麓影越五洲 | MIT科研探索之旅

文摘   2024-10-12 18:00   湖南  


麻省理工学院暑期研究项目

学子心得分享






学校简介






        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MIT),简称“麻省理工”,现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是美国培养高级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从事科学与技术教育的研究型私立大学,是以理工科为主的综合性世界一流大学。

      麻省理工学院现为爱国者联盟成员、美国大学协会成员、全球大学校长论坛成员。2024QS世界大学排名中,麻省理工学院位列第1位。









研学经历


学子介绍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2022级本科生姜俊,2024年7月前往麻省理工学院参与为期4周的研究项目。


01
项目钻研


科研的主旋律从未改变,我有幸担任所在课题小组的组长。这一次的课题内容是探索利用改进后的PPO算法对柔性车间作业调度问题进行更好的解决,同时将其与传统调度以及遗传算法进行比较。从一开始的查找文献,确定方向,再到模型的框架思路整理,到后续的代码撰写,奖励函数和状态空间的一遍遍改进,从一开始的简单函数,到后续与老师的一次次探讨后的成型,深夜三点的修改代码也不过于常态……

记得当时为了解决模型的收敛问题,我们一次次地与老师线上线下进行沟通,同时与MIT的几位博士学长在实验室进行讨论,他们给出了专业的建议,我们基于此,对奖励函数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以更好地引导模型完成调度,顺利地解决了问题。


研讨掠影

科研地点无论于公寓还是在教室,总是能遇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大家背景各异,有着独属于自己的能力和认知视角,共同讨论、分工,努力推进课题进度。大家说出自己的看法,思路也在一次次的碰撞中逐渐浮现。

老师会为我们讲解不同的框架思路,给出他的建议和指导。每周固定的两次汇报,早晨七点的地铁,八点的MIT,九点的教室,是那段时间我们生活的全部,固定的汇报频率督促着我们前行,在汇报前一天的内容总结讨论和PPT修改是课题进度的重要保障。而如今回到国内,工作依然在继续,生活亦是。



02
科研之外


8.14-8.17在MIT召开的ICAE MIT A+B 2024,是能源领域的国际顶级会议。我很幸运地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会议现场,并获得官方名卡。

会议在MIT科技中心的大型阶梯教室召开,来自帝国理工,哈佛,麻省理工,加州伯克利等名校的学术巨头齐聚于此,会议主席是李巨教授,目前在MIT担任终身教授,研究领域包含了储能以及材料力学等,在国内外有极高声誉。

官方志愿者证书(左)

与李巨教授的合影(右)

                          参会人员合影

虽然每位教授汇报的内容于我而言都很晦涩难懂,但是我却深深感受到了国际顶会的严谨与简约,松弛与大方。或许并不需要过多的形式,一个教室就足够讨论,而世界的科研水平正是在这些科学家的一次又一次的会面,讨论中不断得以发展。

校园之外的生活依然丰富。观鲸,博物馆,美术馆,或是在波士顿市中心City Walk,都是我们探索这座城市的方式。英格兰风格的建筑,随处可见的城市涂鸦,用脚步丈量每一寸土地是最让人心安的方式。我们永葆探索世界的热情,探索未知的勇气,或许是给自己的人生最棒的礼物。



           波士顿城景


03
心得体会


看过了大洋彼岸的日出日落,感受了世界第一院校的理工科氛围,认识了一群有趣灵魂的同伴。于我而言,这仅仅是一场盛大的序幕。走出机场才会是我们缘分的开始。重逢之前,更期待大家在彼此短暂交错之后在自己生活轨迹中的闪闪发光。

常说“一生温暖纯良,不舍爱与自由”,前者不过于后者的前提。温暖纯良之后,我们才有资格真正拥有爱与自由。

感谢所有的遇见与美好。这一段,或许在多年之后被称为“青春”的奇遇~





学子介绍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2022级本科生王冰清,2024年7月前往麻省理工学院参与为期4周的研究项目。


01
项目钻研


进入MIT的第一天起,我就被这里浓厚的学术氛围深深吸引。我的研究项目聚焦于计算机视觉这一科技前沿领域,旨在探索其理论基础与实际应用的交汇点。在导师的精心指导下,我不仅系统学习了该领域的核心理论,还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实验、复杂的数据分析以及算法优化,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复杂问题的能力。这一过程不仅考验了我的学术素养,更锻炼了我的科研思维与实践操作能力,让我深切体会到科研工作的艰辛与魅力所在。

研讨掠影

同时,与团队成员的频繁讨论和思维碰撞,激发了我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拓宽了我的学术视野。在MIT的实验室里,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学术热情与专注。这里,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对科学的敬畏与追求。实验室的每一个角落都堆满了各种实验设备和书籍资料,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独特的氛围,那是对知识的渴望与对创新的执着。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学们,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带着各自的梦想与热情汇聚于此每个人都拥有着自己独特的才华与激情,我们在一起讨论问题、分享想法,每一次思维的碰撞都如同星辰间的交汇,璀璨而耀眼。这种学术氛围让我深刻体会到,科研不仅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对未知世界的无尽探索。我们不仅在学术上相互扶持,更在生活的点滴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那些深夜里的讨论、午餐时的欢笑、以及共同克服难关后的庆祝,都成为了我们青春记忆中最闪耀的篇章。这些朋友,如同星辰般点缀在我的人生旅途中,照亮我前行的道路。

     科研汇报是MIT学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隔三天,我们都会准备详细的实验报告和研究成果,向导师展示我们的最新进展。记得在一次汇报中,我们紧张而兴奋地介绍着自己的研究成果,尽管过程中遇到了不少技术难题,但导师的鼓励与支持让我们倍感温暖。老师不仅提出了宝贵的建议,还分享了他的科研经验和心得,让我受益匪浅。



汇报结果展示


     在MIT的每一天都是对自我的一次挑战。面对高强度的科研任务、复杂的实验操作和紧张的时间管理,我时常感到压力山大。但正是这些挑战,让我学会了如何在压力下保持冷静、如何高效地解决问题、如何在失败中汲取教训并重新站起来。这段经历让我更加坚韧不拔,也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02
科研之外


波士顿,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仿佛是一本厚重的书,每一页都记录着它独特的故事。漫步在自由之路(Freedom Trail)上,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从古老的教堂到庄严的墓地,从独立厅到保罗·里维尔之家,每一处都散发着浓厚的历史气息。这些历史遗迹不仅见证了美国独立战争的烽火岁月,也展现了波士顿人民对于自由与独立的执着追求。

城市风光

而当我踏入哈佛美术馆和波士顿美术馆时,我仿佛进入了一个艺术的殿堂。波士顿美术馆以其宏大的规模和丰富的藏品让我震撼不已。在那里,我有幸亲眼见到了克劳德·莫奈的《睡莲》系列,那些柔和而梦幻的色彩仿佛将我带入了一个宁静的池塘边,感受着光影与水的交织之美。同时,梵高的画作也以其独特的笔触和强烈的情感冲击着我的心灵,让我对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波士顿美术馆馆藏《睡莲》


03
心得体会


回顾这段旅程,MIT的学术经历无疑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它不仅让我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学术进步,更重要的是,它塑造了我的人格,提升了我的能力,让我学会了如何在挑战中寻找机遇,如何在失败中汲取力量,如何在探索中保持好奇与热情。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带着在波士顿所收获的感悟与经验,继续前行在人生的道路上。无论是面对学术的挑战,还是生活的起起伏伏,我都将保持一颗勇敢而坚定的心,不断探索、不断追求,让自己的生命之花在探索与奋斗中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编辑:刘慧珂

初审:车佳宁

复审:罗卓娃

终审:杨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