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自春秋战国以来,武汉一直是中国南方的军事和商业重镇。
随着时间的流逝,在历史的长河里,如何让后人更全面了解这座城,触摸到城市的质地与厚度?在凝练了一座城市的记忆的博物馆里,或许能找到答案。
有人说,博物馆,是以人类遗产保护者的身份而成为人类记忆的保存者。是城市的文化象征和文化名片,代表着这座城市的“灵魂客厅”。
武汉,早在距今8000~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中期,先民们就在这水网之域繁衍生息。位于黄陂区盘龙湖畔的盘龙城,筑于商代,距今约有3500年的历史。
当你走进武汉博物馆,一定不能错过这件来自商朝的凤纹方罍。
商·凤纹方罍
罍出现于商晚期,流行于西周和春秋,罍之定名经常见于古典文献中。《后汉书.班彪传》中记载:“罍,酒器也,壶罍同训,是以此二器古通称意”。
这件文物高38cm,口径16×14cm,底径17×16.5cm,重达8.728kg。器身为方体,横宽而纵狭,方口微侈,直颈,大弧肩,鼓腹,下腹内收,方圈足外撇。器身共有八条凸起的扉棱,分别位于器身四面中心及面面交界处。器身正面腹部下方置一兽首鋬,两侧肩部正中置C形兽首耳,衔环,前后面肩部正中置圆雕牺首。主纹自上而下分为颈、肩、腹、足四组,均饰有长冠凤纹,下腹部饰蕉叶纹,蕉叶内填凤纹,这些纹饰均为浮雕型,上加饰以阴线,下以细密云雷纹衬地。
罍是盛酒器和礼器,流行于西周至春秋中期,方罍数量较少。此罍集高、浅浮雕与线雕于一身,整体精整华丽,庄重大气,铸造难度高,是难得一见的珍品。
来到武汉博物馆,另外一件不能错过的文物来自元代的青花四爱梅瓶。
元·青花四爱梅瓶
青花是一种釉下彩瓷器,它出现于唐代,成熟于元代晚期,明清时期成为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品种,是我国最具民族特色、最普及的瓷器之一,在世界上也享有极高声誉。元代青花瓷以景德镇为代表,其制作精美而传世稀少,因此极其珍贵。
这件青花四爱梅瓶,高37.6 cm,口径6.2cm,底径13cm。小口外撇,短颈,丰肩,平足。纹饰上下共分三层,上层肩部饰凤穿牡丹纹;中层腹部主题纹饰为四个菱形开光,分别描绘古代四大文人以及他们的倾心所爱:王羲之爱兰、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林和靖爱梅鹤,即四爱图,形象生动,特征鲜明,场景逼真;下层腹下部绘一周仰覆莲纹和忍冬纹。
该器造型秀美,线条流畅,色泽浓艳,是元青花瓷中的精品。元青花是釉下彩绘瓷器,它以氧化钴为呈色剂,在胚体上绘画图案,外层施釉后,高温烧成,器物呈白地蓝花或蓝地白花的效果。
明末清初,汉口与北京、苏州、佛山并称“天下四聚”,又与朱仙镇、景德镇、佛山镇同称天下“四大名镇”,成为“楚中第一繁盛处”,为全国性水陆交通枢纽,享有“九省通衢”的美誉。从武汉博物馆里的这件明代江汉揽胜图,我们便能窥探一二。
明·佚名江汉揽胜图
这幅江汉揽胜图,纵107cm,横171cm。由绢本设色。
此图以天马行空的思维,跨时代的鸟瞰视角将武汉三镇尽收眼底。画面气势磅礴,景物繁而不乱。左上方长江南岸的军事重镇——武昌城高大威严,城墙蜿蜒环绕,城楼林立,蛇山下黄鹤楼突兀高耸雄踞一隅,与对岸晴川阁隔江眺望。画中长江与汉水隔水而三分城镇,江上百舸争流,体现武汉经商的繁华。画面右侧位于汉阳南岸嘴的晴川阁与黄鹤楼隔江呼应,两座冠名天下的楼阁隔江相对在万里长江上唯此一处,晴川阁后一处石阶直达龟山山顶,遥看龟蛇二山隔江对视大有形成锁江之势。画中最下方近景为新兴城镇汉口。岸边房屋鳞次栉比,幅面虽小,来往货船岸络绎不绝,商贸往来繁盛,然汉口沿河地带的繁华景象尽显无遗,后有“楚中第一繁盛之地”的美誉。
《江汉揽胜图》的传世,为后人留存了四百多年前武汉三镇相对真实的图像记忆,为我们回首江城武汉的历史变迁传递了重要信息。此横幅描绘了明代中后期长江、汉水交汇处的水陆景象,再现了当时武汉三镇的物事风貌。
中国人爱玉石。大概是玉身上的浩博性,可以让国人把自己朴素的情感和仁义道德以及个人追求,都藏于其中。
在武汉博物馆里珍藏的这件白玉双凤交颈壶,高13.6cm。玉质洁白无瑕。造型新颖奇巧,工艺精湛,是乾隆时期玉雕中的精品。
清·白玉双凤交颈壶
作为一件圆雕玉壶,壶的造型为两只交颈互拥的凤鸟。壶盖为两只交颈的凤首,脸颊相贴。壶身由两只互拥着的凤鸟身、翅及足组成,两足相抵,亲昵偎依。壶底刻有“乾隆御制”填金篆书款。
墨拓千秋
金石器物全形传拓技艺保护成果展
以器为模,以墨为色,以纸为媒。12月21日起,《墨拓千秋——金石器物全形传拓技艺保护成果展》正在武汉博物馆展览中。
本次展览以技艺为轴,分为“汉上清芬”“承古传韵”“金石有声”“拓古传今”四大单元,共展出75件传拓制品,邀观众一道欣赏中华吉金乐石之美,体验古老传拓艺术之妙。共鉴非遗界“立体扫描术”的模样。
“九省通衢会,中南繁华京;两江汇夏口,三镇矗江城;高厦岸边逼,长桥江面横;争先为改革,商贸更峥嵘”。
珍藏于博物馆内的一件件珍品,穿过日月星辰,静静的在那里,守护了时光。也让我们能在高速发展的今天,触摸到绵绵几千年前属于武汉的文化肌底。
在浩瀚时空中,触摸千年文脉
与传承对话,重温历史
以记忆为纽带
将过去、现在和未来联结
坚定文化自信
秉持开放包容
坚持守正创新
彰显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策划:赵阳、方言
编辑:陈挚
通讯员:赵洋
朗读:谢筱轶
制作:郭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