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令人陶醉其中独具匠心

乐活   2024-11-07 00:00   福建  

赵树松,1939年3月出生,河北安平人。擅长中国画。196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毕业后在天津工艺美院任教并从事山水画创作,是位教授。中国美协会员,美协天津分会理事。196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受教于李可染、李苦禅、蒋兆和、刘凌沧、叶浅予诸先生。毕业后一直在天津工艺美院从事中国画教学。曾数十次深入名山大川写生,或对景学生或目识心记,积累了大量写生画稿。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出,《峨嵋欲雨》、《海上升明月》、《侗乡三月》分别入选第六、七、八届全国美展,《华夏魂魄》、《月是故乡明》分获天津市美展二、三等奖。编著有《山水画基础技法》、《山水画写生技法》、《黄山山水画写生技法》、《黄山山水画写生技法》(光盘)。其作品的主要特点:气韵生动,变化万千,气势恢宏,色彩斑斓。适应了“笔墨当随时代”这一论著的主要体现。

观看赵树松的画,你会感到一股沁人肺腑的清新气息扑面而来。他的画,是从传统中走来的,也是从生活中走来的,是现代的画,是当代的画,是现代的人、当代的人画的画,表达的是现代的生活气息,传达的是当代的思想情感。在当代中国画坛上,赵树松在山水画是很有实力的优秀画家。余学山水画六十载,虽有所成,与前贤诸家相比,不足以道,唯願与书画同好者共赏,还书画欣赏之功用,虽无“成教化,助人倫”之伟效,亦可作审美之共享。

山水画者,国外称风景画,国人称山水画,有赞美祖国大好山河之意,余亦願做祖国河山的歌者,为河山立传。余作追求书画之美,一曰意境之美,一曰意匠之美。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是画家对客观自然景色感悟而生成的意象,意境不同应有不同旳意匠处理手法。余之意境皆从造化中得来,非主观臆造。意匠者,表现手段也,形式美感也,中国画的意匠是笔墨、章法、设色、款题诸法,余于此颇有用心,又难于尽善尽美,不足之处,亦望同好赐教。研究赵树松的画,必须依照他的老师教导他如何才能画好画的四句话中去探讨,这四句是:继承传统,深入生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他对宋元诸名家如'范宽、董源、巨然、李成、郭熙、燕文贵、刘松年、李唐、马远、夏圭、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等人的作品皆有临摹,对明清以来的沈周、石涛、弘仁、龚贤等诸名家之作更是'偏爱有加,摹拓再三,惟恐不肖'(以上俱见赵树松《绘事心语》)。对中国绘画史论的历史篇章亦反复研读,因此练就了札实的传统功力。

赵树松好游,尤喜名山大川之气魄,2001年前,他就“十上黄山,六登泰岱,四游九华、青城,三游漓江、崂山,二游峨眉、华岳、九寨沟、嵩岳、武当、恒山、五台、苍岩山、黄河壶口瀑布,又有雁荡、武夷、匡庐、长白、武陵、南岳、太行、天柱、滇黔、三峡之行“(见赵树松《绘事心语》)。祖国名山大川烟云变幻之美,令他'目识心记'。贺天健先生说:'对景写生,事实上也是一种临摹,它只是以大自然做临本罢了,还不能算是创稿。”

郑板桥学石涛的画也说过类似的话:'学一半,撇一半,未尝全学,非不欲全,实不能全也。'赵树松正是这样'对景结构,或取舍或夸张,非止摹写自然,亦写心灵之所感'(赵树松《绘事心语》)。因此,他才能推出一批或峭拔、或雄浑、或深幽、或博大的优秀作品来,令人陶醉。

赵树松辛勤耕耘,匆匆三言兩语难以摡括其成就之万一,所以我就不一一点评他的优秀作品了。'各有灵苗各自探'(《郑板桥集》159页)。谈谈赵先生画的瀑布和飞云,这些往往是画家注意不到的。如《苍岩听籁》,几股瀑布随山势而泻,水的流态急迫,若闻其声。再如《崖上人家秋正酣》,白云把近景和远山隔开,近处崖上有几户人家,山花烂漫,反映了崖上人家平静安宁的生活。再如《江村瑞雪》,多为灰白两色,灰色为河流,白色系雪复盖在大地之上,近岸几户人家的屋顶也都是厚厚的白雪,只有毎家的窗上、门上贴着红色的窗花和对联,分外醒目。赵树松每幅作品皆有可读之处,因为他热爱绘画,是用自己的生命作画,他的每幅作品无不打动每位读者。


观艺悦心
请您欣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