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心语⑰ | 想让孩子自尊自信,请从尊重开始

政务   2024-11-21 18:46   广东  


近期, 在省教育厅、省教育研究院的指导下,全省心理教研员及心理健康老师共同打造了“细说心语”专栏,和师生家长聊聊“心理”话,今天我们来看第十七期——到底该如何尊重孩子呢?

越来越多家长意识到亲子关系的重要性,很多家长也想尽办法改善与孩子的关系。到底怎样的亲子关系才是健康的?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001名受访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4.6%的受访青年觉得近年来人们更加重视亲子关系了,63.3%的受访青年觉得“不尊重孩子意见,独断专行”是父母引起孩子反感的重要原因。从调查数据来看,改善亲子关系的首要任务是家长要尊重孩子。到底该如何尊重孩子呢?本期细说心语,我们来聊聊尊重孩子之道。


尊重需求的满足

有助于建立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家长尊重孩子,强调的是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将其当成一个平等、独立、自主的‘人’来看待:他是他自己,不是家长的附属品。”汕头市鮀滨职业技术学校心理教师、汕头市中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吴坤婵表示,尊重孩子也意味着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孩子处于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婴儿期有婴儿期的需要,学前儿童有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青春期有青春期的发展特征,家长要理解之,共情之。尊重孩子也意味着理解孩子与他人的差异,认识到孩子有自己的成长节奏和个性特点,从而采用不同的教养方法,是蜗牛就牵着他散步,是羚羊就让他尽情奔跑。“总之,尊重孩子是父母在价值、尊严、人格等方面与孩子平等对待,把孩子作为有思想感情、内心体验、生活追求和独特性与自主性的活生生的人去对待。尊重不仅是一种对他人的态度,更是一种内在的价值观。”


为何孩子会觉得自己被尊重如此重要呢?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模型中,“尊重需求”是人类基本需求之一,位于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之后。“尊重需求包括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是指个人希望在各种情境中感到自信、独立和有能力,即自尊;外部尊重则是指个人希望获得地位、威信和他人的尊重、信赖及高度评价。”吴坤婵强调,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尊重需求的满足有助于建立自尊心和自信心。当孩子感到被尊重时,他们会发展出更强的自尊感,会意识到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是重要的,觉得自己每一件事情都受到重视,这有助于增强他们的自信。这种自尊心和自信心是增强孩子心理韧性的重要元素,也是他们面对未来挑战、可能遇到的挫折时的重要心理支撑,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石。


吴坤婵进一步指出,尊重需求的满足还能激发孩子对社会的热情,学会尊重他人。通过在家庭和社会中受到尊重,孩子们会逐渐形成尊重他人的习惯,并且这种习惯会延续到他们的社交生活中。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时,他们更少表现出攻击性或消极的行为。“总之,孩子尊重需求的满足,有利于建立自尊、自信,提高社交能力的关键因素,促进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性。父母和教育者应始终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孩子,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吴坤婵说。



从小未被尊重的孩子

在困难面前容易退缩

 

“长期在家庭以及社会环境中未得到尊重的孩子,可能会产生心理上的偏差。”吴坤婵指出,那些从小未被尊重的孩子,长大后可能会有以下问题:


一是缺乏自尊和自信。这些孩子往往自尊心较低,对自己缺乏信心,容易在困难面前退缩。他们可能会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进而形成自卑心理和自信心缺失。这种缺乏自信的状态可能会持续到成年。


二是叛逆和反抗。未得到尊重的孩子可能会表现出强烈的反抗情绪,特别是在青春期时,可能会全面反抗父母的行为。这种反抗可能是他们试图重新找回自我价值和自信的一种方式。


三是抑郁和焦虑。长期的不被尊重感可能导致孩子产生抑郁和焦虑情绪,他们会感到空虚、虚弱,孤独,甚至对生活失去兴趣。此外,这种心理状态也可能使他们在社交中遇到困难,难以与他人建立健康的关系,感到孤独和被排斥。


四是自我中心和缺乏同情心。由于从小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这些孩子长大后可能会变得自我中心,不懂得体谅他人。他们可能只关注自己的需求,而忽视他人的感受。


五是情绪管理困难。未得到尊重的孩子可能难以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在社会交往中显得不够自信和放松。他们可能在情绪激动时不会主动寻求安慰或安全感,表现出依恋障碍的症状。


六是可能形成依赖性人格或控制性人格。由于从小缺乏独立思考和作选择的机会,孩子长大后可能容易发展成依赖性人格。他们可能在生活中或工作中成为“老好人”,不敢拒绝他人,害怕让他人失望。由于从小没有学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容易在亲密关系中过度索取尊重和自由,形成控制性人格。



别用家长有限的认知

限制孩子无限的未来


既然尊重孩子如此重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具体该怎样做,才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尊重呢?汕头经济特区林百欣中学专职心理教师谢敏给家长分享了几点建议:


1.尊重孩子的独特性,让花成花,树成树,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允许他成为他自己。不是所有的花都在春天开,不是所有的河流都奔向大海,每个孩子的优势智能结构、成长节律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不要横向跟其他的孩子比较,甚至拿孩子的缺点跟别人的优点比,而是要纵向比较,自己跟自己比,今天跟昨天比,现在和过去比。特别注意,不要让孩子背负家长自己未能实现的愿望,孩子有自己的人生,别用我们有限的认知限制孩子无限的未来。


2.平等交流,民主教养,把选择权、主动权还给孩子。家长与孩子谈话时要像对待朋友一样,做到耐心倾听和温和沟通。当孩子做得好时,家长不要吝啬赞美,多感慨:“你是怎么做到的?”帮助孩子有效复盘;当家长与孩子的意见出现分歧时,多问问孩子的想法,客观帮助孩子分析利和弊,把选择权交还给孩子;当看到孩子遇到困难时,不要直接插手干预,而是告诉孩子:“当有需要的时候,可以请求爸爸妈妈的帮助。”选择意味着责任,越自主的孩子,越有担当、越有责任感。


3.尊重孩子的隐私,保护孩子的自尊。青春期之后,孩子对自己空间的需求更加强烈,允许孩子有自己的秘密。作为父母,不去窥探孩子的隐私,不去评价孩子的朋友。批评孩子的时候要注意语气和场合,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做得更好,语气是温和而坚定的,不要用贬低的语言,家长不是为了发泄情绪,更不要在公共场合批评孩子,那会直接地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与家长越走越远。


“语言在尊重孩子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有些话能不讲就不讲,有些话要尽量少讲,有些话却要好好讲。”谢敏提醒道,家长在与孩子的沟通中,最重要的话术就是:不用反问句,少用或不用陈述句,多用开放式的疑问句。


谢敏进一步解释道,反问句就是不需要寻找问题本身答案的,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只是相较于陈述句情感更强烈,很多时候带着指责、评判的味道,容易让孩子感觉到自己被嫌弃,自己很差劲。陈述句更适合上级对下级的语言方式,代表的是一种权威和不容置疑,当观点有分歧时,会扼杀了孩子内心想表达的欲望。“在与孩子沟通中,尽量使用开放式的疑问句,例如:你是怎么做到的?这既表达了对孩子的肯定,也帮助孩子对成功经验进行归因,也给了孩子表达的机会,让我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孩子的心思,达到更好的沟通效果。这个过程在培养孩子思维的整合能力,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尊重≠放纵

真正的爱是有边界的


谢敏特别提醒,尊重孩子不等于纵容孩子。尊重与放纵最大的区别就是有没有边界,放纵是没有边界的,尊重是有边界的。“父母与孩子协商之后的规则,当孩子违反之后,孩子是否坚持约定,没有边界的父母可能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妥协给孩子机会,甚至放弃约定;而有边界的父母会按照约定,该批评批评,该惩罚惩罚。教育应该是有底线的,如果孩子违背道德或者触犯法律时,尊重孩子的父母也会尊重他人和社会,不会纵容孩子的过错,会及时纠正孩子的行为;而放纵孩子的父母,孩子会不断去挑战父母的底线,对道德与法律也会缺乏敬畏之心,容易去触碰到红线。”谢敏说,纵容不是尊重,更不是爱,反而会害了孩子,真正的爱是有边界的。


同样,尊重也是相互的,家长要尊重孩子,孩子同样也要尊重家长。谢敏表示,要从小培养孩子尊重家长的意识,比如关心父母,感恩父母,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尊重父母的劳动成果,珍惜金钱,不攀比、不乱钱;爱惜自己的身体,积极进行体育锻炼,照顾好自己,不让家长担心;与家长意见有分歧时,尝试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主动进行沟通。



来源 | 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羊城晚报






(上下滑动查看)

 广东省中小学书记校长“卓越计划”培养项目正式启动

 21所广东高校!246个学科!教育部公布

 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广东省分赛来了!


欢迎各地各校与我们分享好政策、好经验、好成绩,欢迎读者朋友与我们交流新鲜事,传递正能量,我们在投稿邮箱gdjywx@gdedu.gov.cn 约定您!






转一转
赞一赞
看一看

广东教育
本微信号为广东省教育厅官方微信账号,发布广东教育权威资讯,提供教育服务,提示注意事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