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聊三国:皇帝的新衣

旅行   2024-10-29 07:44   山东  


1837年左右,丹麦作家安徒生,根据西班牙的一个民间故事,创作出了一个世界范围内都家喻户晓的故事。

这个故事的名字,叫《皇帝的新衣》,这个故事很简单,大意是说,有俩骗子打着给皇帝做衣服的幌子,向国王行骗,国王派去监督的人,因为担心自己被嘲笑,而纵容了骗子,皇帝本人最后也不得不上当,后来还是一个孩子揭穿了皇帝的新衣其实啥也不是。

这个几乎所有人都知道的故事,让很多人都以为,这个故事的核心,讲的是皇帝的新衣,其实是虚构出来的,但其实这些人都忽略了一个更重要的核心,那就是皇帝本身才是虚构出来的东西。

公元220年,没走完那最后一步的曹操,因病医治无效去世,接他班的人,是他生前就定好的接班人曹丕。

曹丕在上任之初,就颠覆了两汉四百年的人才选拔机制,隆重推出了一个叫九品中正制的制度。

为什么这里用到了颠覆一词呢?

在两汉时期,朝廷选拔人才进入体制的途径,主要有明暗两条路,明的一条叫察举制,察举制是个什么意思呢,简单概括来说,就是你只要品德过人,那么就有可能被举荐进入体制,如果你有很强的工作能力,那么你就能在体制内平步青云。

至于暗的一条,就是荫封制,这条概括起来也很简单,就是你家祖上已经在体制的高层,且对国家做出过杰出贡献,那么你就能享受特招的待遇。

这两条路看似有很多弊病,但它也有一个最大的好处,那就是它在表面上,对所有人都是接受的,且它还提供了普通人跨越阶级的上升通道。

那么九品中正制呢,表面看和察举制很像,但它其实是颠覆性的:

第一,按照九品中正制,普通人根本没有机会进入体制,你就是孝顺的把二十四孝都来一遍,且你还有经天纬地之才,那也不行;

第二,按照九品中正制,体制内的上升通道,也基本上是封死的,基层官员的后代,当基层官员可能没问题,要想往上升,那是想都别想;

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这个制度是存在很大问题,如果按照九品中正制来,那么阶级就完全固化了,阶级固化的坏处,是个人都知道。

曹丕那可不是一般人,就算他资质平庸,他身边还有司马懿、陈群等高人呢,而且他一当皇帝就能颁布这个制度,证明这个制度早就在准备了,而那时曹操应该还没死,以曹操的智商,他会看不出这个制度的问题。

那么如此有问题的制度,为什么会出台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

两汉享国四百年,有一因和果,这个因就是“君权神授”取代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个果就是,大家经过几百年的熏陶,都默认皇帝只能姓刘,哪怕他刘家人身无缚鸡之力,而身边没有一个可战之兵,哪怕你是个人万人敌,身边有数万的虎狼之师,你也不能觊觎他们老刘家的位置。

当然这个果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老刘家一直当皇帝的时候,各地的大族也一直在享受红利,皇帝的权力和大族的权益,已经牢牢绑定在了一起,谁想把皇帝赶下台,谁就会触碰到这些大族的利益。

曹家人想取代刘家人,以当时的情况而言,老曹家最大的阻碍,不是已经没啥底气的老刘家,而是那些曾和老刘家绑定的大族,这帮人根深蒂固,硬来是肯定不行的,那么就只有来软的,那么怎么来呢,你们承认我能取代老刘家,我们老曹家给你们一个你们无法拒绝的理由。

这个理由,就是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可以从明面上约定,大族的利益将与国同齐,大族的利益得到了满足,曹家自然就改朝换代了。

不过此时大家都已经明白,皇帝原来根本就不是什么君权神授,那不过就是个虚构的身份,谁的拳头大,谁就能拿下这份荣耀,于是乎,自从曹魏开始,直到隋唐建立,华夏的皇帝是换了一茬又一茬。

那么唐朝为什么能成为一个伟大的王朝呢,因为随着九品中正制被科举制在名义上的取代,大家又开始慢慢接受君权神授了,那么这个信仰又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

答案就藏在曹魏至隋唐之间,那三件皇帝的新衣之内。

世上本无皇帝,忽悠的人多了,大家也就信了。


全文完,如果觉得写得不错,那就点个赞或者“在看”吧,多谢阅读。







贪吃的骆驼
文以载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