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几年前,我接诊了一位姓李的女士,她是一位事业有成的女强人,总是把工作和家庭照顾得井井有条。但有一天,她突然感到持续性的腹痛,起初以为是胃病,自行服用了些胃药便没再多想。直到疼痛难忍,才来到医院就诊,结果却是晚期肝癌。
![]()
那一刻,她的眼神里充满了不可置信与深深的遗憾。这个故事让我心痛,也让我意识到,许多时候,我们对健康的忽视,是对生命最大的不负责。
如果你明明休息充足,却仍感到身心俱疲,这可能是身体在告诉你,某些机能正在超负荷运转。中医讲究“气血调和”,长期疲劳往往是气血两虚的表现,也可能是体内邪气(如肿瘤)作祟。没有刻意减肥,体重却持续下降,这可能是身体在消耗自身储备,以应对某种疾病。中医视之为“正气亏虚”,是身体机能下降的信号。
无论是头痛、背痛还是腹痛,如果疼痛持续且找不到明确原因,都不可掉以轻心。中医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疼痛往往是气血瘀滞的表现。不明原因的发热,尤其是低热,可能是身体在对抗某种感染或异物(如肿瘤)。中医称之为“内热”,是阴阳失衡的表现。突然出现的新痣、痣的增大或颜色改变,以及皮肤溃疡久治不愈,都可能是皮肤癌的征兆。中医认为“肺主皮毛”,皮肤的异常往往与肺的功能有关。持续的消化不良、吞咽困难或大便习惯改变,可能是消化系统疾病的信号。中医强调“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功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全身健康。持续性咳嗽、呼吸困难或咳血,可能是肺癌的早期症状。中医将肺视为“相辅之官”,主气司呼吸,肺病则气不顺。
尿频、尿急、尿痛或血尿,可能与泌尿系统肿瘤有关。中医认为“肾为水脏”,肾功能异常直接影响水液代谢。颈部、腋窝或腹股沟等处的淋巴结突然肿大,且持续不消,可能是淋巴瘤或其他癌症的信号。中医有“痰核”之说,认为痰浊阻滞可形成肿块。中医讲究“治未病”,即在疾病发生之前进行预防。对于上述症状的出现,中医建议从调整生活习惯入手,保持规律的作息,均衡的饮食,适量的运动,以及良好的心态。同时,可以通过中医的望闻问切,判断体质偏颇,采用中药、针灸、拔罐等方法调理,以达到阴阳平衡、气血调和的状态。多吃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如绿叶蔬菜、水果和全谷物,减少红肉和加工食品的摄入。中医强调“药食同源”,合理的饮食是最佳的养生之道。中医认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保持良好的情绪对预防疾病至关重要。练习冥想、瑜伽或太极,有助于调节情绪,增强内在平和。虽然中医强调整体调理,但现代医学的体检技术能更早地发现潜在问题。结合中医体质辨识与西医体检,双管齐下,为健康护航。身体有病还有哪些症状呢?大家可以在下方的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