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哈姆雷特》| 真实的事物 X 2024年声嚣剧读节

文摘   2024-10-30 14:55   北京  





🐱“百年孤独”式的魔幻乡村寓言🐱

🚪梦境、现实与文学的交融之地🚪




《中国哈姆雷特》


/剧/情/简/介/



刘永和妻子方兰从北京回到家乡,方兰陷入疯狂。
被猫咬伤的刘永,陷入狂犬病癔症中,他遇到鬼魂,后者让他杀死刘永的叔叔为自己报仇。方兰被送回娘家。在猪圈里,她与猪同食,得到猪的安慰……
更多疯狂的事情出现在乡村,龙,凤,被屠宰的动物们,他们一一诉说自己的诉求。
而乡村被污染的环境,被挖空的矿山,被污染的河流,让整个乡村都笼罩在窒息的氛围中。山洪暴发,整个村落被冲入江河。



/编/剧/的/话/


大约在2006年的一个深夜,我做了一个奇怪的梦:


我梦见老家堂叔和他媳妇从大城市回到家乡,原本患过精神分裂但康复的堂叔在大城市打工时,精神分裂症再次复发,他媳妇在家耐心地照顾他。随着他病情越来越严重,出现各种幻觉,饱受压力的堂叔媳妇最终崩溃,离开了他……最后,疯疯癫癫的堂叔听到邻村吹吹打打的吹响声,他想起多年前迎娶妻子的情景……


这个奇怪的梦,最终成了《中国哈姆雷特》戏剧中的主要情节线。回过头来看,《中国哈姆雷特》也在描绘当代中国的某种画像: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城乡差距不断被拉大,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一些前往城市打工的乡村人迷失在都市的雾霾之中。


《中国哈姆雷特》的主人公刘永就是一位迷失者。他出生在乡村,从小喜欢文艺,但没有很多机会学习文艺方面的特长。初中毕业之后,刘永离开乡村,前往都市打工,无意中参加了“都市农民工戏剧”,并演出了《哈姆雷特》,哈姆雷特的忧愁与迷茫在刘永心中生了根。虽然他只是在里面扮演一个无足轻重的掘墓人,却对外吹嘘说自己扮演哈姆雷特,并以“中国哈姆雷特”自居。这种过度的幻觉,让刘永分不清梦境和现实,在他的梦中,他就是哈姆雷特,和自己的奥菲利亚恋爱,他是丹麦的王子……但幻觉很快被撕破。


现代和传统之间、都市和乡村之间、戏剧演出和现实之间、人物和角色、正常和精神分裂之间的界限都被打破,主人公和剧中人都陷入价值混乱的心灵虚无之中。正如哈姆雷特所言:“这是一个乾坤颠倒的时代,唉,倒霉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


和哈姆雷特王子一样,刘永在虚无之间,开始了行动,寻找存在和毁灭中的人生意义。


——编剧 刘红卿


/导/演/的/话/


《中国哈姆雷特》有种中国版《百年孤独》的意味。失陷于现代化浩大进程中的乡村,古老传说与寓言,通神的鬼魂和牲畜,合力描绘着一个撕裂于两个家族几代人之间的创伤故事。它让我想起几年前我曾经参与创作的一部非虚构剧场作品,当时我们遇到一位居住在北京皮村,热爱文艺与戏剧表演的电焊工,就走访了他的乡下老家,以他口述的家族史与进城务工的青春往事为素材做了一出戏。戏剧,也担有揭示城市化矛盾的使命。


《中国哈姆雷特》是一个冷酷的悲剧,有着莎士比亚式的疯狂。它所讨论的严峻问题依然搅动着当下中国社会的神经,虽然城市化进程已经走过了张力最强、声响最大的初级阶段,但剧中的故事读起来依然让人心生雷鸣与悲凉,我想新一代的观众,尤其需要知道这段故事。


剧作的场景灵活多变,角色游走在人、神、畜、鬼之间,如何在读剧的语境下尽最大可能呈现这个魔幻现实主义作品的全貌,是对导演工作的很大考验。


——导演 洪天贻



/编/剧/简/介/


刘红卿

编剧,导演,现居北京。博士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刘红卿有良好的社科人文背景,也受过良好的艺术教育,也有大量的戏剧艺术实践活动,他的话剧作品还包括《麦克白的儿子》《鲁迅在S会馆》《作家》和《恶之花》等。做为话剧编剧、导演和制作人,刘红卿有六部戏剧作品在北京上演:《安娜的心理咨询》(编剧和制作人)、《安息》(编剧和导演)、《爸,我们回家……》(编剧和导演)、《疯女人的演说》(编剧、导演、演员和制作人)、《黑幻公寓》(编剧)和《堵了》(编剧)。另外,他的剧本《疯女人的演说》《安娜的心理咨询》和《白雪王子》等参与了剧本朗读活动。


/导/演/简/介/



洪天贻

剧场创作者。作为导演曾受邀参加乌镇戏剧节特邀单元、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歌德学院剧本市场项目、阿那亚戏剧节环境朗读单元等。剧本见刊于《花城》《中国作家》。她试图在日常叙事中捕捉当代人的内心风景,用非现实化的语法描绘个人与世界的紧张关系。近期获选2025年瑞士文化基金会驻留艺术家。作品有《你喜欢高椰子树,还是矮椰子树?》《花园》《幸运观众》《百词斩》等。



/演/员/简/介/




/2024/声/嚣/剧/读/节/



中间剧场会员享85折优惠



/主/办/方/简/介/



声嚣剧读节 Sound & Fury


声嚣剧读节是成立于2018年的戏剧新写作与剧场实践平台。通过青年戏剧人聚合在一起的共同创作、交流,互相砥砺和刺激,搭建起一个更加开放、更具活力的戏剧实践现场。主创团队由国内青年编剧、导演、演员及戏剧工作者组成。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

以日本文化,与世界相连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是日本唯一的一所在世界各国及地区综合性地开展国际文化交流事业的专门机构。为了加深世界各国人民与日本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通过企划多样的活动以及提供资讯,促进人与人的交流。

94年起,北京日本文化中心作为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的北京事务所成立,基于加深中日两国相互理解的理念,在中国各地举办了多种多样的活动及事业;主要的活动分为文化艺术交流、日语教育、日本研究知识交流三个领域。

中间剧场


中间剧场是北京西部的一家民营剧场,多年来坚持国际审美视角,关注本土现实题材创作,为观众提供多元、现代、艺术性与社会性兼备的戏剧作品;扶持国内原创戏剧力量,整合国内外优质资源,策划“科技艺术节”及各类跨界展览展映活动。至今,中间剧场上演剧目超过百部,其中有《梵高自传》《白兔子,红兔子》《狗还在叫》《好几个》《弗兰肯斯坦》《静态人像》《那个小孩》《云鲸记》《凡人之梦》《空格》等独立制作剧目,及众多高质量的合作剧目及国际引进剧目。


主办方:声嚣剧读节

联合主办方: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

艺术总监/出品人:陈思安

编剧:(日)前川知大、(爱沙尼亚)马丁·阿尔古斯、刘红卿、胡晓

导演:肖竞、高建伟、李嘉龙、洪天贻

制作人:李君兰

技术统筹:刘叶萱

舞台监督:衡姝霖、马伟刚

灯光设计:马伟刚、卢欣然

场地支持:中间剧场

《太阳》演出及相关活动

由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支持完成

我有一副宝石绿耳环
她内部有种强大、坚定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