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阅读更多文章
商务合作联系张老师:18519391659(微信同号)
文章原标题:《高职“转型”:大手笔投资,只为服务产业和就业》。
经过数月建设,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的智能制造工程中心于近期投入使用。
图片来源:公众号 广州番职
24间实训室,占地近8000平方米,总投资5600多万元……智能制造工程中心堪称产教融合的窗口:在这里,同学们可参与智能制造龙头企业真实生产场景,在学校、企业两方老师带领下,学着适应岗位所需,积极回应企业“点题”。
校内也能体验龙头企业智能产线
走进工程中心一间实训室,机器人手臂摇头晃脑,忙碌作业,不一会儿就将传送带上的包裹码垛整齐;在走廊另一端,与高端装备制造龙头企业广州明珞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的生产型智能生产线,代表着行业最先进的生产水平——这是一处融合了虚拟仿真技术的智能产线,不仅用于教学,还可为企业提供订单生产服务,并支撑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
现场工程师,是此中心人才培养的一大方向。一年前,学校与广州明珞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挑选了30名智能制造学院的大一学生组成现场工程师班,针对企业岗位需求精准培养。眼下,经过一年的学习,这些“准现场工程师”们对于智能制造装备领域,有了较其他学生更为深刻的观察与思考。
该班学生马洁鑫说:“在经历一年的学习后,我对于行内新标准、新工艺、新技术,了解得更全面了。这里能为我将来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技术发展和职业发展提供更大的平台。”
投资近6000万建设这样一处中心,费用不菲,足可见学校决心。眼下,番职院在工科专业上大手笔倾斜,既是对于学校自身发展的重新定位,也是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体现。如校长马仁听所言:“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人才培养最关键。有效提升技能型社会的构建,是职业院校的立命之本。职业教育无论是专科层次还是本科层次,保证办学类型定位外,最核心的就是职业性——要看学生能不能对接产业关键环节和岗位的适应能力。”
职业院校“转型”背后,是广州产业的动态调整。珠三角地区是国内重要的智能制造装备集群,在“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的规划下,广州着眼实体经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制造业做实做强做优。
广州明珞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一般事业部总监杨永峰感慨,近两年企业人才的需求出现了“中间带”:“介于研发工程师和常规钳工、电工等岗位之间,能独立维护、调整、使用产线设备的现场工程师,不好找。”
单靠企业内部培训,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因为真实生产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问题,而未经系统培训过的员工往往无所适从。杨永峰说,和学校共建生产中心,正是希望能让学生在校内就接触到企业真实工作场景中遇到的问题,减少招聘、培训成本之余,也可减少新员工面对复杂情况的心理压力,提高工作满意度。
瞄准高端产业,服务学生就业
在职业教育领域,校企合作算是老生常谈,而随着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培养出的学生能跟上产业变化,是道难题。学校智能制造学院副院长甘庆军坦承,从前校企合作,学院比较盲目,没有科学理念的指导,“什么都做”。但现在,“我们瞄准了高端产业,特别是跟当地支柱产业的龙头企业紧密合作,为学校带来了更大的资源和生态。”
广州明珞、广州数控、广州中望……甘庆军细数着几家合作的企业,“为什么要找高端龙头?因为它们的平台可以让更多企业融入产教融合项目中,有利于整个学院专业群的建设,企业也想从我们这里找到更优质的人才,这样的合作互惠互利!”
今年春节后,按照基础项目、应用项目、集成项目、创新项目和融合项目等“五级进阶”实践教学体系培养的首批“现场工程师”班的学生即将前往企业实训。在这一年的培训中,他们掌握了机器人操作、编程、维护等基础技能,也能初步应对应用智能制造技术解决实际生产问题。按照计划,未来,广州明珞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根据自身生产需求给学校下发工件产品订单,并安排工程师和学校教师组成运营团队和教学团队,按照订单要求开展真实生产,同时利用真实的生产项目开展现场工程师和订单班学员的培养,最终实现了从技术到管理的跨越,破解毕业生从技术人员向上晋升至管理岗位的难题。
智能制造工程项目
“五级进阶”实践教学体系图
不过,进入到该班级并不意味着高枕无忧,动态择优增补及淘汰退出机制让这群孩子们必须刻苦学习,全力以赴——这决定了在就业时他们是“有得选”还是“被挑选”。
尽管首届“现场工程师”班还没迎来毕业生,但甘庆军说,从行业用工情况看,他们不愁就业,刚毕业月薪就有七八千元,工作一两年后,月薪能达到一万至两万元,“这批学生都会优先被龙头企业挑选”。在大部分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难题之时,这群一技傍身的“准现场工程师”们,却因这个“创新版”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有了破题头一遭。
来源:羊城派、公众号 广州番职。
本公众号转载仅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敬请告知我们更正或删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