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彩票公益金典型案例展示|照亮特殊儿童群体成长之路

文摘   2024-11-08 17:10   北京  


点击上方“中国社会报”关注我们吧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多年来,在福彩公益金的支持下,各地多措并举,积极为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留守儿童等特殊儿童群体提供多种关爱保护服务,照亮他们的成长之路。

进阶式计划提升困境儿童健康素养


浙江省永康市康护未来——困境儿童健康素养提升志愿服务项目,是该省首个关注困境儿童健康素养的福彩公益金项目,旨在拓宽永康市7岁—18岁困境儿童的健康信息获取渠道,提升其健康素养和水平。
永康市阳光爱心义工协会作为项目承接方,于2022年初对该市216名困境儿童进行走访。数据显示,一些儿童存在贫血、矮小、龋齿等与生长发育相关的不良症状。同年7月,在福彩公益金和社会资金共70万元的支持下,康护未来——困境儿童健康素养提升志愿服务项目启动。
项目以满足服务对象需求为导向,推出“康体—健体—强体”的进阶式健康守护计划。
“康体”阶段着重梳理困境儿童健康状况。整合市第一人民医院、市中医院等资源力量,为困境儿童开展全面健康体检,建立专属动态健康档案,为后续跟进帮扶及申请福利政策、资金补助提供参考。在此基础上打造“健康宣讲—医疗咨询—志愿服务”服务闭环,以医师、营养师和护师为骨干,组建“N+医”专业讲师团和“向日葵”志愿者服务团队,每周组团上门宣讲健康知识,指导孩子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改善心理健康状态。
“健体”阶段重点提升困境儿童健康水平。为困境儿童发放“健康包”,包含砧板、公筷等生活用品,以及心理健康书籍、解压玩具等。定期举办趣味运动会,邀请困境儿童经常性参与户外运动,送上沙包、篮球等运动器材。帮助需要接受专业医疗康复的儿童做好与康复机构的沟通衔接,针对心理健康体检中存在抑郁焦虑倾向的儿童,向其家长提醒进一步就医。
目前,“强体”阶段正在计划开展中。
小艺是一名项目受益者。13岁时,她的身高只有1.28米。被纳入项目服务对象后,小艺接受了专业治疗,参与项目开展的各类体育活动,现在已经长到1.43米。    
打造温馨家园  丰富课余生活
浙江省缙云县探索关爱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的长效机制,积极推动“儿童之家”建设,打通服务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最后一米”。
在115万元省级福彩公益金的支持下,缙云县建成“儿童之家”76家,其中省级示范型“儿童之家”8家、市级示范型“儿童之家”24家,惠及儿童9万多人次。
缙云县深入调研,因地制宜,挖掘各个“儿童之家”特点,设计特色项目和活动,推出民乐(婺剧曲调)文化、农耕文化等课程,实现“一校一品牌、一村一亮点”。
壶镇镇宫前村“儿童之家”是一家省级示范型“儿童之家”。作为宫前村儿童主任,朱小英依托“儿童之家”,组织开展各类关爱服务活动。在朱小英看来,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十分重要,而村里大部分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都缺乏温暖的家庭环境。为此,她和孩子们一起读书、一起做手工、一起画画,让每一个孩子都感觉到被关爱。
缙云县将“儿童之家”建设纳入民生实事,形成民政牵头,妇联、教育、财政、团委等相关部门协同推进、合力保障的良好态势。按照确有所需、建有所用、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原则,县民政局、县教育局、县妇联三方联合开展选点工作,充分利用乡村学校少年宫、村内闲置办公楼、祠堂、闲置校舍、农家书屋、文化礼堂、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村(社区)妇女之家、党(团)员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等公共场所,并进行修建改建。
缙云县印发“儿童之家”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具体建设和运行要实现“五个有”,即有场地、有设施、有制度、有机制、有运营。“儿童之家”建设采取“以奖代补”方式给予经费补助。学校创建的“儿童之家”一般给予2万—5万元补助,“儿童之家”示范点建设经费最高可补贴10万元;村、社区“儿童之家”建设补助10万元。
缙云县动员乡贤、教师、社会工作师、心理咨询师、大学生、法律工作者、书法、剪纸、非遗传承人、大学生、退休教师等兼职“儿童之家”辅导员。创新运营模式,引导缙云爱心联合会、缙云县力邦志愿者协会等10余家社会组织入驻“儿童之家”,为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开展防性侵、安全知识科普等宣传教育活动。
溶江乡大雅畈村“儿童之家”建成后,服务范围覆盖全村及周边多村的儿童。该“儿童之家”拥有近1000平方米的室内外活动场所,配置电视机、益智游戏、活动器械、图书等设施设备。溶江乡文联退休教师定期为儿童进行书法、写作指导。“儿童之家”还利用传统节日、假日、周末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儿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丰富儿童的课余生活。
如今,“儿童之家”成为缙云县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温馨家园。
助力孤困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2023年,河北省沧州市启动孤困儿童“赋爱计划”项目,在35万元福彩公益金支持下,通过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关爱帮扶近300名孤困儿童。乐乐就是其中一个。
今年12岁的乐乐与父母一起生活,父母均有不同程度的智力残疾。一家人仅靠其父亲打零工维持生活。由于缺乏家庭关爱和管教,乐乐学习成绩较差,厌学情绪严重。
“赋爱计划”项目为乐乐制订个案帮扶计划、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根据综合评估结果,乐乐的智力与身体没有问题。项目依托“五社联动”工作机制,集合乐乐家所在乡政府、派出所、村委会以及社工站社工等力量,对乐乐进行帮扶。村委会为乐乐一家申请生活补贴,为乐乐申请生活救助金,还与社工一同为其购买衣物等生活物资。民政部门工作人员为乐乐母亲做思想工作,引导其给予孩子更多关心关爱。社工经常到乐乐家,辅导其课业学习,并开展心理疏导。
为了帮助辍学在家的乐乐重返校园,项目及时调整帮扶方案,社工为乐乐联系到适合寄宿的沧州红升文武学校。得到其监护人同意后,乐乐尝试寄宿生活。然而,社工发现乐乐因自理能力较差、学业跟不上等问题,无法适应寄宿学校的学习生活。随后,项目再次调整帮扶方案,为乐乐联系到一所离家近的学校。
在项目各方共同努力下,乐乐如今可以按时上课,学习成绩有所提高。乐乐的姑父承担起监护人责任,对其进行家庭教育,乐乐的性格也开朗了许多。
项目坚持为孤困儿童提供精准关爱帮扶,针对机构集中养育儿童,通过购买专业社工服务,开展个案跟进,助力孤困儿童身心健康发展;针对社会散居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通过购买专业社工服务,开展心理疏导、教育引导等关爱服务。项目还依托未成年人保护中心(站)建立党建赋爱办公室或党建赋爱小屋,深化党员爸妈关爱结对儿童行动,同时发挥社工桥梁纽带作用,动员党员爸妈、检察干警、教师、儿童主任、监护人等力量,开展“六方护童”赋爱行动,签订六方护童卡,构建“以儿童为中心”的社会支持网络。
项目实施过程中,同德社工机构积极发挥专业力量,对沧州市两家儿童福利机构的社工、工作人员开展培训,对机构内儿童进行个案辅导。项目借助壹家人社工机构资源库,为社会散居儿童提供家庭教育指导、监护能力提升、心理健康服务、行为矫治、社会融入、安全自护等方面的服务,助力孤困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呵护“小葵花”向阳生长

2022年,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助联体”在统筹梳理“探访关爱”问题需求清单时发现,低收入家庭中没有父母陪伴或缺乏父母陪伴的未成年人,普遍存在学习环境有待改善、价值观缺乏正确引导等问题。
在省级福彩公益金的支持下,椒江区推出“小葵花·向阳计划”,完成111户低收入家庭儿童房改造,为5岁—14周岁的低收入家庭儿童、孤儿、困境儿童提供“周末陪伴”服务。
“小葵花·向阳计划”的帮扶对象主要来自父母双方均是精神障碍、智力残疾的家庭。通过招募社会志愿者作为“周末家长”,为帮扶对象提供周末陪伴服务,以“物质+服务”方式提供全方位关爱,帮助儿童更好成长。
“软硬结合”是椒江区探索实施困难家庭儿童关爱保护的重要抓手——“暖巢更新”项目从硬件上改善儿童的成长环境,“周末家长”侧重为儿童提供心理上的关爱。
15岁的孙昊和13岁的妹妹家住章安街道山门村。2022年之前,兄妹俩一直和年迈的奶奶挤在一个房间里生活。房间里没有空调、书桌,两人夏天经常热得睡不着觉,只能挤在一张小方桌上写作业。被纳入“小葵花·向阳计划”帮扶范围后,在低收入家庭“暖巢更新”项目的支持下,孙昊和妹妹有了独立的学习、生活空间。“周末家长”志愿者定期上门,为两人辅导功课,耐心倾听两个青春期儿童内心的烦恼,并在学业规划等方面提供帮助。
2023年,孙昊参加了中考,成绩高于模拟考试100多分。在“小葵花·向阳计划”实施一周年总结大会上,他还向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成长心得体会。
同样在“小葵花·向阳计划”帮助下实现成长蜕变的,还有陈君。其父亲精神二级残疾,母亲听力一级残疾。自幼由外婆照顾的她,性格非常内向。2022年,6岁的陈君成为“小葵花·向阳计划”中最小的一名成员。此后一年间,在“周末家长”一次次暖心陪伴、一个个互动活动中,陈君变得开朗了许多。

为提升结对帮扶成效,“小葵花·向阳计划”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小葵花”成长帮扶服务交由专业社工组织负责。一方面由专业社工、家庭教育指导师或心理咨询师为志愿者提供培训及指导,确保志愿者顺利推进帮扶服务;另一方面以多元组合的联动模式,确定每月一主题的团建活动和每年2—4场的研学之旅,帮助“小葵花”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助力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体验人工智能  感受科技魅力
2021年,上海市徐汇区民政局统筹安排福彩公益金,创立“童创未来”困境儿童人工智能科普教育项目。项目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依托枫林路街道儿童福利体验基地,通过互动式教学模式,为困境儿童搭建学习人工智能知识的平台。
项目启动之初,工作人员通过入户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目标群体现状,调研困境儿童对人工智能科普教育的需求情况。根据调研结果,设置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工智能科普教育课程。课程设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初级课程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中级课程引入更多实践操作和项目式学习,高级课程指导孩子们进行创新性设计和研究。
火星探索、3D建模、图形化编程、操控机器人……项目围绕“智我见——人工智能科普”“智我行——人工智能进阶班”“智我创——人工智能创意大赛”三大主题,开展丰富的AI课程学习和实训,让困境儿童体验人工智能的魅力,激发他们学习人工智能的热情,并借助技能竞赛巩固学习成果。4名学员参加2021年上海未来工程师大赛,1人获区级比赛二等奖,2人获三等奖。
困境儿童小齐的家长了解项目后,给孩子报了名。由于家庭经济状况较差,小齐自卑心理较严重,不愿与别人沟通交流,学习成绩也一般。参加项目后,他学到了许多人工智能相关知识。在老师的帮助和同伴的鼓励下,小齐敞开心扉,逐渐融入集体,性格变得开朗。
小齐的家长认为,项目的课程设置和活动安排非常符合孩子的实际需求,让孩子找到了兴趣,提高了学习热情。看到小齐制作的人工智能设计作品获了奖,家长感到十分欣慰。
为了确保教学质量,项目严格挑选教师,开展专业培训。参与项目的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耐心引导孩子的能力。项目还激发起社区对困境儿童学习人工智能知识的关注和支持,许多志愿者和专业机构成员参与到项目中,为孩子们提供物质支持和心理支持。

稿件由民政部规划财务司提供


END




来源:中国社会报



编辑:杨景莹



制作:周晓明










中国社会报
《中国社会报》是民政部党组机关报,是民政部社会组织公告、基金会年度报告信息发布的指定媒体之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