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非遗文化“活”起来 文山这种模式“亮”了

民生   2024-12-20 20:17   云南  















2022年以来,文山州社会工作发展研究会依托州民政局“慧童计划”项目,整合州内社区资源、挖掘本土非遗文化、开展非遗主题活动,逐步探索“慈善+社工+志愿者”模式,助推当地非遗文化传承发展。


深入挖掘探寻

发现本土非遗文化


砚山县者腊乡夸溪村委会,下辖9个村小组,共有951户,4800余人,聚居着壮族、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通过社工的深入走访和调研,发现夸溪村委会批洒村小组以其独特的壮族舞蹈“棒棒灯”而闻名,这一舞蹈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社区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夸溪村委会那夺村小组的彝族“大刀舞”也以其独特的魅力被列为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了彝族文化的雄浑与力量;另外,“三月三”民族节、祭龙、尝新节等也是该村委会独特的文化特色和传统活动。


“慈善+社工+志愿者”

模式助推社区传承非遗文化


通过实地考察,文山州社会工作发展研究会组建了夸溪村委会“非遗”文化小组,通过社工的帮助,大大激发了村民保护和传承本村非遗文化的内动力,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相关部门、慈善机构、公益组织纷纷到访夸溪,“非遗”小组的老人孩子们集思广益,决定将本村“非遗”文化、特色民俗等纳入待客内容。妇女们带着客人一起舂粑粑、染花饭,让到访的客人体验夸溪民俗的同时,观赏老人孩子们共同展示的非遗舞蹈,感受夸溪质朴热情的民风与本土“非遗”文化的魅力。


老幼协力共建

展示非遗文化魅力


“慈善+社工+志愿者”模式架起了连接老年人和儿童的桥梁,以“非遗”为主线,让老幼两代人共同参与到文化传承和社区建设中来。随着模式的深入实践,夸溪村委会的老幼互助型社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老人们的经验和智慧得以传承,儿童们在参与中学习成长,志愿者们的热情和奉献精神得到了充分发挥。这种模式不仅为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新的动力,也为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活力。


整合慈善资源

发展非遗传承人才


夸溪村委会儿童之家,坐落在夸溪村小组,是原夸溪村小学旧址,社工入驻后,通过联系各方慈善资源,投入5万余元重新修缮布局,整合出功能分区科学合理的社工儿童之家,引导带动当地群众开展非遗主题的社区活动,引导热心村民、儿童骨干广泛参与到本土少数民族非遗文化小组当中来,定期开展“非遗”分享会,村里的老人、妇女、儿童逐渐凝聚在一起,出谋划策,共商本土少数民族“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形成相互陪伴、相互支持、相互成就、互助共赢的良好氛围。目前,夸溪村委会“非遗”文化小组共27人,其中志愿者8人,儿童9人,热心村民20人。社工儿童之家成为各村小组传承“非遗”的重要纽带。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民族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是民族身份和文化认同的重要标志。文山州社会工作发展研究会将持续做好少数民族非遗发展和传承助力工作,增强社区凝聚力,促进社区发展,提升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源:文山州民政局

编 辑:罗贤慧   姜婷婷

美 编:黄赓睿

二 审:杨珉川

终 审:代高鹏


视听文山
我们,在你身边!传递爱心! 我们,坚持观点,报道事实! 我们,恪守良知,宣扬正能量! 关注视听文山、关注民生民情! 新闻热线:2666666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