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当我走过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285公里

时事   2024-11-28 20:31   新疆  


沿着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一路走来,那 285 公里的沙漠边缘空白区锁边 “合龙” 背后的故事,犹如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在我眼前徐徐展开。这一路走来,我遇见的都是平凡人,却经历着不平凡的事,他们用自己的坚持与付出,在这片风沙肆虐的土地上,书写着充满希望的故事。
在喀什地区叶城县,阿克塔什农场生态林基地负责人马木提・阿布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曾经,“无风三尺土,风起土满天” 是这里的常态,风沙严重干扰着当地百姓的生活。而如今,当我踏入那万亩生态林基地,眼前一半沙漠一半林海的神奇景象着实令人震撼。马木提告诉我,八年前这里还只是茫茫沙漠,是全县人民八年如一日的努力,才让这片林海得以出现。

漫步在林子中,马木提・阿布拉那难以抑制的高兴劲儿不停地向我表露出来。他说,现在到了夏天还能在林子里采蘑菇,看着这些树木一点点长起来,心里满是感情,在林子里转转就像旅游一样,心情格外舒畅。可谁又能知道这背后的艰辛呢?刚开始种树的时候,他自己都怀疑,这里真的能种活树吗?为了让树苗成活,他们不仅白天要精心浇水管护,就连晚上也不敢松懈,昼夜不停地呵护着,生怕树苗夭折。八年来,马木提的足迹遍布生态林的每一处角落,这里的一草一木他都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即便后来被评为全国绿化劳动模范,他也只是觉得这是一份普通平凡的工作,而他所期望的,不过是能在这里种下更多的树,让风沙不再肆虐家乡罢了。
来到和田地区皮山县的木奎拉乡,乡党委副书记、副乡长阿卜来提・赫克木带我走进一片农田。眼前的景象让人欣喜,打瓜丰收了,地里还种着红枣、石榴、棉花、西梅等多种作物。阿卜来提告诉我,这片地原本都是荒漠荒地,是大家齐心协力开垦出来的,不仅起到了防风治沙的作用,还实实在在地给当地百姓带来了收益。看着那饱满的打瓜和硕果累累的果树,仿佛能看到他们在这片土地上挥洒汗水、辛勤耕耘的画面。
在策勒县锁边现场,我见到了策勒县林业和草原局党组副书记局长穆合塔尔・买塞地。他从小在和田长大,儿时频繁出现的沙尘暴给他留下了深刻记忆。他感慨地说,种树就像是一场探索之旅,今年种下的树不一定明年都能成活,但唯有坚持和付出,才能让梦想照进现实。那朴实的话语里,满是对这片土地生态改善的殷切期望和不懈努力的决心。
而在于田县的平沙现场,我遇到了艾则孜・买提如孜。那天风很大,扬起的细沙不断迷眼,他正和乡亲们一起在沙地里忙活。他告诉我,这片地平整好后就要种上梭梭和红柳,之后再嫁接大芸。这个皮肤被晒得黝黑,脸上挂着朴实笑容,浑身沾满沙尘的小伙,治沙之路走得异常坎坷。
2014 年,艾则孜牵头成立了于田县塔吾尕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想着大家一起把风沙治住。可刚开始那真是处处碰壁,第一年满怀希望种下的 1 万棵红柳苗,到了第二年全都死光了,咬咬牙又买来 6000 棵接着栽,结果还是没能成活。这接二连三的打击,让不少人打起了退堂鼓,周围质疑声也越来越多。好在妻子给他打气,林草局的技术人员也送来了建议,艾则孜听进去了,开始四处求学。那些年,他自己买书钻研,打听到哪里有懂种树的专家,哪怕路途遥远也要上门请教,外地的林场也一趟趟跑去学习,抓住机会就拉着人问个不停。

种树的日子苦不堪言,艾则孜的妻子现在回想起来都心疼不已,头几年风一吹,脸和耳朵的皮都能被吹掉,嘴上起水泡,肿得老高,水泡裂开鲜血直流。但艾则孜有着自己的想法,他觉得种树能让大家的生活变好,能让更多百姓受益,所以并不觉得辛苦,反而挺快乐。终于,在 2016 年春天,他带着乡亲们,运用新学来的 “障蔽治沙法” 再次走进沙漠。先搭设沙障固定沙丘,再播撒沙蒿、栽植沙柳固定流沙,最后种下红柳苗。就这样,他们在 6000 亩沙地上搭设了总长度达 800 余公里的沙障,慢慢的,沙被治住了,而且还产生了经济效益。如今,合作社在他的带领下发展得越来越好,吸纳了众多村民加入,大家的生活也有了盼头。
而在民丰县的沙漠锁边现场,那一张张经历风沙洗礼的脸,那一双双黝黑且沾满沙尘的手,当我举起相机的那一刻,他们眸中的微笑是那样动人,那是风沙中的坚定,虽然我没能记下每个人的名字,但那笑容却深深暖化了我的内心,如花开万里,让我感受到了他们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热爱和坚守。
在且末县,治沙老兵和沙漠治沙站的帕提古丽讲述着战风沙的感受。帕提古丽说,在沙漠中植树哪有一次就能成功的,前脚种的树,后脚就被风沙吹走,只能一次次补种,才有了今天的存活率。治沙老兵队队长田野也说起在沙漠中遭遇极端天气,树和嫁接的大芸全部被毁的经历,可他却乐观地表示,这是对他们的一种考验,大家一起聚力,乐观对待困难,要有信念,这里终会变成美好的 “风水宝地”。

这一路走来,我看到的都是平凡人的平凡事,但就是这些平凡汇聚起来,成为了那 285 公里沙漠空白区顺利锁边 “合龙” 的强大力量,成为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从 “沙进人退” 到 “绿进沙退” 再到 “人沙和谐” 转变的坚实支撑。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是默默耕耘在这片土地上,用自己的勤劳、坚韧,守护着家园,追逐着那片绿色的希望,而这份平凡中的坚守,也深深打动着我,让我深知,每一份微小的努力,都在这片大漠边缘绽放着别样的光彩。


来源:新疆广播电视台


新疆广播电视台
新疆广播电视台办有汉维哈蒙柯五种语言12套广播节目和汉维哈柯四种语言12套电视节目,是全国省级媒体中语种最多、节目套数最多的广播电视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