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重磅报道:衢州跑出发展“加速度”

政务   2024-11-22 10:17   浙江  

今天,新华社重磅刊发《“五链”融合,聚“链”向“新”——浙西衢州:布好新“阵法”跑出发展“加速度”》,聚焦衢州在推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的创新举措和显著成效。

近年来,衢州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其通过 “五链” 融合战略,以服务链串联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推动了工业快速发展。如中天氟硅与巨化的产业协同,一道新能源的成功等都是例证。同时,衢州在营商环境上持续发力,为企业排忧解难,构建基金矩阵,全方位助力企业发展,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借鉴。

位于浙江省西部、钱塘江源头、浙皖闽赣四省边际的衢州,素有“四省通衢、五路总头”之称。千年以来,绵亘文脉与山水诗画构成了衢州底蕴,而今,快速发展的工业,是衢州当代的一张“新名片”。
近年来,衢州大力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服务链“五链”融合,构筑新材料、新能源、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生命健康、特种纸六大标志性产业链。资源禀赋并不具优势的衢州,何以能跑出新质生产力发展“加速度”?
“五链”融合:新型工业化的衢州“阵法”
在衢州“工业主战场”智造新城,看着生产线满负荷运转,浙江中天东方氟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天”)负责人王鑫感慨万千。中天2006年落户衢州,是当时高新园区唯一一家有机硅企业。如今,它已成为衢州有机硅产业链的重要节点,为新城众多有机硅下游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原材料保障。

巨化集团

在中天氟硅的上游,全国最大的氟化工先进制造业基地——巨化集团(以下简称“巨化”)为其源源不断地供应原材料。“每天,生产有机硅所需的高品质一氯甲烷通过3千米管道从巨化直连中天,保证原料安全稳定供应的同时,也节省了运输成本。”王鑫说。如今,巨化已是全国最大的氟化工先进制造业基地,其资源优势吸引了一批产业链下游企业群。
引一个龙头,带一串链条,兴一片产业。2022年7月,衢州首次提出“五链”融合,即打造产业链、完善创新链、建强人才链、厚植资金链、提升服务链,并以服务链串联其他“四链”,更好地推动链与链之间的深度融合、相互赋能。
在“强者如林”的浙江,衢州的禀赋并不优秀。过往,衢州更多以农业闻名,且地处省际交界,处于经济体系“末梢”,一度成为发展“洼地”。
“衢州的产业基础、产业生态相对薄弱,靠某一条链单打独斗没有任何优势,但我们仍可以依靠好的排兵布阵来提升实力。”衢州市委书记高屹说,“五链”融合就相当于衢州抓新型工业化的“阵法”。“只有打好‘融合’拳,发挥综合优势、整体效应,根据企业不同需求,对分布在‘五链’上的各类资源要素进行合理配置,以更优的结构激发最大能量,才能使我们的产业爆发力更强、整体水平提升更快。”

衢州高端电子材料“万亩千亿”产业平台

正是依靠这套“五链”融合的打法,2021-2023年,衢州市制造业投资和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分别增长143%、240%,增幅均列浙江省第一。这一具有衢州辨识度的创新举措,在推动衢州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方面已显示出强大推动力。
聚“链”向“新”:促进集群发展的产业融合
在智造新城里的一道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车间,一台台自动化机器人有序地执行着任务,机械臂精确抓取物件,电池、光伏组件等产品在衢州工厂里制造完成,运往世界各地。

衢州一道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受访者供图)
这匹浙江山区跑出的光伏“黑马”,在2023年创下263.25亿元的年度营收,跨入“2024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浙江就此实现了11个设区市企业上榜全覆盖。
创新与人才,是新质生产力的源头活水。近年来,衢州大力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与浙江大学共建工程师学院衢州分院、衢州研究院,聚焦新能源、新材料、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生命健康等产业链,打造高能级科创与成果转化平台,不断提升产业“含新量”“含金量”。
“2022年,我从浙江大学博士后出站,正好有机会可以留在导师团队,我就从杭州直接过来了。”浙江大学衢州研究院电子化学品研究所副所长陈俐吭说,研究院与杭氧集团共建“特种气体联合研发中心”,力争破解中国气体产业“卡脖子”难题。
“‘五链’融合的两年间,有成效也有短板,特别是‘五链’、六大标志性产业链、各个区块推进不平衡,可学可复制经验还有待提升。”衢州市经信局党组书记、局长姜良米说,这正是“五链”融合“1.0”向“2.0”迈进的初衷,需要紧盯融合、聚焦要点、深化改革。
如今,“一企成园、集群发展”已成为衢州各区县做强工业制造业的有效探索。在三衢大地,常山县半导体项目接二连三投产,全球半导体装备核心零部件重要制造生产基地的步伐愈发坚实;龙游县机器人产业园崛起,主营工业自动化的禾川科技通过对产业链的不断延伸,逐步打造起紧密协同、高效运作的产业集群;而柯城区依托智造新城形成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核高速发展,在今年成为浙江山区26县首批调出县,跻身全省工业大县(市、区)行列。
服务促“融”:最优营商环境助企“登高”
“让衢州成为产业链关键企业最容易落地、最适宜发展的地方”,衢州市政务服务中心墙上贴着醒目的标语。
作为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先行先试地,衢州紧握“营商环境”这块金字招牌,打响“企呼我应”服务品牌,有力推动企业诉求“有呼必应”、政府服务“无事不扰”,为企业和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一站式、集成化的全周期全链条服务。
不久前,智造新城多家动力电池企业遇到一个普遍难题,新型储能项目需要建造储能集装箱,而在现行政策中,这种项目的消防验收流程并未明确。
“新型储能项目是新生事物,它的审批流程和审查主体尚不明确,单靠一个部门很难完成。”衢州市营商办主任洪寒月说,随着产业技术不断革新,类似项目会越来越多,为此,营商办请来相关部门协同探索验收办法。“我们关注这些影响产业链发展的关键性问题,通过机制建立或者重塑,争取今后碰到类似问题,让企业少跑甚至不跑。”
这样的案例几乎每天都在发生。近年来,衢州千方百计为市场经营主体赋能,着力建设最优营商环境:市领导每半月召开“亲清半月谈”,与企业家面对面交流;“企呼我应”平台高效运行,畅通涉企问题直达渠道,问题解决率超过98%。

衢州极电电驱车间

能锦上添花,亦能雪中送炭。在完善“资金链”方面,衢州构建起了覆盖全周期、全产业链、全市域的“3+N”基金矩阵,形成了“以投促引”新模式,计划到2026年实现基金集群规模1000亿元、撬动社会资本2000亿元,打造成为长三角创投新势力“第一城”。
“接下来,我们要在融合的形式、内容和机制等方面不断迭代。”衢州市市长徐张艳表示,进一步聚焦产业链“延补强建”,创新打造更多融合场景,加快形成“工业强市”滚雪球效应,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上积极探路。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文:何玲玲、段菁菁

编辑:徐珊珊

一审:祝金林

二审:王维龙

三审:陈智勇


衢州发布
南孔圣地•衢州有礼!牢记殷殷嘱托,加快追赶跨越,高质量发展建设四省边际共同富裕示范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