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阅读:官宣!武汉大学2024年新增8位杰青
TOP小编注意到,武汉大学雷爱文课题组2024年已发表3篇Nature/Science正刊。
雷爱文团队发文首次揭示胺的自由基/亲核效应精准协同作用
雷爱文/李武团队Nature发文取得电催化同位素标记突破性成果
武大雷爱文团队突破“交流电合成化学”世界难题
7 月 12 日,武汉大学高等研究院、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雷爱文教授为唯一通讯作者在全球顶级科研期刊《Science》发表了题为“Programmed alternating current optimization of Cu-catalyzed C-H bond transformations”的研究论文。武汉大学高等研究院特聘副研究员曾力、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博士生杨庆红、高等研究院硕士王建兴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武汉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
从左至右:雷爱文,步发祥,邓宇琪,李武
作者简介
雷爱文,现任武汉大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20),第四届Yoshida Prize(吉田奖,2019),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7),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5),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2015),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4),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0)获得者。
1995年毕业于淮北煤炭师范学院(现淮北师范大学)化学系,获得学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2000年8月-2003年2月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3年3月-2005年2月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化学系担任研究助理。
从2015年至今连续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2021年入选全球顶尖前10万科学家榜单,位列全球第1290位。迄今在Nature Chem.、Nat. Catal.、Nat. Synth.、Nat. Commun.、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CCS Chem.等国际顶级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160余篇,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90余篇,迄今总被引用逾38000次,H-Index109。雷爱文教授致力于发展氧化交叉偶联实现物质制造的新策略,取得了国内外同行公认的重要成就。由于在“氧化偶联”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四次受邀在Chemical Reviews发表专题综述文章,并受邀撰写两本“氧化偶联”专著。至今已有三十余本书籍的四十个章节收录其发表的学术论文,所发表工作还多次被引入大学课本或作为本科生、研究生的基础实验内容,实现了基础科研“上书架”的目标。
自2015年起,研究团队通过光化学、电化学等手段成功实现了从两个含氢化合物出发直接合成有机分子,反应的唯一联产物为氢气,是理论上最具原子经济性和步骤经济性的策略。同时,反应产生的“绿氢”可以作为重要的清洁能源被再次利用。驱动反应所使用的光能、电能也是清洁、可再生能源。该策略符合国家所制定的“碳中和”以及“碳达峰”方针,将为有机合成的绿色化发展、应用提供支持。
编辑、审核:大可
版权声明:本文由“TOP大学来了”综合自“武汉大学”,文章转摘只为学术传播,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