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校长金力院士,添新职!

学术   2024-11-11 12:47   江苏  

11月2~3日,2024年中国人类学学会学术年会暨上海人类学学会年会在复旦大学江湾校区举办。本次年会以“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学研究”“AI for Anthropology 爱在人类学”为主题,旨在探索新时代文理学科如何与AI等新兴技术进行深度交叉融合,积极推进服务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类学学科建设。

会议期间,中国人类学学会召开了换届大会,投票选举出了新一届理事会和常务理事,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当选新一届会长,厦门大学教授邓晓华、南京大学教授范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刘武、中央民族大学教授麻国庆、中山大学教授周大鸣、厦门大学教授张先清任副会长,复旦大学和厦门大学教授王传超任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郝时远任名誉会长。

金力指出,在我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人类学对增进人类文明互鉴、促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当下和未来的人类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基于这一时代背景,我们将以建构中国人类学自主知识体系为己任,积极推动中国人类学学科和中国人类学学会主动衔接国家战略所需,服务人类社会发展。郝时远寄语新一届理事会,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聚焦研究主业,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来团结和组织全国人类学工作者,推动我国的人类学事业繁荣发展。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复旦大学人类遗传学与人类学系双聘教授潘悟云获颁本年度“人类学终身成就奖”,以表彰他在上古汉语构拟及语言人类学领域作出的杰出贡献。此外,今年适逢“人类学终身成就奖获奖者风采录”第2辑发布,奖励委员会邀请历年获奖者为新书共同揭幕。


潘悟云在颁奖典礼后,发表题为“语言演化与中华文明”的演讲,从探索文明起源的三个窗口——遗传、考古、语言分别切入,将遗址遗物的“实”与语义概念的“名”相互联系,列举了侗台语、苗瑶语与稻相关的同源语素,结合自然音变的语音学演化,探讨了“稻”在侗台语、苗瑶语的原始发音与稻作文化的长江中下游起源。潘悟云还进一步展望了AI方法在修补不规则音变导致的缺损音变链中的应用。

本次年会由中国人类学学会和上海人类学学会主办,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人类遗传学与人类学系、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生物人类学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承办。

潘悟云简历


据温州大学校友网介绍,潘悟云(1943- ) 浙江瑞安人。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语言学家,汉语音韵学专家。


1982年获复旦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82年至1993年任温州师范学院副教授、教授,1993年调任上海师范大学,任现代汉语博士生导师。1999年任上海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社联)副主席、上海社科联语言研究中心主任。曾多次应邀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威斯康辛大学、奥斯陆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讲学访问。曾主持翻译高本汉的《修订汉文典》、包拟古的《原始汉语与汉藏语》、蒲立本的《上古汉语的辅音系统》;编著有《东方语言与文化》、《汉语历史音韵学》、《著名中年语言学家自选集 潘悟云卷》等。


潘悟云教授的人生道路充满曲折,而他顽强的学术生涯又令人叹服。他干过基建、拉过板车、扫过厕所、当过机械工、砌炉工。寒风烈日,穷困挫折,都没能销蚀他强烈的求知欲望。他在造船坞基建工地上背下了《楚辞》,在锅炉厂金工车间做完《高等数学习题集》。1969年,他结识了多年从事语言学研究,学识渊博的郑张尚芳先生,从此他走上了音韵学、方言学的研究之路。他为中国的语言学研究落后于西方而感到羞愧和耻辱,他节衣缩食,用来购买资料,历史的使命感召着他把勤奋刻苦的天性发挥到了极致。


编辑、审核:大可

版权声明:本文由“TOP大学来了”综合自“双一流高教、复旦大学、上海科技报”,文章转摘只为学术传播,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TOP大学来了
高等教育|学术|高校与学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