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62"工业新产品"邮票,全套8枚,1966年3月30日发行。按邮票志号的排序,它应该紧随特61"牡丹"邮票之后,在1964年下半年发行。为什么一套邮票会延期近两年发行?原来"工业新产品"邮票是为填补"京剧脸谱"邮票撤销后的空号而李代桃僵之作。这并不是简单的发行计划的变动,而是"左"的思想对邮票发行的一次严重干扰。"京剧脸谱"邮票撤销发行,对以后的邮票发行工作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
一、"京剧脸谱"邮票的筹印
为了向世人弘扬中国的京剧艺术,邮票发行局早在1961年四五月间便开始调研、咨询工作,准备发行一套以京剧为题材的特种邮票。
京剧是一门精深博大的民族艺术,从什么角度选材对它加以表现,是邮票设计者们首先遇到的难题。在最初的选题方案中,所选的形象包罗京剧中生、旦、净、丑各个行当的角色。后在戏曲研究院及京剧界专家的协助下,决定选用京剧脸谱为邮票的主题。脸谱是京剧传统曲目中演员面部化妆的一种程式。它以各种色彩在面部勾画成种种图案,为了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以表现对人物的褒贬,各种人物大都有特定的谱式和色彩,如红色表示忠勇,黑色表示刚直,白色表示奸诈等。脸谱中最具特色的是净角的谱式,也就是俗称的"花脸"。
设计者在专家提议下,选用了八个"净角"脸谱作为邮票的图案,分别是:孟良、李逵、黄盖、孙悟空、鲁智深、廉颇、张飞和窦尔敦。1962年12月,"京剧脸谱"列入下一年度邮票发行计划,由刘硕仁负责设计。1963年7月中旬完成了正稿的绘制。7月20日邮票发行局正式函送中国戏曲研究院征求意见①。7月24日中国戏曲学院的复函②,引出一场关于京剧脸谱艺术美丑之争。
中国戏曲学院在复函中表示:希望能在邮票上全面地介绍京剧人物的造型,而不局限于脸谱。如果只介绍脸谱,有可能引起外国人的片面了解,认为戏曲化妆只此一种,是极"野蛮"的。因此他们建议邮票图案中要包括生、旦的俊扮化妆。来函还对鲁智深、窦尔敦二幅设计图予以否定。戏曲学院的上述意见,实际上是对"京剧脸谱"邮票的主题与设计的一种否定。究竟以何种邮票语言来诠释京剧艺术,邮票设计者陷入了困惑之中。为了把问题弄清楚,邮票发行局再次进行了社会调查,并了解到我国外文报刊对脸谱艺术有过专门的介绍,当时国内的"中国特种艺术公司"也在大量出口京剧脸谱石膏像、剪纸、选集等等,这些都没有在国外引起"野蛮"的误解。宋兴民还就此问题直接与文化部艺术局副局长马彦祥商酌,并将设计图稿送交他征求意见。
马彦祥在看过八幅设计图稿后,特致函宋兴民,对这套邮票的设计给予了明确的肯定,并指出:"有的同志考虑出国(指脸谱邮票)是否有问题,我以为是不必要的,京剧出国多次,从来不曾发生过脸谱问题,……至于鲁智深和窦尔敦的形象,现是根据我们舞台上的规定设计。似乎没有避讳的必要……。"③1963年8月邮票发行局将对"京剧脸谱"邮票设计图的两种不同意见,以及邮票发行局的处理意见正式报告给邮政总局,并表示仍保持京剧脸谱的特点,不再加生、旦化妆,生、旦、丑等角的化妆,以后考虑单独发行。
【① 《邮票发行局关于请协助审查"京剧脸谱"邮票图案的公函》,(63)票字第196号。②《中国戏曲学院致邮电部邮票发行局函》,1963年7月24日。中国戏曲研究院当时与中国戏曲学院是一个机构两块牌子。③《马彦祥致宋兴民函》,1963年8月20日。】
1963年8月31日,邮电部召开第339次部长办公会议,在听取了宋兴民的汇报说明之后,做出决定:京剧脸谱特种邮票准予印制发行。①"京剧脸谱"邮票最初计划于1963年发行。②然而关于"脸谱"是否"野蛮"之争延误了时间,直到1963年9月,邮票发行局在确认了今年之前不会再有大变动之后,才为"京剧脸谱"邮票正式编排了"特62"的邮票志号,向邮票厂发出了订印"京剧脸谱"邮票的公函③,函中明确了这套邮票应在1964年2月中旬全部印制完毕。
但是印制过程并不顺利。"京剧脸谱"邮票采用胶版彩色印刷,首先是印刷所用的胶版纸伸缩性较大,印刷时套色不准;其次是用其他几种工厂所存的涂料纸试印,虽然能解决套色问题,却在打齿孔时遇到问题,齿孔难以达到质量标准。"现在唯一的办法是等待新纸于4月底造出,再试印"。④这样等到邮票可以正式印制时,时间已过去了5个月,根据中国邮票博物馆所藏的"京剧脸谱"邮票签样可知,李逵、黄盖两图的第一次试印样,签样的日期是1963年11月23日。其余六幅图是第二次试印后的签样,日期为1964年4月底﹣7月底。此时,北京邮票厂因印刷任务紧张,于1964年7月,提出要求将"京剧脸谱"原订的发行印数2900万枚减少为2000万枚,以保证10月底按时交票。邮票发行局的领导对这套邮票的发行充满信心,因此明确表示"京剧脸谱"邮票不减量。
【①《邮电部第339次部长办公会议纪要》,1963年8月31日。②《宋兴民给邮票设计室的便函》,1963年6月26日。③《关于订印"京剧脸谱"特种邮票的公函》,1963年9月19日。④《关于脸谱邮票事》,邓连普记录,1964年4月3日。】
二、"京剧脸谱"邮票撤销发行前后
1964年6月5日﹣7月31日,文化部在北京举行了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19个省市的28个京剧团2000多人参加了演出,如此规模的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毛泽东以及党和国家其他领导人先后观摩了京剧现代戏《智取威虎山》、《芦荡火种》,并接见了全体演出人员。8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把文艺战线的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的社论指出:"社会主义的舞台,是社会主义重要的思想阵地。
社会主义舞台上,是宣传封建阶级思想,资产阶级思想,还是宣传无产阶级思想,这是资本主义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京剧要不要革命、演不演革命的现代戏,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场剧烈的阶级斗争。"社论提出了"京剧究竟为谁服务?是表现新时代的主人﹣﹣工农兵,还是表现旧时代的主人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这是一个根本的问题。"《人民日报》社论以及社论中透露出的上层领导对传统京剧所持的批判态度,使邮票发行局的领导感到意外,同时也受到极大触动。他们觉察到"京剧脸谱"邮票的内容"与党的当前文艺政策发生了矛盾"①,并不得不对这套邮票的发行问题重新考虑。1964年10月初,邮票发行局电话通知北京邮票厂暂停印制"京剧脸谱"邮票,等候处理。【①《邮票发行局关于"中国京剧脸谱艺术"邮票的请示》,1964年12月3日。】
"京剧脸谱"邮票从提出选题到正式印刷历经3年有余,邮票发行局上至领导,下至设计人员对其倾注了极大的心血,并且预先做了对外宣传①,因此虽然已经意识到这套邮票在当时的政治形势下发行似乎不合时宜,但从感情上仍难以割舍。发行部门内部几经商讨,提出了一个内外有别的设想,即只在国内少量出售,其余大部分交集邮公司出口。宋兴民也在10月14日非正式地致函中宣部国际处朱庭光,表示"如邮票确实在政治上产生坏影响,只好全部销毁,但是如还可以发行,最好放在春节时出售,这样可能会好些",并请代为征求中宣部副部长姚溱对此事的意见②。姚溱得知此事后表示:在1964年发行是不太合适。是否等到1965年新京剧定型,情况稳定后,再正式写报告请示中宣部批准发行。对于是否将邮票全部销毁不再发行的提法,姚溱认为也可以考虑。
"京剧脸谱"邮票在各方面不置可否的观望与犹疑中又拖延了近两个月。进入12月,考虑到已暂停生产近两个月的印刷半成品如不立即恢复生产,将有全部报废的可能,邮票发行局抱着一线希望于12月4日再次向上级递交了《关于"中国京剧脸谱艺术"邮票的请示》,提出两种方案,其一,全部作废销毁,不再发行。同时说明如此做将损失人民币约六万元。其二,为了避免经济损失和考虑到外界已有所知,应选择较适宜的时机发行,不作撤销发行处理,尽快恢复生产。并要求上级机关给予明确指示。12月8日邮政总局局长荣健生正式通知发行局,"党委今天讨论后,决定销毁。请即遵照执行"③。
【①见《集邮》杂志1964年第1期。在这期杂志中预报"京剧脸谱"邮票的发行,并登载了两幅设计图案。②《宋兴民致朱庭光函》,1964年10月14日。③《关于"中国京剧脸谱艺术"邮票的请示》上的批示,1964年12月4日。】
三、"京剧脸谱"邮票的销毁
"京剧脸谱"邮票在接到撤销发行通知时,邮票厂已完成了七个图的印制,另有一图正在印制中。全部合格品约有1900多万枚。按照规定,销毁邮票前应由邮票厂对销毁票数清点核对无误后,交邮票发行局邮票库,由邮票库送往指定的造纸厂销毁,程序相当严格。当时对"京剧脸谱"邮票的销毁工作由通县造纸厂负责,大在1965年4月间结束。正当人们为这套生不逢时的邮票刚刚做完善后工作时,又一事件再一次将"京剧脸谱"邮票推向了引人注目的前台。
1965年8月间,邮票发行局接到北京市邮局转来的一份报告和转交来的16枚邮票,报告称:北京通县邮电局发现通县发电厂小学六年级一女学生"使用畸形邮票寄发平信",经邮局进一步了解后得知,邮票是女学生从通县造纸厂垃圾堆里拣来的,约有200枚左右。拣到时尚是湿的,经一枚枚剥开后,有好有坏,不少邮票已经送了人,到发现时,这位女学生手中仅剩16枚,邮局当即予以收回。在这批上交的邮票中有已经发行的普通邮票、纪念邮票、特种邮票,以及被当地邮局称为"畸形邮票"的"京剧脸谱"邮票。与此同时,在北京市东华门中国集邮公司门市部门口,亦有人发现有小学生手中持有"京剧脸谱"邮票。
邮票发行局得知此情况后立即派人与北京造纸总厂联系,并在北京造纸总厂保卫科协助下到通县造纸厂追查被销毁邮票失漏的原因。通县造纸厂是一家被指定为销毁内部文件和票证的专门造纸厂,主要用化浆池销纸浆。经现场调查和与通县造纸厂工人共同研究,确定了邮票失漏原因是由于对需销毁邮票的情况估计不足、处理不当所致。因邮票带有背胶,在销化成纸浆时,较小的纸块胶结成疙瘩,溶化不了而沉底为垃圾,厂方每8小时排放一次垃圾于厂门口外,致使小孩聚集拣拾。
原因虽查明,但邮票发行局不敢有丝毫懈怠,他们清楚地知道这套邮票的销毁原因,在当时的政治气候之下,一旦此套邮票流入社会,流到海外,将被认为是严重的政治问题。在当地派出所的配合下,经过耐心细致的工作,一些持有废票的学生、群众纷纷将手中的邮票上交派出所,经县公安局、县财政局逐级转交至邮票发行局。为了防止此套邮票出境,邮票发行局还于1965年11月正式发函海关总署,请求海关在对出口的邮件进行检查时,注意"京剧脸谱"邮票,一旦发现即请扣留。在广泛深入的围追堵截之下,共计从社会上收回96枚废票,其中"京剧脸谱"邮票64枚,其他已发行邮票32枚。但仍有少量"京剧脸谱"邮票已流入社会,未能收回。
四、特62"工业新产品"邮票的发行
"京剧脸谱"邮票在即将发行时被撤销,但诸多的善后工作无法随一纸公文而结束。特别是这套邮票已在1964年初对外界做过多次宣传报道,《集邮》杂志1964年第1期不仅作了新邮预报,还选登了其中的两幅图案。中国集邮公司与苏联、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等国的邮票贸易中亦有互相通报下一年度邮票发行计划的协议,1964年的发行计划中包括"京剧脸谱"邮票。"京剧脸谱"邮票被撤销发行,但紧随其后的编号"特63"、"特64"、"特65"邮票已经按计划如期发行。为了弥补空号,邮电部邮票发行局于1965年2月做出决定,重新设计一套邮票,用以取代脸谱邮票的志号,这就是特62"工业新产品"邮票。
"工业新产品"邮票的画面均从报纸、杂志上公开发表过的照片中选取,全套邮票仍为8枚,只是邮票面值安排与"京剧脸谱"邮票略有不同。全部图稿都经过第一机械工业部审核同意。邮票的印刷采用了影雕套印工艺,以影写版印底色,机器部分采用钢版雕刻。此套邮票于1965年4月底设计完成,6月1日邮电部正式批准"可以印制",至1966年3月30日正式发行,由此结束了"特62"邮票一波三折的历程。
"京剧脸谱"邮票的夭折,反映了当年意识形态领域中"左"的错误对邮票发行工作造成的伤害。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次事件成为邮票事业由盛而衰的一个转折点,其深远的影响,在以后的年月里表现得越来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