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孩子张口闭口“那咋了”“666”,“玩梗”的边界在哪里?|每日观察
文化
2024-11-16 17:55
北京
来源:半月谈(
策划:张子晴 苏娅)
每隔一段时间互联网上就会出现一两个席卷全网的流行语。有些生动有趣,有些意义不明,这种独特的语言潮流如今已经成为了互联网时代的一个个烙印。
随着中小学生越来越频繁地接触互联网,很多网络热梗也融入进了孩子们的语言体系,被他们从虚拟世界带到了日常生活中,尤其是一些毫无营养甚至是略显低俗的词语,时常脱口而出,有的还写进了作文。很多家长都对此表示了担心,但也有人认为不同时代会有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不必过于担心。
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青少年“玩梗”这件事?
我以前不懂网络梗,就觉得自己跟同龄人有代沟。
没办法,不懂的话就跟同龄人没话题,没法玩了。
你不可能永远自己跟自己玩,这样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绿码小青蛙
问娃为什么?永远只有一个答案:因为善。
我也很无奈,但其实我们小时候也有很多黑话啊,说着说着就不用了,毕竟潮流在变。
语文课上用好规范文字语言,下课打打闹闹说点开心的也好。
@天天向上
大家还记得“
草根
”“
山寨
”“
火钳刘明
”“
菜鸟
”“
886
”“
哥只是个传说
”吗?
这些都是我们80、90后当年创造出来的流行语。
@WJH
粉丝、给力等热词现在不也都常用了吗?
一批批的热梗层出不穷,“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好词好句会吸收进来,无意义的垃圾话自会消亡。
@发条
语言最终还是为人所用。想想我们小时候不也一样用梗吗?只是现在互联网加快了传播速度。老词在新时代下有新的解释,我觉得可以接受,毕竟也是语言的更新换代,与时俱进。
历代都是如此,不断有新词创造出来,老词变得有新意。
@神经蛙
前些年搞火星文,现在搞网络热梗,新生代有他们自己的想法,只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这些不是什么问题。
有些思政课和语文课老师也很新潮,有时候会用新生代听得懂的语言讲解思想政治和传统文化,效果依然不错。
@林桂茂
现在网络流行词其实跟古代典故有些许类似,都是用具有联系的词来代指某件事借以表达自己的观点。
一方面流行词的确有不好的一面,但另一方面也是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表现,应加以引导,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学生学习其中包含的语言美。
@北风
过度纠正不好,完全纵容也不对。先理解好华夏辞藻瑰丽,打好底,再玩时尚潮梗,娱乐自己。
前面是为了树风骨,后面是时代下的自娱逗趣。
@迪.
作为成年人我自己也会玩网络梗,个人认为这是时代的产物,使用网络梗本身无可厚非。
但对于在正式场合使用网络梗及使用低俗无营养的网络梗等现象,还是要正确引导和加以规范。
@乐悠刘
没有烂梗,只有滥玩梗的人,梗后面有更多值得去深究的东西。现在有很多时评类作文让学生解读梗,说明梗是有价值的。
人们爱玩梗,因为梗中有人们想要表达的情感,只是一味地反对,也可能会站在人民群众的对立面,所以跟风又何尝不是一种人民群众团结起来的力量,去强烈表达真实情感,如诉苦、泄愤、取悦的方式呢?
@小电喵杯
2021年做课堂展示的时候给大家分享了“文字失语症”,就是说在网络热梗裹挟下人们逐渐失去把词连成句的逻辑能力。
作为一个学生,我觉得对我的影响还是很大的,高中时候八百字议论文根本不在话下,沉迷网络后,现在不用ai根本写不了作业,无从下手……
最重要的还是要有度吧,不要失去自己的思考。
@Happiness.
跟我儿子说一些事情,他说“
那咋了
”;指出个毛病,他说
“
那咋了
”
。我以为他在犟嘴,气得不想搭理他,现在才知道是网络梗。
@一个达不溜
我啥都没干就被我妹说“死人机”,给爸妈展示我游戏过关就被她说“死装姐”。她平时不加梗就像说不了话似的,问她知不知道这个梗是啥意思,结果她说不知道,同学都在用所以自己也要用。
梗本来的目的就是逗人一笑,结果完全不能用在合适的地方。
@FFFuuuu
非常讨厌!
学生上课不认真,说他几句,他就说
“
那咋了
”
。再说几句,就说“
666
”。要是还说他,他就说“
我真栓Q
”。
@小鲸同学、
中性感情色彩或者褒义感情色彩的网络流行用语口头表达没有什么问题,但是
写进作文确实让语文老师头疼,没有文笔的文章,没有几个人愿意认真“拜读”吧,让老师怎么去纠正通篇网络梗的文章?
老师是人,不是圣人,批阅文章有时看着都气死,不想承认这是自己教的学生。
@小福猫🐈
我只是觉得现在的梗越来越没有文化水平了
,以前玩的梗是能联想到一些好的东西或者给那些不知道该怎么说的词一个说法。但现在有些梗我觉得说起来挺没有素质的,联想起来也挺奇怪的,或许是我老了吧。
@八宝
语言和人的思维逻辑能力相关,语言表达不断简化甚至粗暴化从另一方面来看是人的思维不断单一化、粗暴化。
唉,现在我只会网络用语表达了,要我用其他表达,还真的想不出来。
@四叶草
今天楼下还听到一个孙子在对奶奶说:奶奶你个老六。
奶奶可能也不明白,就让他说了,重点是小孩妈妈也在,也没有阻止他。
@王子雨
之前在网上看过一个小学生,他以为“汗流浃背”是个由梗造出来的词。他的语文卷子上出了这个成语还以为是语文卷子也玩梗呢,然后他就觉得很搞笑把语文卷子发在了网上……类似这种情况的小孩还挺多的因为我也见过,是该管了。而且在我看来现在的网络风气比较差的,经常有人开着不合时宜的玩笑,说着不明所以的话,被别人指出就会来一句你不懂抽象,冒犯到别人也只是拿抽象当挡箭牌。那么请问何为抽象?他们既让这个梗失去了原有趣味性也不懂自己说出的话的本质。还有最烂大街的“那咋了”,这个词在规避问题和拒绝沟通上很好使,在严肃场合还是少说吧。
成年人都不一定有自己的判断能力,小孩上网,又不懂“信息节食”,轻轻松松就被带节奏了,很容易曲解事实。
给孩子打造一个更加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异邦人
作为一个学语言学的人,每次看到网络热梗真的很无语
,尤其是一些因为错读错用产生的梗……有一种看不到明天的感觉。
@Me!
语言表达需要规范,无论是书面还是口头表达。
热梗的流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语言表达的思维性和批判性,尤其是对于青少年在作文中使用热梗实在不妥,弱化了语言表达能力。
由热梗带来的还有公共事件娱乐化,缺少应有的严肃性。
热梗的泛滥性,庸俗性,娱乐性应该得到重视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Usagiee
成年人在用梗时会分辨场合跟情景,而对于小孩子来说他们没有足够的判断力。
在他们眼里用这些话语只是一种流行,实际上却并不知道某些梗是什么意思。我的看法是小孩不能太早接触这些。
@松雨
直接用“口香糖理论”跟班上小朋友们讲了,
告诉他们只要再听到身边有同学继续用网络烂梗,就可以大声地跟对方说:“你怎么还在讲这个烂梗?嚼人家吐出来的口香糖,好低俗,好没素质……”
把坏风气压得死死的。
@问世海岸线
小孩子你讲了他不会听的,他喜欢跟你对着干。
我们高中管得比较严,不许张口闭口就是脏话,被主任抓到就要停课一天,你可能觉得这个规定很可笑,但我可以告诉你很有用,有一些人真的被惩罚才会有畏惧心,才不会随意出现一些骂人上头导致的打架事件,潜移默化地大家都做了文明人。
我很少去玩网络梗,因为这样真的很影响正确知识的判断和语言发音,玩多了就改不过来了,不论大人小孩。
@芜湖不呜呼
教育孩子懂得分场合适度使用梗,杜绝低俗、下流的梗。
梗本身不过是具有时代烙印的热词或典故,大多会消失在时光洪流中。
@晖晖
就像多音字一样,一定讲清楚本意和眼下网络流行语义。
既让汉语固本培元又让她充满活力。谁成长的过程没长过新皮,褪过皮屑?
@子非于
大家都觉得很多“热梗”不好,但究其根源是一些不良媒体,尤其是部分自媒体靠发布海量低俗内容博取流量造成的。
要降低“网络低俗热梗”的影响,应该从源头入手,从平台侧就加强监管。同时也需要对平台进行管理,否则平台为了追逐用户和流量增长很可能成为这些现象的帮凶。
@鸵鸟
语言是社会的一面镜子,需要分情况看待这个问题,不能一刀切。
要教育孩子分场合说话,在学校课堂和其他正经场合为了严肃性就不能说,同时加强孩子的阅读量,让孩子也学会“正经说话”。
孩子在生活中,为了娱乐和放松可以说,当然,我们也要从热梗发现一些问题,某些梗是一些符号和亚文化的衍生,解决梗背后的问题,也能从根源矫正不良说话习惯。
@俱往
我家小朋友小时候经常说这种梗,类似:“我勒个豆”“我丢”等等,但是感觉孩子只是单纯地表达自己从网上看来的这些内容,希望合群,尝试通过可能的共同语言和我交流。
那这个时候我会先问她是从哪里看到的,然后举例子,比如一个小孩发烧了不会好好讲话,只知道和家长说我丢我好难受这样的话,是不是没办法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呢?再告诉她讲这些话适当的场合,孩子自己也会慢慢意识到玩梗要适度
,现在已经基本不主动提及了,除非有小朋友说她才会说。
@momo
孩子,我知道现在网络上有很多流行的梗,你觉得很有趣,时不时就会说出来。但是,有些网络烂梗其实并不合适。它们可能缺乏内涵,甚至有些粗俗。你现在正处在成长的关键时期,语言是表达自己的重要方式。我们应该使用文明、积极的语言,这样才能更好地与人交流,展现你的素养和智慧。
我希望你能多去接触那些优美的文学作品、经典的诗词,从中学到更有价值的表达方式。不要被那些一时流行却没有营养的网络烂梗带偏了方向。你的话语可以充满温暖,让身边的人感受到你的善良和美好。
记住,你的语言就是你的名片。
@不二
作为家长,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以身作则:
首先,提高自我意识。
家长要认识到自己的言行对孩子的巨大影响,时刻提醒自己在孩子面前保持语言的规范和文明。可以在心里设置一个“语言过滤器”,在说话前先思考一下这句话是否合适在孩子面前说。
其次,丰富自身语言库。
多阅读经典书籍、报纸杂志,学习优美的语言表达,提升自己的语言素养。这样在日常交流中,自然就会远离网络烂梗,而选择更有内涵的表达方式。
再者,关注自己的社交环境
。如果身边的人经常说网络烂梗,要尽量避免被他们影响。在与朋友、同事交流时,也可以倡导使用文明、积极的语言,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最后,当不小心说出网络烂梗时,要及时向孩子承认错误,并解释为什么这样的表达不好。
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看到家长也在努力改进,从而更加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语言。
@西西枪
互联网时代,网络热梗的出现丰富着人们在互联网上的表达和交流。
近两年经常被大家提起的“多巴胺”“显眼包”,还有早些年在网络上火起来的“吃瓜群众”“打call”等,都走红于网络,至今仍被大家喜爱和使用。
但是当网络热梗从虚拟空间走入了中小学生的现实生活,甚至因为具备一定的新潮属性还成为了他们之中的社交密码,就不免让家长和老师产生担心:一方面,部分网络热梗的表达较为粗俗,甚至带有一些冒犯的意味,不适用于社交;另一方面,一些青少年对网络热梗背后的来源和含义并没有真正了解,很容易在错误的语境中进行使用,久而久之对于他们的价值观形成也会产生影响。
同时,因为网络热梗的表达过于直接和单一,对正在处于学习和成长阶段的青少年来说,思维很容易受到语言的束缚,导致在写作文时或者需要正式表达的场合出现“失语”的情况,削弱了语言的表达能力。
因此,对于青少年使用网络热梗这件事,需要得到家长和老师的重视,帮助他们提升价值判断能力,学会对网络上的海量信息进行辨别,避免出现跟风滥用网络热梗的情况。同时还要区分口语以及书面语的不同表达,注重书面语言的规范性,在日常生活中加强规范、优美的语言文字的积累。
日前,中央网信办也部署开展了“清朗·规范网络语言文字使用”专项行动,重点整治故意使用错字、滥用谐音指代词、编造黑话烂梗、恶意曲解文字含义等。社交媒体平台也需要肩负起责任,对网络流行词语进行把关,避免低俗、无下限的词语在互联网上大范围的传播,为全社会营造出“好好说话”的良好交流氛围。
你认为“玩梗”的边界在哪里?
对于网络热梗走进现实生活,你怎么看?
留言区说说吧
热门视频
更多精彩视频请扫二维码
关注
新华每日电讯视频号
监制:卢刚 | 责编:陈改 | 校对:张慧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NzU3MjcxMA==&mid=2651733963&idx=1&sn=5ed182641e6c7dee28bcc1497d996a77
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社主办《新华每日电讯》。有生命力的阅读,有温度的人和事。
最新文章
总参观人数近60万,为啥越来越多人去看航展? | 每日观察
峨眉山初雪 | 每日影像
捐赠二战相册的美国小伙来了,看升旗开直播,还被送了军大衣!
“天河”超算,夺冠!
再见,斗士纳达尔,好人纳达尔
郑钦文入围2024赛季WTA年度最佳球员提名
十余省份最低工资标准上涨,谁将受益、有何影响?
CT、磁共振、X光等收费将执行新规
详讯丨习近平同巴西总统卢拉举行会谈
高清大图|大国风范 习近平主席的G20峰会时间
嫌疑人打伤便衣民警难以定罪,这位女博士出手了!
“你车上坐着一名杀人案嫌疑人!”司机突然接到警方电话……
敢不敢留下你的第一个网名?
娜扎,第一名!
习近平向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视频致贺
习近平会见法国总统马克龙
习近平会见德国总理朔尔茨
今晚,国足再战日本,看什么?
为何 “猛虎” 频频下山 ?
香港“串谋颠覆国家政权罪案”宣判
习近平继续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
习近平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会见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
习近平会见英国首相斯塔默
马骏,获“骏马奖”!
“鲜衣怒马少年时,此刻具象化了”
长期睡不够,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看完尽量别熬夜了|每日健康
这种食品出现“红心”,千万别吃!
“我没什么遗憾了,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这份作业,没有几年做不完!”她真让学生“铁杵磨成针”!
可随意进出,自由停车不收费……这个县政府大院火了!县长回应
哪所学校健身房这么火,晚高峰还要取号排队?!
“有孩子掉下去了!”高铁即将发车,他“硬挤”下站台与列车缝隙救起1岁幼儿!
没有“321上链接”,听障女孩自信带货上热搜!更感人的是……
高清大图|行程满满!习近平主席出席APEC会议
交警深夜“买菜”?网友狂赞!
瞒不住了!这所高校的学生居然会“一苇渡江”
累了,秃了......别喂了!
李亚彪:年轻的力量|新华走笔
姚大伟:来过|新华走笔
女子欲取700万元给骗子,“我就喜欢把钱扔水里”!民警着急了……
紧急拦截“大白兔牛奶”!拆开竟发现3万多元现金……
习近平同美国总统拜登在利马举行会晤
习近平会见美国总统拜登
这种“深色蔬菜”全身都是宝,抗炎、抗氧化,还能抗抑郁|每日科普
吃它三年,女子查出“砒霜”中毒!这种常用药,不能长期用.....
费茂华:在羌塘大草原,我仿佛见到了马赛马拉|新华走笔
潘莹:他们点亮微光|新华走笔
孩子张口闭口“那咋了”“666”,“玩梗”的边界在哪里?|每日观察
月入4万元、专职陪娃,这一新兴职业靠谱吗?|每日教育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