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阳论坛”分论坛:数字化进程中的乡村传播与共同体建设

学术   2024-11-03 19:01   四川  

点击上方链接


关注新传学苑近期讲座

请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新传学苑”

“星标★

2024年10月13日,第十届河阳论坛暨乡村、文化与传播学术周分论坛四在七如公祠举办,该分论坛的主题为“数字化进程中的乡村传播与共同体建设”,由济南大学文学院讲师白洪潭主持,由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员张慧瑜、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副研究员龚伟亮进行总评。来自湖州师范学院的蒋益超和喻紫维、武汉纺织大学的刘亚、南京师范大学的徐明越、江西师范大学的潘嘉辉和谢冰馨、社会科学院大学的贾子静、四川大学的刘蓉馨、中国人民大学的陶宇彬分别就论坛主题进行了学术分享。


分论坛四现场


01


分论坛开场环节,主持人白洪潭先向各位远道而来的学者表达了热烈欢迎,在对总评人张慧瑜、龚伟亮及各位学者进行了简要介绍后,宣布本场分论坛正式开始。

白洪潭主持


蒋益超和喻紫维《“村口交流”到“微信沟通”:乡村青年数字交往的社会实践与社会地位的提升研究》为题目,探讨了乡村青年如何通过虚拟社交实践完成网络身份的社会化,即“虚拟身份的社会化”,以及这一过程中遇到的冲突与挑战。研究指出,随着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进入乡村,村民之间的交往从现实交往逐渐迁移到了虚拟空间,青年的社会化形式也从现实迁移到了虚拟,虚拟空间带来的平等性与乡村青年在虚拟空间的优势瓦解了原有差序格局,以“数字交往”为主线的虚拟社会化进程也对“长辈-晚辈”的现实社会秩序造成了冲击,而“青年网络话语权的获得”可看作青年社会地位提升的一个核心机制。

蒋益超和喻紫维小组代表发言


刘亚《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媒体赋能民族地区文旅融合研究——基于神农架林区下谷坪土家族乡的田野调查》为研究题目,聚焦于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媒体如何激活民族地区的文旅融合,她通过在神农架林区下谷坪土家族乡的实地调研,从技术、文化、社会、经济四个维度探讨新媒体的赋能效果。研究发现,新媒体在该地区文旅融合中发挥了构建数字化乡村符号、传播多元民族文化、培育文旅融合新模式、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等四项关键作用,但也面临认知不足、同质化和文化偏离等问题,进而提出未来可立足差异性,从明确民族地区文旅产业发展方向、依托专业性拓展新媒体赋能发展空间、增强认同性助力民族地区中华文脉传承等三方面着手。

刘亚发言


徐明越《乡村振兴背景下区域性主流新闻媒体的实践进路研究》为题,通过参与式观察与半结构性访谈,探讨了县级融媒体在助推乡村振兴实践中的作用与挑战,深入分析其路径特色与结构性困境。研究指出,各省市媒体在技术、人才、资源方面更具优势,而部分县级融媒体存在信息发布周期长、创造性思考不足、资源浪费等问题,并提出应加强三级媒体的协同工作,提升县级融媒体的服务能力和内容精准度,更有效地助力乡村振兴。

徐明越发言


潘嘉辉和谢冰馨的研究题目是《“智”理基层:数字媒介赋能城乡社区治理现代化探索——以甄家庄“智慧社区”为例》,以北方某省甄家庄“智慧社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与实地调查,系统性地探究其基层治理模式的实施过程及实际成效。研究发现,尽管数字媒介在推动社区治理方面取得了进展,但仍存在顶层设计不足、人才短缺、应用功能分散和持续性弱等挑战。研究还提出了数字媒介赋能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的策略与路径,包括智慧规划、精细服务、汇聚人才、简化操作及多元共治,为其他城市基层社区的智慧化建设提供了实践指导。

潘嘉辉和谢冰馨小组代表发言


龚伟亮针对上半场的各组研究进行点评,表达了对相关研究主题的认可与赞赏,并强调研究应超越表面现象,深入分析背后的原因和机制。他认为,学术研究应追求信息增量,即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提供新的发现、表述或理论;研究还应具有现实意义,提供对社会有贡献的新见解。随后,龚伟亮提出“理论罚千金”和“千金拨四两”的观点,鼓励研究者集中精力深入一个小问题,以产生有价值和社会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并建议研究者培养结构化思维能力,提升理论探讨的深度。

龚伟亮点评

02


下半场,贾子静《抖音中“新农人”的媒介形象研究——以“山白”“东北雨姐”“王大姐来了”为例》为题,聚焦于抖音平台上“新农人”主播的媒介形象呈现,探讨其构建形象所使用的符号手段。研究选取“山白”、“东北雨姐”和“王大姐来了”三名广受欢迎且媒介形象迥然相异的主播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本分析法,从视觉、听觉、场景、人物和情感五个维度进行比较分析,寻找“新农人”利用短视频平台的积极经验,为该群体的数字技术使用提供有益参考。

贾子静发言


刘蓉馨的研究题目是《数字乡村建设视角下“产业+文旅”融合发展的实践进路与机制革新——以四川纳溪为例》,她以四川纳溪为例,探讨了“产业+文旅”融合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和城乡融合中的关键作用,发现其形成了政府为主导、农民为主体、社会资本帮扶的模式,呈现出主体、技术、业态和市场融合的总体特征,但也面临着数字鸿沟、人才培育与市场竞争等现实困境。纳溪在实践中形成了机制革新,其统筹协调的政策配套机制、多元共享的协作机制、数字智能的管理机制、继承创新的文化传承机制等,为我国“产业+文旅”融合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参考。


刘蓉馨发言


陶宇彬《非嵌入:乡村网红的媒介实践与社会交往》为研究题目,以乡村网红“石村小月”为例,采用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法,从机缘、专业化和编辑乡村三个维度分析乡村网红的媒介实践,并从流量变现、正当化与人情社会三个方面解读乡村网红的社会交往。研究还进一步探讨传统乡土社会的文化逻辑和社会结构如何与新的数字技术博弈、共存,提出“非嵌入”概念,从四个维度展开辨析,尝试对媒介人类学视域下的“嵌入”概念做出一定修正,并呼吁更多实证研究来探索嵌入与非嵌入间的灰色地带。


陆地发言(代陶宇彬)


张慧瑜对下半场的各组研究作出点评,强调了学术会议不仅是学术交流的平台,更是建立友谊的场所。张慧瑜指出,三篇研究都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和数字文旅的背景,其中一些研究结论的矛盾源于分析角度的不同。他认为,乡村网红形象从猎奇向积极转变与社交平台的推动作用密不可分。同时,他也强调了数字化赋能乡村的重要性,认为数字化改变了工业时代对乡村的想象,中国的数字基础建设和政策支持也为乡村提供了独特的发展经验。张慧瑜的点评为与会者提供了新的视角,激发了大家更加深入的思考。


张慧瑜点评


本文转自传媒学术网。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留言,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END


推荐公号

好课推荐

谁懂啊!!我好像发现了C刊发表的密码了!!!

新传研究方法怎么学?五条通关路线都在这里!

建议收藏!211副教授推荐了10本新闻传播学必读书目

新闻传播学发刊难?你与论文成功发表之间只差这一步!

新传学苑
聚焦新闻传播学术领域,助力解决新传师生难题。咨询详情或客服请添加xinchuan109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