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报理论版刊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三重思想基础

创业   2024-12-25 10:30   天津  
    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说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精神生活理论的中国化表述,是历代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思想在新时代的进一步发展,有着深厚的思想基础。

    首先,马克思恩格斯的精神生活理论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重要论述提供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精神生活的理论,通常是从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辩证关系中体现的。马克思指出:“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精神生产逐步从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而具有了独立性,并作用于物质生产。恩格斯指出:“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由此可见,精神生活并非完全受制于物质资料的生产,而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牵引作用,为物质生产活动提供精神动力。人除了物质需求,还有精神需求。人的社会生活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体。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些论述是新时代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理论依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习近平总书记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精神生活理论的基础上,用中国化的表述,阐述了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的关系,以及精神力量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大意义。

    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德”精神与家国情怀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重要论述奠定了文化根基。

    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儒家重视个人的修身养性,认为这是道德实践的基础。《大学》中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将修身置于首位。《论语·学而》中提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种自我反思与自我监督的精神,促使人们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克服人性中的弱点与私欲。诚信是儒家重要的道德观,无论是《论语·学而》提出的“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还是《论语·颜渊》提到的“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都是表达儒家诚信为本的原则。在儒家道德观中,“义”与“利”的关系备受关注。儒家倡导“见利思义”“义然后取”。当利益与道义发生冲突时,应以道义为重。墨家主张无差别地爱所有人,不分亲疏、贵贱、国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还表现出浓厚的家国情怀。从《诗经》中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到屈原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从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从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无数文人墨客以笔为剑,以诗为歌,抒发着对国家的热爱、对民族的忧虑与对理想的追求。

    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就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方法和立场,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诚信、见利思义和浓厚的家国情怀赋予新时代的内容,并使每个中华儿女都能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由此可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诚信、见利思义和浓厚的家国情怀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重要论述奠定了文化根基。

    再次,历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思想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重要论述提供了直接理论支持。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都十分重视精神生活。毛泽东曾指出:“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提出了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指导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等“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核心,必须立足中国现实,继承民族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他指出:“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历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思想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重要论述提供了直接理论支持。【作者:罗朝远,广州华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本文系广州市哲学社科规划2022年度课题: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及其在广州的实践研究,编号:2022GZGJ125;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23年度课题:习近平关于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重要论述及其在广东的实践研究(GD23XXY10)】


相关新闻


文明天津
争做文明有礼天津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