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刘海英,今年32岁,在一家外贸公司做销售经理。我有个弟弟叫刘浩宇,刚从省城一所三本院校毕业。
从弟弟上大学开始,每个月的生活费都是我在负责。爸妈在老家务农,一年到头也攒不下多少钱。我工作后,就默默担起了这个责任。
每个月打三千块钱到他卡上,这么些年下来,我都快麻木了。好在他终于毕业了,我总算能松口气。
可我万万没想到,这个“供养”的担子,远没到该放下的时候。
那天周末,我回老家看爸妈。刚进门,就看见弟弟躺在沙发上刷抖音。
“工作找得怎么样了?”我随口问道。
“姐,现在工作不好找啊,我想再缓缓。”弟弟头都没抬。
我皱了皱眉,打开冰箱找水喝:“你都毕业快两个月了,总得先找个工作吧?”
“找工作哪有那么急,我同学好多都在家休息呢。”
我心里一阵烦躁,转身上了楼。晚上吃饭时,老妈突然问我:“海英啊,你这个月还没给你弟打生活费吧?”
我夹菜的手顿了顿:“妈,他都毕业了,不用再给生活费了吧?”
“咋能不给呢?你弟现在还没工作,总不能饿着他吧?”老妈放下碗筷。
“他都多大了,该学会独立了。我工作第一年,也没问家里要过钱。”
老妈一拍桌子:“你跟他能一样吗?你是姐姐,照顾弟弟是应该的。他还没结婚,你就得负责到底。”
我气得差点噎住:“妈,他又不是残疾人,凭啥我要养他到结婚?我自己还没结婚呢!”
弟弟这时插嘴:“姐,你一个月工资那么多,给我点生活费怎么了?”
“我工资再多也是我自己挣的。你倒好,在家啃老还这么理直气壮。”
老妈听不下去了:“你这孩子,咋这么不懂事呢?当姐的不就该照顾弟弟吗?你看隔壁张家,人家姐姐把弟弟都安排进公司了。”
我苦笑:“妈,我们公司招人是要看能力的,不是靠关系。”
“那你就给你弟每月生活费,等他找到工作再说。”
我放下碗筷:“妈,我不可能再给了。他要真想工作,有的是机会。美团外卖都在招人,先干着总比在家啃老强。”
“你这孩子,咋这么没良心呢?自己过好了,就不管弟弟死活了?”老妈说着就哭了。
看着老妈抹眼泪,我心里又气又难过。我知道,在他们心里,我永远都是那个该无条件付出的姐姐。
第二天一早,我就回了城里。临走前,老妈还在念叨:“你好好想想,别寒了弟弟的心。”
回到家,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手机上弹出一条朋友圈,是弟弟发的:“有些人赚钱了就忘本,连亲弟弟都不管了,良心被狗吃了。”
我直接把他拉黑了。
这些年,我省吃俭用供他读书,过年过节都舍不得买件新衣服。我以为等他毕业了,我就能喘口气。可现在看来,这个担子怕是要一直背下去。
昨天,我同事问我:“你怎么还不考虑结婚的事?”
我笑笑没说话。我又何尝不想找个人共度余生,可我连自己都还没活明白,又凭什么耽误别人?
结语:一个巴掌拍不响,可这个秤砣怎么老是往一边使劲?大多数中国式家庭里,姐姐总是被要求无条件付出,可弟弟的付出却都变成了“可选项”。这究竟是天性使然,还是我们的教育扭曲了太多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