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10位青年人才!

教育   2024-11-14 12:34   上海  



近日,上海市2024年度“曙光计划”项目和“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启明星项目入选名单陆续公布,上海应用技术大学10位教师入选。寇兴然入选“曙光计划”项目,熊力堃、段林林、曹虹晖、潘鑫、杨星星、娄新曼、邱丽青、荆迪菲、戴凯9位青年教师入选启明星项目,获批数量位居同类高校前列。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上海市“曙光计划”项目名单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启明星项目名单


上海市“曙光计划”项目作为最成功、最具影响力的上海高校跨世纪人才培养资助项目之一,被列入上海市实施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开发计划。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启明星项目由上海市科委组织实施,以项目扶持的方式提供经费资助,促进优秀青年科技人员成为学术骨干和技术带头人。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一直以来积极探索青年人才培养机制,注重发挥青年人才创新活力。近三年,获批启明星项目26项、曙光计划项目3项,充分彰显出学校在有组织科研、青年人才引进和培养等方面的成效。学校将一如既往坚持科技、人才、创新“三轮驱动”,重视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以人才驱动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驱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今天,一起来认识

10位青年科技创新人才!











寇兴然主要围绕芳香科学和香料化学开展研究,在功能性香料香精及其高品质化、芳香物质大数据与智能调香、芳香物质健康功效与应用等方面开展了系统性工作。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面上项目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荣获上海市东方英才(青年)、科技启明星等多项人才称号,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高水平SCI论文40余篇,授权专利8件,多项成果实现产业化。






熊力堃






熊力堃及其团队立足于催化界面分子图像在时空维度上的动态演变规律,探索出多种促进电催化反应动力学的有效策略,加速绿色高效可持续的能源电化学技术研发。近五年,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Nat. Commun., 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 Adv. Funct. Mater.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SCI论文十余篇,授权中国专利两项。






段林林






段林林及其团队专注攻克高端装备核心部件的润滑技术瓶颈,提出基于库伦斥力的减摩机制,对钛合金扩展应用具有原创性开发研制的贡献,相关成果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近年来,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6篇,其中中科院1区论文8篇,高被引论文1篇;申请发明专利10项,已授权6项,其中1项美国PCT专利;主持横向项目1项,重点参与工业强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面上项目、军工等多个科研项目。






曹虹晖






曹虹晖及其团队主要围绕食品、香料香精功能化与产业化应用,开展食品风味感知与分子互作机制、关键风味物质稳态化及缓控释、风味分子与人体健康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近20篇,主持或参与横纵向课题多项。






潘  鑫






潘鑫依托“食品风味化学创新团队”,以食品产业风味调控创新共性难题为目标,在食品特征风味物质鉴定、食品风味形成路径解析及食品风味稳态化调控等方面开展相关研究。近年来,参与国家及省部级项目5项,相关研究成果共发表SCI论文3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0篇,H指数为20,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






杨星星






杨星星及其团队主要从事芳香物质在微生物防控领域的研究。主要围绕碳纳米材料与芳香物质的协同抗菌新体系的构建,开发可生物降解的高效广谱抗菌新材料。近年来,以第一作者身份在Chem Eng J, Small等高水平期刊发表SCI论文7篇,中科院一区5篇,3篇IF>10,IF总和为63.9(2023最新)。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其中授权专利1项,实质审查专利1项。






娄新曼






娄新曼依托“食品风味调控创新团队”,主要聚焦食品风味化学、食用香精领域工作,在食品风味物质的鉴定与评价、食品风味的感知相互作用及食品风味调控及产品开发应用等方面开展相关工作,并参与妙可蓝多、清美、无限极等产业化合作。近年来,主持国家及省部级项目3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4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0篇,授权发明专利6项。






邱丽青






邱丽青依托“食品风味化学创新团队”,重点围绕香料的合成及天然香料的分离与加工进行研究,通过微胶囊包埋技术实现天然香精的稳态化与控释,相关研究成果对天然精油的加工及在食品等相关领域中的应用具有积极的意义。近年来,相关研究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6篇,累计影响因子高于100;授权澳大利亚专利1项及国家发明专利3项。






荆迪菲






荆迪菲及其团队长期从事道路安全研究,在道路安全评价、交通安全设施优化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团队研发的“全时安全管控系统”为多条高(快)速路的智慧管控提供了技术支持。近年来,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SCI、EI等论文10余篇,参编交通运输部行业标准、地方标准3项,授权发明专利2项。






戴  凯






戴凯及其团队长期从事凝聚态光谱学领域的研究,揭示了新型无铅反铁电体的相变过程及结构转变机制,阐明了宏观性能与微观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新型高性能无铅陶瓷的开发提出新的见解。近年来,在凝聚态物理领域知名期刊上发表SCI论文30余篇,其中一作论文7篇,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




推荐阅读


"上海味道",上应大知道!

重点实验室+1!

美妆大咖云集,共话美丽无界、智创未来!

编审  |  吕   客

责编  |  王   玺

编辑  |  钟奕萱

素材  |  科学技术研究院

今天“分享”“点赞”“在看”了吗?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发布上应大官方权威信息,传播上应大声音,展示上应大精神。欢迎关注上海应用技术大学!Shang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IT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