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观看视频
回龙观和天通苑
这两个位于昌平区东南部
总面积达63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85万的超大社区
曾因交通拥堵、职住失衡
配套设施不足等问题
而备受“诟病”
被视为北京基层治理的一块“硬骨头”
也是北京城市治理中
一块极具挑战性的“试验田”
▲天通苑夜景
自2018年8月
启动实施两轮“回天行动计划”以来
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
昌平区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
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发展布局
激活政府、社会、市民主体联动
让这里既升腾城市万千气象
也点亮城中万家灯火
实现了从“问题重重”到“宜居宜业”的
华丽转身
▲回龙观街道龙域东一路夜景
党建引领聚合力 共筑回天新家园
▲2024年7月9日,市委书记尹力,市委副书记、市长殷勇到昌平区回天地区调研。
图为察看回龙观体育文化中心建设布局。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回天地区基础设施欠账、公共服务短缺等问题,不是一天形成的,要解决也不是一招一式就能轻易奏效的。
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017年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前往回天地区调研,在一次次的调研中,按照全市“一盘棋”布局,跳出“回天”治理“回天”的超大型社区治理思路逐渐明晰。
在医疗领域,北京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二期计划于年底竣工验收并试运行,将成为北京北部地区以骨科、烧伤为重点的三级甲等综合诊疗中心。此外,包括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楼在内的6处医疗机构相继建成,清华长庚、北大国际等3个紧密型医联体先后成立,为提升回天地区医疗服务水平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教育领域,回天地区同样不甘落后。近年来,地区联合创办了31所学校,清华附小、中关村二小、人大附中、一零一中学等一批名校接连落地,提升了区域教育资源质量,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据统计,回天地区教育资源中优质资源占比已提升至54.8%,学生就近入学的比例也随之提高。
协商议事创新路 回天治理显成效
“治病”,既需外力,更需“内功”,为昔日“睡城”注入活力,仅仅补足民生短板还不够。2018年8月,回天地区的19个社区党支部率先发起倡议,号召大家利用周末时间开展“回天有我”社会服务,从我做起,共建美好家园。这一倡议迅速得到了广泛响应,“回天有我”社会服务品牌也随之打响。
如今,“回天有我”这一社会治理创新模式也愈发成熟,提倡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汇聚了37家市级部门、80余家区级单位的倾力投入,120多名社区党组织书记和1400多名社区工作者的辛勤付出,以及2000多家社区社会组织的积极参与。今年1至10月,回天地区12345市民服务热线居民诉求总量同比下降8.1%。超九成受访居民为回天地区生活环境变化点赞。
作为超大型居住区,婚姻家庭、邻里口角、房屋买卖等纠纷案件较为集中,那么如何化解这些矛盾,满足社区群众日益多元的司法需求?今年昌平法院在回天地区成立了首家“双诉双融”共治工作站,整合了调解员、社区工作者等各方资源力量,致力诉源治理和多元解纷,回龙观法庭通过388次“夜间法庭”就地化解纠纷190余件,“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正在逐步成为居民的普遍共识。
把群众的“愿景清单”变成“项目清单”,在一次次破解难题的过程中,回天地区持续完善基层协商议事体系,走出了一条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之路。在这一实践过程中,把群众的“金点子”转化为城市治理的“金钥匙”,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坚持广大人民群众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城市治理现代化,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产业升级促发展 宜居宜业新风貌
良好的环境如同产业发展的强大引擎,持续推动着回天地区向更高品质的新风貌迈进。在工作的推进中,区域基本无违法建设镇街创建顺利收官,城市更新深化探索,寺锦·城市会客厅、“两庙一街”等一批网红打卡地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新选择。
同时,回天地区还成功探索出符合规划要求的闲置资源利用路径,龙泽苑西区闲置储煤场巧变邻里中心,为社区居民提供了更加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品质回天已成为居民“心头好”。
从“进得来”到“留得住”,从“有变化”到“有品位”,随着两轮回天行动计划的实施,回天地区共谋划实施了240项重点项目,目前已有154项完工投用,如今回天地区正逐步让每一位居民都能深切地感受到城市发展带来的福祉与成果。
回天地区治理是长期任务,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久久为功。“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这不仅仅是一句响亮的口号,更是在城市治理实践中应当始终坚守的核心理念。
近期热门视频
长按下方二维码
安装“北京昌平”掌上服务APP
轻松畅享一站式本地服务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