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在那缺月高悬于疏桐之上的寒夜,漏壶声断,万籁俱寂。幽居之人独自徘徊,恰似那缥缈的孤鸿之影。它惊起又回首,心中的幽恨无人能懂。它挑遍寒枝都不肯栖息,甘愿在寂寞寒冷的沙洲上停留。
苏轼彼时谪居黄州,心境孤寂落寞。他以孤鸿自比,那 “拣尽寒枝不肯栖” 的倔强,是他在困境中坚守自我、不愿随波逐流的写照。寒夜的清冷映衬着内心的凄凉,可即便如此,他依然在沙洲坚守着内心的那片纯净与高傲,于寂寞中展现出不屈的灵魂,让人体会到他在困境里的挣扎与对自我信念的执着守护,就像那寒夜中的孤鸿,虽孤独却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
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
但令人饱我愁无。翠袖倚风萦柳絮,
绛唇得酒烂樱珠。尊前呵手镊霜须。
-《浣溪沙·其五》
风涛万顷的景象仿佛都已被忘却,雪晴之后江上那丰收的麦浪似千车涌动,只要百姓能饱腹,自己的忧愁便可消散。看那翠袖佳人在风中似柳絮飘舞,佳人饮酒后朱唇如烂熟的樱珠般娇艳,而自己在酒杯前呵着双手,镊子拔除着如霜的胡须。苏轼经历诸多风雨,在这词句中既有对民生的关切,又有对自身境遇的喟叹。他心系百姓温饱,将个人的愁绪放在百姓安乐之后,可岁月的痕迹已悄然爬上脸庞。
那呵手镊须的动作,满是对时光匆匆、壮志未酬的感慨,却又在对民生的期望里有着一丝欣慰与豁达,仿佛在寒雪中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于个人的渺小与无奈中,仍怀揣着对世间大爱的拳拳之心。
半夜银山上积苏,朝来九陌带随车。
涛江烟渚一时无。
空腹有诗衣有结,湿薪如桂米如珠。
冻吟谁伴捻髭须。
-《浣溪沙》
半夜里,大雪堆积如同银山,清晨九陌之上雪随车辙印前行,涛江烟渚的景象一时间都被白雪覆盖不见。自己空腹却有诗兴,衣衫破旧,湿柴贵如桂木,米价如同珍珠般昂贵,在这寒冷中独自吟诗,捻着胡须思索却无人相伴。苏轼此词描绘出寒冬的萧瑟与生活的艰难。他以写实之笔,勾勒出一幅雪中困窘图。那堆积的白雪,是自然的严酷,而 “空腹有诗” 则是精神在困境中的坚守。
在衣食堪忧的状况下,他依然执着于吟诗创作,捻须苦吟的模样,是对文学的热爱与对困境的抗争。于寒苦中,我们能感受到他内心的那份坚韧与对生活苦难的淡然处之,即使身处寒冬,文学与精神的火焰依然在心中熊熊燃烧。
门外东风雪洒裾。山头回首望三吴。
不应弹铗为无鱼。
上党从来天下脊,先生元是古之儒。
时平不用鲁连书。
-《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党学官》
门外东风吹拂,雪花飘洒在衣裾之上。站在山头回首遥望三吴之地,不要因为境遇不佳而像冯谖般弹铗抱怨。上党地势险要如同天下的脊梁,而先生本就是有古之儒者风范的人。在这太平之时不需要鲁连般的救国之书。苏轼送别友人,既有对友人的劝慰,又有对其才华的肯定。东风吹雪的景象,增添了离别的惆怅。他告诫友人不要因暂时的不顺而哀怨,以 “上党” 的雄伟激励友人,称其有古儒风范,相信友人定能在学官之位有所作为。字里行间满是对友人的殷切期望与深厚情谊,于寒冬送别之际,传递出的是积极向上的力量与对友人未来的信心,让人体会到友情的温暖与鼓舞人心的力量。
图|源自素材网,侵联删
文|悦屿书院,仅供交流
往 期 推 荐
你若喜欢记得「 点赞」或「 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