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对口支援西藏30周年,一批又一批福建医疗援藏干部人才响应党中央号召,踏上西藏这片热土,把西藏当作第二故乡,攻坚克难、无私奉献,用实际行动诠释医者使命与荣光。为展现福建医疗援藏一个个硕果累累的成果、一项项至高无上的荣誉、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故事,健康福建推出《闽藏情深30载·共筑健康梦》系列宣传栏目,让我们一起感受这段接力30年的“双向奔赴”。
西藏是骨关节炎的高发区,有很多生活在这里的民众,数十年来深受病痛折磨,失去劳动能力。为此,福建省卫健委、福建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和昌都市卫健委组织福建省一批又一批医疗专家,往返于福州和昌都,开展一系列专项义诊活动,并且将患者分批次带回福建进行公益救治。这一次,福建省第十批援藏干部李德龙带回了今年的第2批骨科患者。目前,这6名患者已经全部完成手术。
次仁多吉(患者):这个痛已经好几年了,就比如说这坐下来也不方便坐,穿个袜子也是不方便。
来自西藏的次仁多吉,今年四十四岁,本该是家里的顶梁柱,但双侧髋关节的疼痛持续困扰着他。这几年情况越发严重,作为儿子的巴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要不是福建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的帮助,他们根本没想过能有机会来到福建手术。
李德龙(福建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队员):当初我们是6月30号,徐杰院长(团队专家)进昌进行义诊,然后进行一个脊柱侧弯、骨关节病还有手足畸形做义诊的时候,就是筛查出来的一些病人。这批病人回来手术,他们基本上都是免费的,病人方面所有的费用都是我们申请的一些救助资金支持的。
据了解,像次仁多吉的情况,只要做了髋关节置换手术就能够正常走路还能恢复劳动力,所以这次的手术他们一家人都十分期待。而另一张病床上次仁拉姆情况更严重,她的双侧膝关节外翻角度达到了45度,双腿几乎是X型。在义诊时,李德龙了解到由于次仁拉姆的畸形时间长,膝盖外侧有一条腓总神经长期保持扭曲,如果贸然掰开小腿,拉伸腓总神经,容易造成肌肉损伤。而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有一个全球首创的手术方式,十分适合次仁拉姆的情况。
俞国雨(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骨二科副主任医师):在我们这边有全球首创的一个通过预先松解腓总神经的手术方式,这样子的话在手术当中,这种腓总神经损伤的机率就很小。这是我们这边的优势,所以说他们这种病例,来我们这边就是算是比较对口了。
久美卓玛(患者次仁拉姆侄女):很荣幸从那么远的距离帮我们义诊,很多自己都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现在能做手术治疗恢复自理能力,然后就带我们到这边来做手术。
目前,包括次仁多吉、次仁拉姆在内的六名患者的手术已经圆满完成,经过手术治疗的患者身体的疼痛得到缓解,行动也更方便了,更重要的是生活质量能够得到明显提升,他们脸上笑容也更加灿烂。
徐杰(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副院长 骨科与运动医学中心主任):我们刚才一侧髋关节置换,用了不到30分钟就做好了,手术很顺利,很稳定。
巴桑(患者次仁多吉儿子):当时我看他站起来很直立,我当时心情非常开心。
久美卓玛(患者次仁拉姆侄女):前面她的脚是这样的,现在做完的手术就是这样直了,就特别开心。
这一路上,福建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的李德龙陪同着这些患者,从患者的筛查、病例的研究、手术的安排,想方设法的为藏族同胞们提供更多的援助。
李德龙(福建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队员):等于说我们一茬接一茬,上一批我也是向他咨询,我们能做的一些事情。援藏是一个事业,因为我们是医院,能做的一些事情就是,解决昌都他们这些有需要医疗救助的一些需求。
过去两年,福建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全省各大医院先后派出十批次“组团式”医疗队,帮助受援医院先后实施全区首例手术二十多项,实现“大骨节病”、“包虫病”动态清零,同时借鉴三明医改经验,帮助昌都建立医改政策体系和实施路径,打造西藏县域医改的高原样板。
徐杰(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副院长 骨科与运动医学中心主任):医疗援藏做了大量的工作,我去那边,看到每个区域包括这个乡镇医院里面,都已经有了健康档案的建立。因为牧民的牧区间隔很大,所以说当地的医生要花很多时间去建档。这个我比较感动,这都是我们援藏这么多年来,一个很好的成果。
来源:闽十援藏、海博TV
一审:缪长安
二审:黄新珠
三审:宁永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