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偏肺病毒(HMPV)属于肺病毒科,偏肺病毒属,有包膜的单股负链核糖核酸病毒。2001年,由荷兰学者首次从未知病原体引起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鼻咽抽吸物样本中检出。血清学研究表明其存在至少60年,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是常见呼吸道病原体之一。
今天图图带大家一起来梳理,关于公务员常识中人偏肺病毒的备考考点!
基本特征 | 冬末春初是流行高峰,潜伏期3-6天,有症状后病程5-7天 |
流行情况 | 可攻击所有人群,5岁以下儿童易感,此外为老人、免疫低下群体 |
是否传染 | 主要通过咳嗽和打喷嚏产生的飞沫或气溶胶传播,与感染者密切接触和接触病毒污染的环境也可能造成传播 |
病毒类型 | 属于单股负链RNA病毒,平均直径约200nm,可分为A型与B型两个基因型,并可进一步分为A1、A2、B1、B2四个亚型,其中A2亚型还可分为A2a和A2b两型 |
致病性 | 儿童、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和老年人为易感人群,可与其他呼吸道病毒混合感染。多引起普通感冒症状,表现为咳嗽、发热、鼻塞和喘息等,严重也可致支气管炎和肺炎。在有基础疾病的易感人群中,HMPV感染可导致死亡 |
临床表现 | 轻度典型病程主要累及上呼吸道,可能包含3期: 1.无症状期:发生于HMPV感染后数日内。 2.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期:持续1周左右,该期在临床上主要被诊断为:鼻咽炎和喉炎。症状高峰期在病毒排出高峰后1-2天内,病毒排出高峰在病毒入侵人体后1周左右。 3.缓解期:轻度病程往往呈自限性病毒 |
重度病程主要累及上、下呼吸道,典型病程可能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1.无症状期:发生于HMPV感染后数日内,也就是病毒的潜伏期。 2.上呼吸道症状期:通常持续1-2天。 3.下呼吸道受累期:通常表现为喘息和咳嗽、持续数日。对于气道高反应者、喘息和咳嗽可持续数日甚至数周。该期在临床上主要被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哮喘发作和肺炎 | |
治疗 | 1.住院治疗标准(满足下列标准任意1条)。 (1)引起急性毛细支气管炎、肺炎,经过医生评估需要住院治疗者。 (2)基础疾病明显加重,如:COPD、支气管哮喘、慢性心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不全、肝硬化等。 (3)符合重型或危重型诊断标准。 2.住院患者应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治疗。 3.对症支持治疗。保证充分能量和营养摄入,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内环境稳定。高热者可进行物理降温、应用解热药物。合理选用退热药物,儿童忌用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及其他水杨酸制剂。咳嗽咳痰明显者可给予止咳祛痰药物。 4.鉴于目前尚无证据证明有对HMPV有效的特异性抗病毒药物,故不建议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5.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尤其是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物。 6.重型、危重型的治疗以积极防治并发症,治疗基础疾病,预防继发感染,及时进行器官功能支持为主。 7.中医治疗 (1)疫毒袭表证症见:发热、咳嗽、鼻塞、流涕,甚者喘闷等。 治法:解表宣肺,清热解毒推荐方剂:麻杏石甘汤合银翘散。 (2)疫毒闭肺症见:喘促,高热,大便不通,痰少等。 (3)治法:宣肺开窍,泻肺平喘推荐方剂:宣白承气汤合三拗汤,安宫牛黄丸。若肢冷汗出,合用参附汤及生脉散 |
预防 | 与防控其他常见呼吸道病毒类似,保持生活规律和良好心态,前往人员密集场所或环境最好佩戴口罩,同时做到勤洗手、勤通风、科学消毒等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感染HMPV的机会 |
【知识小测验】
2025年1月,有关“人偏肺病毒”的相关话题引发广泛关注,关于“人偏肺病毒”,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5岁以下儿童、老年人以及免疫低下群体易感染
B.主要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或土壤进行传播
C.在有基础疾病的易感人群中,HMPV感染可导致死亡
D.此次出舱主要完成了空间站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舱外设备设施巡检及D.做到勤洗手、勤通风、科学消毒等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感染HMPV的机会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
2025版公务员时政常识包(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