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置空间变身,家门口的“风景线”你注意到了吗

政务   2024-12-29 17:01   上海  


今年,浦锦街道启动的多个自治金项目依旧秉持以居民自治为抓手,为社区治理汇聚力量的理念,同时,突出从“共享+”到“自治+”的模式,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强调服务共融性,整合多方力量形成合力,确保服务贴近居民需求,并通过共建社区文化,鼓励居民参与到活动策划中,打造社区特色文化氛围。


“通过自治金项目建设,世博家园第四居民区、景江苑居民区等针对小区内长期闲置、利用不充分、功能不完善的微型公共空间进行了改造升级。”街道社工办负责人胡伟告诉记者,“期间,通过广泛收集民意,鼓励居民参与社区治理,从而有效培育居民的社区共同体意识,促进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讨论与决策,共同打造一个便捷高效的议事生活圈



闲置空间“焕发新生”


在世博四居委下辖的八街坊内,曾经的闲置采样亭经过两轮改造升级,已蝶变为一个集休闲、活动、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社区空间———“思心小筑”2.0


2023年初,世博第四居民区党总支通过召开“锦青慧思”青年议事会、在《街坊肆邻》社区小报社区微信公众号进行宣传,发起改造征集。以为民服务为宗旨的“思心小筑”完成改造后对外开放,一周五天提供理发、缝补、医疗服务、政策解读等多样化服务,居民们纷纷称赞。

今年,为持续做好家门口的便民服务,八街坊的“思心小筑”也完成从1.0到2.0的全面升级。通过适老化改造,“思心小筑”扩大了对外窗口,增添了扶手、伸缩雨棚及户外等候区,使服务环境更便捷、更高效、更透明。同时,通过建立志愿者服务机制,广泛招募社区志愿者,拓宽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途径。通过举办不同形式的活动,“思心小筑”吸引了更多的社区年轻人参与社区服务,激发社区活力。年轻力量的加入,不仅为便民服务注入了新活力,还通过“锦青慧思”青年议事会等形式,逐步将“治理对象”转化为“治理力量”。


而在景江苑居民区,由闲置岗亭改造而来的“帮帮团”服务坊也备受居民欢迎。据了解,景江苑A区自小区边门使用刷卡出入后,门岗亭便处于闲置状态。由于靠近公交车站,门岗旁经常会出现不文明现象,同时紧邻门岗的消防通道也常被居民占用。为了改善这些现象,景江苑居委依托自治金项目完成了“帮帮团”服务坊的打造。


经过对原有空间进行改造后,“帮帮团”服务坊于今年向居民开放,并以多元化定位提供各类服务:例如,挖掘和培育小区内的各类达人,通过组织各类活动,引领居民共同体验丰富多彩的邻里生活;引导“二管家”成为社区合伙人,通过结对帮扶项目,将个人与社区的发展紧密相连,形成良好的互动和共进态势;作为社区安全的重要提供场地,“帮帮团”服务坊汇集司法所、人民法庭、派出所、城管、消防中队等多个单位的力量,共同参与社区纠纷的调解和处理,有效维护社区的和谐稳定。



家门口的“诗与远方”


在快节奏的现代城市生活中,社区不仅是居住空间,更是精神寄托的温暖之地。如何为居民创造更多幸福感与归属感,一品漫城第一居民区通过自治金项目打造的“文化共享微空间”给出了答案。


通过“文化共享微空间”项目,居委将文化与便民设施融合,提升居民生活品质:针对老年人步行不便的问题,社区在U型路段的两端设置了休息椅和共享书亭,既满足了休憩需求,又促进了居民间的互动和文化共享;同时,社区将文化和艺术融入日常生活,打造独特的社区文化名片,如将人流密集的东门人行长廊改造成展示社区达人文化作品的窗口,鼓励居民展现才能的同时,也让其他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感受艺术的温度,使其成为社区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

“通过志愿者、文化艺术达人的参与,社区自治金项目的建设也进一步激发了社区自治共治的活力。社区文化与居民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正是这种人情味浓厚的氛围,让居民的幸福感与归属感越来越强。”一品漫城第一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姚飞波说道。


在新浦江城第三居民区,少数民族人口约占5%涵盖蒙、满、苗、壮、汉16个民族,基于这一多元文化背景,居民区启动了“小小石榴籽、共话家园梦”项目

“项目通过一系列主题活动,旨在打造一个熟人社区,例如,在初春种植56棵石榴树寓意着56个民族大团结在周末或是寒暑假开展‘石榴花开心向党’系列主题活动,宣传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或是民族特色美食等,带领小朋友开展如民族画制作、民族服饰DIY、传统手工制作DIY、民族画征集、民族语言传承等活动;在金秋举办游园会活动通过这些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各族同胞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不同民族文化特色,共融的过程中也让新浦三成为每一位居民的家园,成为民族融合大联盟的一个美丽缩影。”新浦江城第三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哈显峰表示。



供稿:朴锦

编辑:方佳璐

初审:岳顺顺
复审:姚怡莹
终审:徐雷冰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点击图片查看




今日闵行
发现闵行、共享闵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