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事》杂志刊发河北海事局党组书记、局长张铁军署名文章

文摘   2025-01-07 11:34   河北  

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黄骅港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

打造“海上京津冀” 助力河北向海图强

河北海事局党组书记、局长

张铁军



2023年5月10日至1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并亲临黄骅港,为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指明方向,对建设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大港作出重要指示。河北海事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黄骅港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两个确立”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果以及雄安新区建设的决定性意义,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打造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大港”“把这里建设好是我的心愿”的殷切嘱托,准确把握新时代交通水运发展的新使命新要求新任务,铸牢“主角”意识,当好“开路先锋”,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经济强省、美丽河北”中积极彰显责任担当,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阔步前进,奋力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交出优异答卷。

01

深学细悟

全力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成效

河北区位优势独特,海运条件便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主动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共建“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

河北海事局深刻认识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黄骅港重要讲话精神,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第一时间印发《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抓好贯彻落实的意见》,认真对照《海事服务雄安新区交通建设和京津冀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措施》完善“河北方案”,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各项工作。

(一)打破壁垒,深化三地区域合作

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向海洋纵深拓展,提出打造“海上京津冀”八个方面对策建议得到省领导高度肯定。积极推动京津冀三地海事、航保部门建立监管服务协同机制,共同打造海事监管与服务保障一体化渤海湾样板区,推进京津冀海事航保船检一体化,开展津冀自贸区海事政务服务跨域互通办理、津冀海上应急区域联动、沿海巡航执法联动等,与北京市地方海事局签订大运河水上交通安全共管协议,不断深化资源互通、信息流通、执法联通、人才相通、党建融通,合力书写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生动实践。

(二)主动靠前,推动产业协同发展

打通渤海40万吨船深水航路“新通道”,实现40万吨矿石船满载直靠常态化,进一步增强进口铁矿石物流链韧性。支持河北发展集装箱运输,畅通津冀集装箱船干线、支线航路,形成干支联动、中转有序的航线网络布局,助力环渤海内支线集装箱运输市场快速发展。深度融入曹妃甸自贸区开发开放,推出19项服务举措,吸引20家港航企业进驻。与河北省商务厅、天津海事局签署服务河北新能源汽车海运出口合作协议,打造新能源汽车出口时间最短新优势。

(三)先行先试,助力港口向深挖潜

推动印发《津冀沿海锚地规划布局方案》,为津冀港口长远发展预留宝贵锚地资源。与三地海事部门联合发布《渤海及以东海域主要公共航路清单》,制定河北沿海锚地优化调整方案和港外、港内锚地划定公布工作须知,将实现锚地扩容70%以上。推动40万吨船深水航路方案优化调整和剩余航段扫测,秦皇岛港、唐山港、黄骅港规划调整和航道能力等级提升,助力曹妃甸港新天液化天然气(LNG)码头等重点港口工程顺利完成投产,持续增强河北港口发展动能。

02

精准施策

建设黄骅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大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黄骅港作为我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重要枢纽港口,要加强港口能力建设,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打造具有战略意义的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大港。河北海事局全力聚焦黄骅港国家能源枢纽港的战略定位,全面对接黄骅港总体规划,推出支持黄骅港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大港建设11项服务举措,组建黄骅港综合交通指挥中心,实现空港式服务,保障黄骅港煤炭五期工程、30万吨原油码头、滚装船码头等21个重点港口工程建设,为黄骅港迅猛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建设多功能大港

支持黄骅港提升除煤炭以外其他种类货物的集疏运能力,矿石、油品大宗货物运量连年攀升,大豆、化肥、原糖、活牛、建材等来港货种不断增加。支持原油码头、液体化工码头、客货滚装码头、集装箱码头等项目建设。建立集装箱船“直通船”绿色通道,服务“天天班快线”“化肥航线”“活牛航线”有效运营,为黄骅港航线拓展发挥积极作用。

(二)建设综合性大港

与沧州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推进实施,扶持港航企业发展,促进航运要素聚集,支持大型港航企业优化陆港布局,打造海陆双向辐射的物流枢纽。强化海事与口岸、海关、边检、引航、港口企业等单位密切协作,努力提供效率最高、在港停留时间最短、安全性最强、综合物流成本最低、服务最优的港口条件。支持交通运输用海等各类用海统筹布局,加快公用锚地建设,扩容优化电煤船舶锚地。

(三)建设现代化大港

推进超长航道智能管控建设,建成“水文气象实时监测预警”“全水域智能潮汐应用”“智能通航指挥”三个平台,实现水文气象精准预报、大船乘潮精准计算和7万吨级重载双向通航的智能化管控。进一步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使用,提高口岸通关效率,加强口岸执法合作和监管信息互通共享,全面推行国际航行船舶海事通关零待时,营造更优质的口岸营商环境。同时,实施以“两信两联”为主要措施的神华海事监管模式,努力将黄骅港打造成全国“机制最优、举措最实、效率最高、航道最畅、服务最好”的“五最”电煤保供样板区,在黄骅港煤炭港区运行“港前+港池”双待泊区机制,锚地待泊电煤船舶数量降幅突破70%,提高港口船舶通航效率15%。推进港口岸电常态化使用,黄骅港码头岸电设备覆盖率、到港船舶使用岸电协议签订率和具备条件船舶岸电使用率实现3个100%。支持国能黄骅港船舶压载水(淡水)排岸存储循环利用,年均为企业减少工业用水使用100万吨,节约成本超500万元。

03

主动担当

打造雄安新区便捷高效出海口

黄骅港作为环渤海港口群的深水枢纽大港,是辐射冀中南及纵深腹地、承接京津产业外移、服务雄安新区建设的便捷出海口。雄安新区设立7年多以来,河北海事局全力支持黄骅港打造雄安新区高效便捷出海口,率先推出服务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雄安片区6项举措,助力黄骅港成为雄安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

(一)出台多项举措,推动新区经济发展

出台推进港口海运和沿海经济高质量发展12项举措、10项支持河北海运物流降本提质增效举措,实行海船转籍登记“零影响办证”,对雄安新区以及自贸区注册航运公司船舶临时审核给予实时发证政策,大力推行一条船一次查,为船舶缩短在港时间20%。支持黄骅港在雄安新区设立内陆港,支持黄骅港拓展外贸直航航线和内外贸支线,成功开通首条液化品外贸航线,内外贸航线达到37条,与世界上40余个国家和地区200多个港口建立航运贸易往来,以多元化的航线网络为雄安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提供有力支持。

(二)深化地方合作,支持雄安新区建设

牵头组织三地四局海事管理机构,在内河船员管理法规框架下开展制度创新,完成内河船员考试统一题库编制,推进培训一体化、考试一体化、发证一体化和现场监管一体化,让白洋淀游艇船员在家门口成功再就业。派员到雄安新区挂职锻炼,协助推进内河船舶绿色智能发展,完善水上搜救应急体系,成功组织首次内河水上搜救综合应急演练。建立雄安新区与黄骅港口岸“区港通”模式,整合申报、检验、查验、通关流程,统一执法标准,大幅提高通关效率,助力新区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

04

坚守红线

全力保障“人享其行、物畅其流”

安全是交通运输业的生命线。河北海事局坚持系统观念,把维护水上安全稳定贯穿到服务河北沿海经济发展的各方面全过程,推进渤海“陆海空天”一体化水上交通运输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深化海上交通融合协同管理,建立海上搜救与溢油应急统一指挥体系,全力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

(一)实现“多元共治”,打造高水平平安航区

扎实开展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和突出违法行为动态清零行动,积极推进旅游船艇监管等13个领域“一件事”全链条安全治理,增强“双控”质效。修订《河北省海上搜寻救助规定》,扎实开展海上交通安全共享共治专项行动,联合渔政、海警部门开展“商渔共治”行动,划定河北沿海3个“商渔船碰撞高风险警示区”,深化“渤西海事协同共治示范区”建设,实现区域海事融合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推动引航、港口、拖轮等各方协同共建,与海警、海关、渔业等涉海单位联动共治,构建水上交通安全多元共治新格局。

(二)聚焦“人享其行”,让民众海上出行更有安全感获得感

全力做好北戴河旅游旺季海事服务保障,创建“四保三防”工作体系,构建“远海预防、近海预警”和“南北协同作战”格局,实施旅游船艇分区分级管理,举办“蓝海使命”“忠诚卫士”等多场景应急演练,联合驻秦单位成立13支青年突击队,年均保障百万游客海上安全出行,获得部、省领导高度肯定。打造内海高敏海域船舶污染防治示范区,建立渤海海域“2+2+3”七星联动海上溢油应急协作机制,海事系统最大专业溢油回收船“海巡041”轮成功交付使用,辖区溢油应急处置能力达到5 150吨,位居全国前列。

(三)围绕“物畅其流”,保障能源海运大通道安全高效畅通

着力打造“矿路港航电”全链条能源运输保障模式,建成多方参与、合力共建的“北方能源运输海事保障引领区”,建立电煤运输保障评价指标体系,为电煤运输船舶提供“极速办理”“绿色通道”“双向通航一进三出”等便利政策,持续为电煤海运提质增效。海运LNG对冬季供暖期的应急调峰至关重要,河北海事局牵头建立LNG保供多方合作机制,连续11年保障辖区LNG接卸“零事故”,保障省一号工程曹妃甸新天LNG码头项目建成投产,实现“双船双泊位”同时接卸液化天然气,累计向京津冀地区输送天然气超过500亿立方米。

05

创新驱动

奋力闯出现代化海事治理新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中闯出新路子。河北海事局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不断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在提升海事监管效能、保障水上交通安全、促进海运物流降本提质增效等方面闯出一条现代化海事治理新路。

(一)在服务大局中先行担纲,奋力加快建设交通强国

依托特有的20余年服务北煤南运、保障国家能源海运大通道安畅的先进经验,牵头联合相关直属局和港口航运企业打造“北煤南运海上交通综合协同保障体系”,开通电煤运输船舶苏冀“四直”绿色通道和粤冀“八优快线”,贯通“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能源运输大通道,形成“矿路港航电”煤炭全链条保障模式,被纳入交通强国建设海事试点。苏冀、粤冀航线累计保障电煤船舶1 032航次,运输电煤4 425万吨,直接经济效益3 096万元,减少碳排放8 565吨。

(二)在海事履职中创新求变,发展海事新质生产力

组织全局10家工作室组成“冀海铁军”创新工作室联盟,各工作室聚力攻关,推出的国际航行船舶“模块化”检查机制,被国务院纳入自贸区第七批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海事静态业务集成办理”新模式成功入选商务部自贸区第五批“最佳实践案例”。散货船“全航程”安全监管机制及海事政务“首席服务官”新机制等3项制度分别在系统内和河北省推广。国际事务参与度稳步提升,3项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7项获行业性社会科技奖励,28篇履约提案摆上国际会议案头,新立工作室、吴双北斗工作室等创新成果得到部领导高度评价。

(三)在降本增效中主动作为,“智慧海事”建设取得新突破

落实海事监管与服务保障一体化总体部署,高质量融入环渤海一体化进程,牵头建立锚地预约管理、区域巡航一体化、船舶进出港报告等工作机制。河北口岸船舶智慧监管系统项目全面进入实施阶段,自主研发的“小海”AI语音助理成为海事人员智能帮手,为渤海40万吨船深水新航路量身打造“超大型船舶安全通航智控平台”。在新交付的“海巡041”轮率先安装单北斗多功能电子导航集成系统。开展“陆海空天”一体化感知通信增强技术装备应用示范验证,实现船岸一体宽窄带融合通信和交通态势信息的快速感知,多项技术为系统首创。


向新而行,向上攀登。迈向新征程,河北海事局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黄骅港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交通运输部、部海事局部署要求,胸怀“国之大者”,铸牢“主角”意识,发挥海事职能优势,切实提升海事服务国家战略能力,为把京津冀建设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区示范区,奋力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努力当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中国海事杂志

期待您的点赞转发在看
        

河北海事
发布河北海事的相关消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