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教育“双融双创”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实践活动评审结束。活动自2024年1月启动以来,经县(市、区)教育局初步推荐、地市教育局遴选、省级评比以及融合创新案例分学科、学段的现场答辩,评选出近3000份作品与案例。其中,涵盖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创新教学应用、粤教翔云数字教材创新教学应用、基于数据驱动的创新教学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创新教学应用、虚拟仿真技术教学应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项目式创新学习、跨学科学习、大单元主题教学案例各200多件,以及微课、课件等教学资源,还设有专门面向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数字素养实践微应用等。经过专家评审团的深入考量与讨论,评选出1291份省级获奖作品,其中72份作品评选为融合创新教学的典型案例,60份作品代表我省参加全国活动,进一步展现广东数字化教学的新成果、新风貌。
本次活动不仅是广东省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推广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全域应用的重要举措,更是通过“双融”(即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双向赋能,以及线上线下教学的有机融合)与“双创”(师生教与学的创新创造)的核心理念,致力于全面提升全省教师队伍的数字素养,为高质量课堂教学实践开辟数字化转型的新道路,推动数实融合育人的深入发展。
本次评审活动体现了以下三大创新:
主动适应数字化教学转型的时代要求,构建“三维十二项九点”融合创新案例的评价体系
活动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双新”“双减”政策导向,以课堂教学提质增效为重点,组织华南师范大学专家团队创新性地重构作品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以“学科教学、技术赋能、特色创新”为三大核心维度,对核新课标学科教学和数字化教学实践进行导向,下设理念与目标、内容与方法、过程与实施、成效与评价等十二项具体指标。特别是聚焦科学确定教学目标、合理重构教学内容、实施有效教学评价、人机协同教学思维、人机融合教学策略、按需选用平台资源、案例类别特征明显、示范辐射推广应用、教学结构模式创新等九个关键点,形成了“三维十二项九点”的作品评价指标。
该评价体系对每个作品从教学目标、技术应用和创新价值等方面进行系统性评估,使得评委对作品的评审以及教师对活动的参与都变得更加明确、聚焦和一致,确保了选出的优秀案例在科学性、可操作性和推广性上具有显著优势。评价体系的改革为全省教师开展课堂教学融合创新提供了清晰具体的指导框架和精准细致的操作指南,为推动数字化教学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有效辅助开辟课堂数字化教学转型赋能高质量课堂教学实践的新路径。
构建赛前辐射帮扶机制,支持教师跨区域协作
本次活动特别设立了“辐射推广”赛道,借助这一赛道,成功构建了珠三角地区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教师之间的“传、帮、带”跨区域协作研修机制。在活动中,骨干教师不仅创作出了优秀的“牵头作品”,还采取“异课同构”的形式,跨区域指导粤东粤西粤北教师团队共同打造“辐射作品”,强调“先从同、后立异”,先学习理解他人的最佳实践,再结合自身特点进行创新,从而有效推动了数智化教学理念与成果,以及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等优质教学资源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应用实践与广泛传播。据统计,2023年广东省辐射作品占比约为10%,而到2024年,这一比例已攀升至30%。这些创新举措不仅为提升粤东西北地区教师的数字素养注入了新动力,也为推动区域教育数字化应用的优质均衡发展产生了示范效应。
组建权威专家库,强化学科素养导向专业引领,确保大赛结果示范性
近50位高校学科和教育技术专家,100多位省、市级学科教研员、省级学科名师、正高级教师等组成权威专家团队参与活动。专家们紧扣“双融双创”的核心议题,聚焦素养导向的学科或主题教学,结合新课标和新理念,深入挖掘和分析作品案例中赋能新课堂、新教学的先进实践经验,并提供全面指导。专家教授的广泛参与,充分挖掘数字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创新应用亮点,确保比赛成果的先进性,为系统化推动各学科的数字化教学课堂转型提供了宝贵经验与深刻启示。
本次活动是全国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教师部分)的省级赛事,也是全省教师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成果与智慧共享交流的重要平台和教师数字素养发展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98年首届活动举办以来,已历经二十七年的不断探索与革新。从“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到“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再到“教师教育教学展示交流活动”、“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直至如今的“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实践活动”,活动名称的每一次更迭都见证了学科教学改革与数字技术融合应用创新的飞速发展。这一品牌活动始终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持续为提升我省教师的数字素养、优化数字化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来源 | 广东省教育厅
(上下滑动查看)
欢迎各地各校与我们分享好政策、好经验、好成绩,欢迎读者朋友与我们交流新鲜事,传递正能量,我们在投稿邮箱gdjywx@gdedu.gov.cn 约定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