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8日上午,武汉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市长盛阅春作《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有哪些要点、亮点?
一起来看↓↓↓
2024年工作回顾
一、多措并举激发需求潜力,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巩固增强。
二、坚持不懈强化创新驱动,科技自立自强根基不断夯实。
三、下定决心锐意转型闯关,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四、积极探索转变发展方式,城市功能品质持续提升。
五、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经营主体活力竞相迸发。
六、持之以恒推动绿色转型,城乡生态底色更加靓丽。
七、尽心竭力办好民生实事,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城镇新增就业25万人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促进绿色消费,持续释放汽车、家电、家居等大宗消费潜能 推广武汉十大伴手礼、十大名菜、十大名点 培育100个智慧商店、智慧餐厅、智慧商圈,打造18个直播电商集聚区。加快开发数智诊疗、家用机器人、新一代低空飞行器等消费产品 建设武昌滨江天街等3个消费新地标,引育5家高端酒店,设立市内免税店。新建50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新开品牌连锁便利店200家以上。积极发展首发经济,新引进各类首店300家以上 推进2400个亿元以上项目、1050个十亿元以上项目、90个百亿元以上项目建设。深化投资项目绩效综合评价改革,谋实谋好“十五五”投资项目库 打造汉正街、汉口北内外贸一体化基地。积极发展服务贸易、绿色贸易、数字贸易,推进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国家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建设 拓展新兴市场,支持推动企业“抱团出海”,积极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加快建设汉江国家实验室科研总部和实验园区,支持在汉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加快建设东湖科学城,争创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推动武创院等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支持武汉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加快建设。大力发展研发产业,引育企业研发中心、研发型企业100家 新建创新创业特色街区(小镇)、创新园区(楼宇)100万平方米以上,新增省级以上众创孵化载体30家 支持在汉高校“双一流”建设,推动校地共建科创产业园 深入实施“学子聚汉”工程,吸引留汉来汉就业创业大学毕业生30万人以上。扎实推进“武汉工匠”计划,优化实施武汉英才计划,创建国家高水平吸引集聚人才平台。
推进国家信息光电子、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建设,争创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新增人工智能创新平台5家、市级核心产业园3个,开通低空飞行商业航线10条以上、城市治理类航线1000条以上,建设“航天+”示范产业园3个以上 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壮大量子科技、先进半导体等13个细分领域,争创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 加快打造全国科技金融中心,积极探索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模式,新增上市企业8家以上 加快打造全球碳交易注册登记中心、全国碳市场中心、全国碳金融中心 办好第八届设计双年展。建设天河国际会展中心,支持筹办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建设东湖开源社区,筹建开源创新中心,打造武汉工业软件园。推动育幼、家政、康养等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化多样化发展 推进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应用体系化标准化。争创全国首批“万兆先锋”城市。推进国家“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 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高质量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城市,部署20个垂直行业大模型及应用,小米科技园二期、金山武汉总部、达梦中国数据库产业基地投用。实施数字经济应用场景“揭榜挂帅”项目10个
高水平建设“两江四岸”核心区,推动老汉口地区转型和汉江两岸联动发展 支持东湖高新区建设科技创新策源和新兴产业高地,打造“世界光谷”;支持武汉经开区加快建设车谷产业创新大走廊,壮大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支持长江新区加快建设阳逻国际港、科技创新港,构建“两港驱动”发展格局;支持临空港经开区加快建设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国家陆港枢纽,做强“中国网谷” 推动新城区融合发展。支持沉湖国际小镇、金口长江军事主题文化区等特色化发展,推动天河空铁枢纽、航天新城等重点板块 统筹推进武汉新城六大片区开发建设,推动“六横五纵”道路建成通车,加快圈域产业协同发展 积极探索“飞地”、联合招商、园区共建等模式。大力发展临空产业,推进都市圈航空货运一体化发展。推动光谷长江大桥等项目前期工作,开工建设武汉至黄梅高速公路武汉段,加快武汉枢纽直通线、武威快速通道天子山大桥等项目建设,建成通车沿江高铁武宜段 促进武汉都市圈与襄阳都市圈、宜荆荆都市圈优势互补、联动发展。完善长江中游城市群四省会城市常态化会商机制,落实三年合作行动计划,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城市群 强化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合作,加密汉沪、汉港等航空快线,积极参与中国碳市场大会
高质量完成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加强与在汉央企合作,推动三峡集团总部基地建设 实施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厂网一体化”改革。开展工业园区“转供电”综合治理。深化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 完善“五个一”体系和机制,新增20项“集成办”事项,推动100项高频服务事项“掌上办”、200项事项“承诺办” 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建设“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打造国际交往中心。实施枢纽通道提升工程。打造海陆空三条丝绸之路重要节点 深化中小企业培育“七万工程”,实施质量强企强链行动 推进江北铁路香炉山站改扩建、阳逻港西港区多式联运一期等项目建设,加快建设长江中游航运中心,争创中欧班列(武汉)集结中心。联动建设花湖国际自由贸易航空港,推广前置货站模式,建成民航(武汉)区域管制中心主体工程,打造国际航空客货运“双枢纽”
打造龟北片、汉阳高铁站片等特色功能片区和一元路、黎黄陂路等亮点区块,加强沿江环湖临山景观塑造 改造老旧小区200个、危旧房169万平方米,开展既有住宅加装电梯1000台。推进青岛路等16片历史街区保护利用。统筹推进解放大道沿线更新改造,实施东湖、汤逊湖、后湖等环湖单元建设项目 开工绕城高速中洲至郑店段等5个项目,建成武天高速、京港澳高速湖北北段等3个项目 拓宽7条进出城通道,完成右岸大道北段等骨干道路改造 建成微循环道路100条,打通“断头路”30条。推进11号线四期、新港线一期等8个项目建设 新改建雨水污水管网100公里、外排泵站4座,建成综合管廊10公里、海绵城市55平方公里 开展“四线一口”、100处城市小微公共空间、100条人行道综合整治提升,加强460个共享单车停放点位潮汐调度,新增机动车停车泊位20万个。推进一环内主次干道“机非分离” 新改建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站40座、分类收集屋400座。新改扩建城镇公厕150座。建成全市停车“一张网”
做强武汉现代农产品加工园,推进“一区一品” 完成300个以上中心村湾建设任务,新改扩建“四好农村路”150公里,提档升级寄递服务网点788个,新改建无害化卫生厕所1万座以上,完成171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建设乡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300个 实施“四乡工程”,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 壮大民宿、康养、休闲观光等富民产业,培育发展集体经济扶持村和进步村70个
坚定不移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创新“河湖长+林长”联动机制。实施11个小流域综合治理,建成环鲁湖生态治理等项目,推动优化武湖、涨渡湖等蓄滞洪区安全功能,加快建设安全韧性现代水网 实施大气污染治理项目500个,完成管网混错接改造和缺陷修复1200处,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5万吨/日,基本实现全市域无黑臭水体。开展沿江1公里化工腾退地块土壤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完成“无废城市”建设任务 建设绿色低碳先行城市。创建国家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实施绿色低碳产业发展三年行动 拓展碳普惠应用场景,推动产品碳足迹管理,发布绿色低碳发展“武汉指数”。建设东西山系山林步道,新改建绿道105公里。加快建设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实现三环内江滩全线贯通,打造世界级城市江滩公园
加快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武汉段,提升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功能,推动万里茶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加快建设武汉戏曲艺术中心,积极申办第11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和第33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评选活动 加快建设武汉图书馆新馆、广电全媒体中心、武汉文学馆。创新运营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新型文化空间100个,推动重点博物馆、图书馆延时开放。举办惠民演出、展览150场以上。开展送戏下乡、文艺演出进景区等活动1500场以上 高标准建设知音文化旅游区,创建4A级旅游景区。加快建设“一桥两山”文旅核心区,实施绿化景观和公共交通“双提升”,开工建设汉江慢行桥。创建东湖世界级旅游休闲度假区。推出长江研学、武昌古城、汉口里份等精品线路10条。打造10个商文旅体融合型示范场景 打造“电竞之城”、“演艺之都”,建成运营武汉数字创意产业园。办好节展赛会,建设“赛事名城”。开展大众冰雪季系列活动
新改扩建中小学校30所、新增学位3.5万个 支持创建同济医院综合类国家医学中心,加快建设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推进武汉儿童医院光谷院区等10个重点项目建设。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探索开展家庭病床服务 新建社区体育中心(广场)30个以上,举办全民健身活动1200场以上,办好第十二届武汉市运动会,加快建设体育强市 建成15个托育服务综合指导中心,推动托幼一体化幼儿园建设 建设青年社区28个,提供房源2万套(间)以上,建成市级“一站式”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中心 新建老年人助餐点等城乡养老服务设施120处以上,建设适老住宅120万平方米,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1000户以上 举办各类招聘活动600场以上,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护。新增社会保险扩面38万人次以上,加快推进低保城乡统筹。筹集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5.4万套(间)以上
新改建配电线路280公里,新增变电容量400万千伏安,建设改造新能源汽车充电桩8万个。开展822座城市桥隧安全检测,新改扩建燃气场站14座、燃气管网300公里。打造20个社区应急服务标杆站
创新市域社会治理,推进1300个社区(村)开展共同缔造试点。强化食品药品全链条协同监管,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2025年,一起努力!
加油干!
融媒体记者:武汉新闻综合广播两会报道组
制作:陈挚
审核:赵阳、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