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多久,看腿就知道!走路有这2个表现的人,恐无缘长寿

旅行   2024-11-04 09:42   上海  

走路,我们生活中一件再寻常不过的事情。很多人不知道,一个人走路状态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健康水平

近年来,有越来越多关于走路和健康长寿的研究。根据相关总结一下,如果走路时有这2个表现的人,或与长寿无缘!

走路时有这2个表现的人,
或与长寿无缘!

1. 走路步速缓慢的人

2019年,发表在《梅奥诊所学报》的一项研究揭示了走路速度与寿命的关系。这项研究采集了47.5万人的走路和死亡情况分析发现:走路快的人活得比走路慢的人久,大约能多活15~20年。相反,走路步速缓慢的人则难以长寿。



研究截图


其中,走路快的女性预计平均寿命86.7~87.8岁,走路慢的女性72.4岁;走得快的男性预计平均寿命为85.2~86.8岁,走路慢的男性为64.8岁。
2022年,《自然》期刊旗下《通讯-生物学》杂志上也发表了一项走路速度与衰老指标“细胞端粒长度”之间的关系。
研究收集了超过40万人的数据发现:与走路速度慢的人相比,走路速度快的人其细胞端粒长度明显更长,意味着走路慢的人身体实际衰老更严重,而走路快的人身体实际状态则更加年轻

研究截图
研究人员通过换算成年龄来说,走路慢的人和走路快的人之间的“细胞端粒长度”差异相当于16岁的年龄差。换句话说,走路快的人要比走路慢的人,身体年龄年轻16岁
2. 不爱走路的人
2023年,发表在欧洲心脏病学会旗下期刊《欧洲预防心脏病学杂志》的研究显示:多走路对长寿有好处,日常走路少的人或难长寿


研究截图
这项研究共纳入了超过22万名参与者,他们平均年龄是64.4岁。

研究发现:每天至少走3967步,就与全因死亡风险显著降低相关;相比于每天走3967步的参与者,每天走5537步、7370步和11529步的人,全因死亡风险分别降低48%、55%和67%

研究人员指出,每天多走路与降低死亡风险之间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比如,走路可能有助于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和血液循环,保护心脏;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压、血糖、胆固醇、情绪、认知、记忆和睡眠;锻炼身体协调能力和平衡感等,进而促进心血管和整体健康水平的提升,降低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病和死亡风险。

研究指出,如果我们每天多走500-1000步,死亡风险就可能降低7%-15%。所以,每天不爱走路的人,则难以长寿。


想长寿4个走路技巧要知道!

1. 走路最佳步速

行走的速度要根据自身的体能状态。通常因人而异可分为:

慢步走:70-90步/每分钟
中速走:90-120步/每分钟
快步走:120-140步/每分钟
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能快步走尽量快步走。快步走可以有更高的运动强度,能更好地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对于增强心肺功能、降低慢性疾病风险等都有好处。

2. 走路最佳步数

2022年《柳叶刀-公共卫生》发表的一项研究,对四大洲近4.7万余人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对不同年龄人群的每日最佳行走步数:

18-60岁:8000-10000步
60岁以上:6000-8000步
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每天6000-8000步降低的死亡风险最大;对于18-60岁的成年人而言,每天8000-10000步降低的死亡风险最大。此外,至少每天有3000步最好是连续快走的

3. 走路最佳时间

之所以很多专家都推崇走路、快步走,主要是因为其方便快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锻炼。所以,如果平时工作生活繁忙,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任何时间段都可以。

不过,如果你日常会拿出固定时间锻炼的话,更推荐每天18:00以后锻炼。2024年6月,《肥胖》(Obesity)期刊上发表了一项研究发现:一天中最佳运动时间是每天18点以后运动,因为18点以后进行运动最有利于降低血糖。同时,每天18点以后运动对健康益处最大,可以把心血管疾病、微血管疾病、全因死亡风险降到最低
4. 走路最佳心率
心率可以反映身体的负荷和运动强度,避免过度运动和受伤。建议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运动过程中建议监测心率,最好控制在“(220-年龄)×60%~70%”范围或者“170-年龄”。如果运动中出现心慌、胸闷、头痛、头晕、疼痛等不适,须立即停止运动原地休息,如十分钟不缓解需即刻去医院就诊。
视频:如何走出长寿步?4个快走误区,很多人没走对!
走路锻炼方法看似简单,但如果动作不对,不仅起不到健身的作用,反而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以下错误应当避免:

误区一:腰背不直

许多喜欢健步走的人一开始还能做到抬头挺胸,但是后来慢慢变得“弯腰驼背”,长此以往,不仅达不到好的锻炼效果,反而会导致软组织的损伤。

建议:走路时身体尽量挺直,让脊椎成一直线,眼睛直视前方。这个时候要注意肩膀放松,但不要刻意紧张保持一种固定的健步走姿势,以免出现颈肩背部不适。

《2023版运动处方中国专家共识》中指出:走路时,腰背挺直,颈肩放松,轻轻收腹,下颌微微内收,双眼平视前方,使耳朵、肩膀和臀部保持在同一条垂直线上。双臂以肩关节为轴,前后自然摆动,最好做到“前不过肩,后不过腰”。

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骨外科副主任医师、运动医学博士李伟2023年在接受中国体育报采访时介绍,健步走时,步幅要比平时走路多出半个脚掌。步态要轻盈,脚落地时膝盖微屈,脚后跟到脚尖过渡要顺畅,同时身体重心迅速跟随移动,双手自然摆臂。
误区二:大口呼吸,不收小腹

不少人健步走大口呼吸、不收小腹,这样不但走起来吃力,也会影响健步走的保健效果,甚至诱发心肺不适。

建议:健步走时要慢慢收紧小腹,然后随着运动的频率慢慢舒展,这样一收一舒之间就能很好地锻炼腹部肌肉,慢慢过渡到腹式呼吸。这样的健步走还有助于腹部减肥。

误区三:负重行走

有些健步走者背着双肩包等物品,如果背太重的东西,膝盖承载过重,时间久了会造成损伤。

建议:健步走最好少带不必要的物品,如果一定要带,也要注意重量控制,以行走时不觉负重吃力为宜。

误区四:不做热身运动

没做热身运动就出发,容易造成肌肉拉伤。

建议:健步走前要进行适度热身锻炼,慢慢起步,等到足部有些发热,再递增速度。快完成运动计划时,要慢慢减缓速度,不要马上停下来。

身体好不好,低头看看脚就知道!

最后,双脚双腿,虽然常常被人们所忽视,然而,其微小的变化却能反映出个体的身体状况。想知道身体好不好,经常低头看看腿脚。如果腿脚经常出现以下这些症状,可能是疾病信号。
腿部瘙痒——当心血糖超标


北京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汪芳2023年在健康时报刊文介绍,血糖过高会导致血管内产生更多的炎症因子,损害周围神经末梢,从而出现一系列的不适症状,包括皮肤瘙痒。这种瘙痒主要发生在手脚等部位,会有“蚁走感”——感觉像蚂蚁在皮肤上面爬一样,到了夜间往往会更加明显。


脚趾疼痛——或是痛风


河北省老年病医院骨一科主任张中斌2023年在健康时报刊文指出,大部分痛风往往从脚先开始,尤其是脚大拇指关节,我们称之为第一跖趾关节,这是痛风发作的常见部位。


痛风发作时,常表现为关节的红、肿、热、痛,若没有外伤,突然出现脚部关节的红肿热痛,就要警惕痛风发作,查血尿酸,往往会发现血尿酸值明显升高。


经常腿麻——或是腰椎病变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脊柱外科主治医师周庆忠2023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表示,有的人腿麻休息两天就能缓解,有的人却迟迟不好,可能是腰椎病变刺激神经。


若有以下情况需及时就医:老年人腿麻腿痛,反复出现行走时疼痛、休息后症状缓解的情况,可能是腰椎椎管狭窄症;下肢麻木疼痛严重,但腰痛不明显,最常见的是腰椎间盘突出症;下肢麻木伴长期中重度腰痛,平躺可以缓解,久坐久站出现负重感,一般是腰椎失稳。


脚踝水肿——警惕心衰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林艺2015年在好大夫刊文指出,当心脏这个发动机出了问题,无法将全身的血液收回,血液就会淤积在外围。所以心衰引起的水肿主要出现于身体的最低点,站着的时候就是足踝,躺着的时候就是挨着床的背部。


简便的检测方法就是用手指按压脚踝或小腿,手指松开后按压部位会呈凹陷状,如果凹陷不能立即恢复,须及时就医做下肢超声检查。


脚底有痣——当心皮肤癌征兆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姜薇在健康时报刊文指出,有种肿瘤容易长在手心和脚底。据统计发现,一般黄种人50%的恶性黑色素瘤都发生在手掌和足底部位。一般小痣如出现逐渐增大,色素加深,且形状多为不规则形,两边不对称,甚至开始出现边缘也不清楚,就应该开始注意有恶变的可能了。


鞋不跟脚——当心帕金森前兆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 陈伟在健康时报刊文指出,即便是穿合脚的鞋也不跟脚,其实是和姿势和步态异常有关的。帕金森患者一开步身体就前倾,步伐小而走得快,不能及时停步,而且转身困难,站立时还会呈现特殊屈曲姿势等。


双脚冰凉——警惕甲减


北京同仁医院足踝外科中心主任医师张明珠2022年CCTV生活圈刊文指出,脚总是感觉冰凉可能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素是调节新陈代谢的主力干将,其分泌不足会导致新陈代谢和体温调节出现异常,身体产生热量的能力大受影响,致使手脚冰凉。还有可能是血液循环不好,动脉闭塞、糖尿病都可能引起脚部冰凉。


脚趾扁圆——肺癌或心脏病


张明珠医生指出,如果脚趾出现又圆又扁的情况,要小心肺癌或心脏病。


肺纤维化和肺癌等肺病会导致血液流向脚趾甲小血管,引起组织膨胀,从而导致脚趾更圆更扁(临床上叫杵状趾)。心脏病、肝病和消化系统疾病,以及某些感染,也会导致脚趾变形。


当双脚出现以上信号时,要多留意观察,如果出现异常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



文章来源:健康时报



上海酷旅传媒王琪
爱旅游,爱传媒,爱幽默,爱哲理,爱管理,爱风情,也爱神秘,也爱八卦,知道神马,也知浮云,所有一切,尽在笔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