔细问了下病史,孩子是纯母乳喂养,从出了月子大便就不好,一天有时候拉10几次,都是稀稀的,孩子长的也慢,出生有6斤,现在4个月了,只有10斤。孩子也不好带,奶吃的少,一吃奶就哭。
给孩子查体,看见头上厚厚的一层垢,脸上有散在红红的疹子。为了下奶,孩子妈妈每天吃3个鸡蛋,喝鱼汤,可孩子就是吃的不多,还拉的多。
孩子妈妈带去很多医院看过,不厌其烦的一遍遍化验大便,益生菌不知道换了多少种,蒙脱石吃了也没效果,乳糖酶试过也没用。有医生告诉她可能是牛奶蛋白过敏,叫她换氨基酸奶粉试试。可孩子母亲有“母乳情结”,总觉得母乳是最好的,而且母婴店店员告诉她氨基酸奶粉没营养,不能长期吃。于是,孩子母亲坚持继续母乳喂养,而且并不忌口,因为她觉得不吃到高蛋白的饮食来没奶,孩子没奶吃更瘦。如此往复循环,母亲出现了焦虑,甚至抑郁,而孩子则出现生长受限,营养不良。
这种孩子不是个例,门诊很常见,只是病情轻重程度不一样。
人体对牛奶蛋白产生的可重复出现的危害健康的特异性免疫反应。主要过敏原为乳清蛋白(20%)和酪蛋白(80%)。
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常累及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器官系统。轻症表现为轻微皮肤瘙痒,重症可出现过敏性休克。
可表现为荨麻疹、湿疹、血管性水肿。
小婴儿头上一层层难以清除的垢,也是湿疹一种表现。
口周一圈圈红红的,我们说的“奶藓”,也是湿疹表现。
身上一团团风包一样的,是荨麻疹表现。
有的孩子速发型的过敏反应,一喝完奶,嘴巴就肿成香肠嘴了,是血管性水肿。这些都是过敏的表现。
可表现为消化不良、腹胀、肠痉挛、肠绞痛(如小婴儿哭闹不安、夜啼等)
反流、恶心呕吐、甚至呕血(小婴儿除外喂养姿势不对,除外消化道畸形,除外母亲乳头破损出血等,吃奶后频繁溢奶、吐奶,甚至呕吐的奶液中还有血丝。因为过敏,消化道的粘膜不停被牛奶或母乳刺激,出现损伤出血,引起出血。)
厌食、拒食、进食哭闹。(有的小婴儿一吃奶就哭,奶量较正常同龄人明显减少,体重不增,明显营养不良。就像有的人一喝牛奶就肚子痛,有的痛的厉害的还会出冷汗那种,大人能准确表述症状,孩子不会说话,就会哭,或者拒绝吃奶。)
腹泻、便血。(过敏原持续刺激肠道,导致腹泻,肠粘膜损伤,时间久了就出现便血。很多小婴儿在排除小肠结肠炎、肠套叠、肛裂等情况下,间断大便带血丝,需要考虑这个问题。)
非感染性慢性咳嗽:如过敏性咳嗽、胃食管返流(有的过敏表现为胃食管反流,反流物刺激咽喉引起咳嗽。)
当食物摄入后出现一系列的症状
如 胃肠道(腹泻、呕吐、腹泻、便血)
皮肤(湿疹、荨麻疹、水肿)
呼吸系统(咳嗽、喘鸣、气促)
全身性(低血压、休克)
再次摄入该食物后症状再发。
有相关过敏的临床表现。
开放性食物回避-激发试验。(就是说避免不吃牛奶或者高蛋白的食物过敏症状就消失,一旦接触症状又出现。)
主要是食物回避。纯母乳喂养的孩子,可以母亲先饮食回避,避免高蛋白饮食。如果无效,可以根据病情选择氨基酸奶粉、深度水解奶粉或者适度水解奶粉。
母亲如何饮食回避,特殊医学配方奶粉如何选择,具体可以找专科医生咨询。
一审(校):钟 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