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和很多人的观点可能不太一样。细节较多,大家可以先收藏,慢慢看/听。
还是老规矩,只分析电视剧本身。
看完这一篇,大家会对华妃有更深入的了解。
很多人认为,华妃因为嫉妒心强,一直都想独占皇上恩宠,因此疯得很,见不得任何别的嫔妃受宠。所以她不像皇后那样热衷于扶植新人,扩大团队。
问题来了:
她为什么那么容易嫉恨其他嫔妃?
为什么不愿意扶持新人?
她天生就这么疯狂、热衷雌竞吗?
她对胖橘的爱真有她说的那么真心吗?
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咱们先把镜头聚焦到老四(胖橘)登基之前。
那时,年世兰刚进王府,天不怕地不怕,也不怕地上的胖橘。
年世兰临死前也对甄嬛(莞嫔)说过,当初就她一个人不怕大橘。问题来了,为什么只有她不怕橘子?
其实,她之所以不怕胖橘,除了性格天真以外,还有个重要原因:王府当时的生态位,让她暂时感觉不到危险的存在。
那时纯元已死,宜修的儿子也已夭折,端妃和华妃又是好姐妹,家世旗鼓相当但颜值又不如她,因此构不成什么威胁。
而且当时她很受宠,也没有出现类似甄嬛这种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因此她不怕胖橘完全合理。
她只需静候时日,将来生个皇子,不出意外的话,地位就更稳了。
可后来咱们都知道,她儿子胎死腹中,这件事对她的打击极大。而后又被欢宜香反复“熏陶”,导致她再也没怀过孕。
如果她扶持一个秀女,万一大橘又又又又爱上小姑娘,那人家岂不是下一个华妃?那她岂不是被拍死在沙滩上?
她怎么保证小姑娘上位以后,依然对她忠诚,而不是跳槽到别家?她连个孩子都无,就大橘那样见一个爱一个的揍性,她怎么保证自己不会被取而代之?
皇后愿意培养新人,那是因为她给人家花式绝育,从一开始就钉死了员工的上限,再厉害也翻不到她头上。可华妃又不是打胎狂魔,她没法防患于未然。
因此华妃不愿培植新人,不一定就是小气,更多是为利益的考量。
当然了,但凡投资都有失败的概率。如果以上说的这些还不够有说服力,叠加马上要说的第2点,就有点恐怖的气息了。
端妃因为端给华妃堕胎药,会忽悠,端得好,端得稳,成功打掉皇上不想要的儿子,所以封为端妃(bushi)。
和孩子一起死亡的,还有华妃和她的友情。
从那以后,华妃恨毒了她。因为不管幕后黑手是谁,端妃都是肉眼可见的凶手。
就像虽然我们都知道,甄嬛第一个孩子实际上死于安陵容的舒痕胶。但如果华妃不罚她在烈日下跪那么久,她的孩子不至于当天就夭折。
对于受害者而言,仇人就是仇人,还分什么台前幕后啊。
华妃最好的姐妹(端妃),杀了自己的儿子。这事哪怕放到今天,都能炸裂到上热搜。
端某不仅端走了华妃的儿子,也彻底扼杀了她对女性友情的信任。
ghg意思是girls help girls,但在年世兰看来,ghg的实际含义其实是:girls hurt girls。
与其说她再也无法相信友情,不如说她再也无法相信深宫里的任何一个人,尤其是同为嫔妃(竞争对手)的女人。
在她成为一个爱雌竞的毒妇之前,她也曾是被“好姐妹”害死亲生孩子的受害者。她不是生来就这样疯狂。
如果她培养新人侍寝,难保人家不成为第二个端妃。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她经历了那样惨烈的丧子之痛,怎么可能放得下。
对女人已经ptsd的她,做不到扶持新人其实很合理。
华妃死前曾对甄嬛说,自己是真心喜欢皇上,又说当皇上不在她身边的时候,她有夺么难熬(从天黑等到天亮)。
说实话,这种感情严格意义上不能算爱情。因为真正的爱情,是健康的、积极的、让人如沐春风的,绝不会让人痛苦到这种程度。
非要说它是爱情,它也是病态的、有毒的“爱情”。
在这份病态的感情背后,是隐藏在她内心的焦虑。她想要通过皇帝给的恩宠,来逃避这种焦虑不安。因此从根源上来说,她想要的不是爱情,而是安全感。
安全感的极度缺失,让她渴求皇上的爱。得到爱以后,她暂时感到安全了。这种满足,又让她高估了爱的作用,认为爱无所不能,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而这无所不能的爱之宿主(大橘),又不能经常和她在一起。这样一来,又加重了她的焦虑,变得更加没有安全感。
长期没有安全感,人就容易变得富于攻击性。越恐惧,就越要表现出异于常人的坚强、不合情理的云淡风轻、乃至狠毒。也算是某种意义上的平衡吧。
说到这,她无法忍受和别人共事一夫,不愿意扶持新人侍寝,以及那些疯魔的带有雌竞意味的举动,也就都很容易看懂了。
写这篇文,绝不是要洗白年世兰女士,她的恶行没得洗。
光是她杀福子、给温宜公主喂药、设假孕局谋杀沈眉庄(未遂)、溺毙淳儿、烈日下虐待孕妇甄嬛……都值得给她拖出去杖毙8回。
此文是在分析她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对人性有更深层次的了解。都说防人之心不可无,但如果你连潜在危险人物都识别不出来,你又如何防人?
不管怎么说,愿我们都能做更强大的自己,不必像她一样自欺欺人,也不用对他人抱有太多期待。而是把人生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不卑不亢,做自己的主人。
图片 | 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击下方卡片 | 发现更多好文
喜欢此文,点“在看”或“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