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正月初五,通常被称为“破五”,这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节日。从这一天开始,春节期间民间的各种禁忌便宣告解除,因此得名“破五”。它象征着驱邪避灾、迎接福气和吉祥。那么,大年初五到底有哪些特别的习俗和讲究呢?
迎财神
在中国民间传说中,正月初五被认为是“财神的生日”,尤其在南方地区,人们会在这一天举行祭拜财神的仪式。每到春节,人们会在正月初五的午夜零时零分,打开家中的大门和窗户,点燃香烛,燃放鞭炮,同时在店铺的招牌上挂上红布,并一起举杯喝财神酒,祈求新的一年财运亨通。在祭拜财神的供品中,必须有一条大鲤鱼。因为“鲤”与“利”谐音,所以这条鱼被称为“元宝鱼”,寓意着招财进宝。
民间还流传着一种说法,认为财神就是五路神。所谓“五路”,指的是东、南、西、北和中五个方向,寓意着出门无论往哪个方向都能招财进宝。在迎接财神时,通常会供奉羊头和鲤鱼。供奉羊头是因为“羊”谐音“祥”,寓意吉祥如意;而供奉鲤鱼则是因为“鱼”与“余”谐音,象征着年年有余,讨一个好彩头。如今,人们最常拜祭的财神有五位,其中包括两位文财神、两位武财神,以及一位五圣财神。
开市集
在中国的传统习俗中,从大年初一开始,无论是大型商场还是小型店铺,都会纷纷关门歇业,直到正月初五才重新开门迎客。那么,为何商家们都选择在初五这一天开张呢?据说,这是因为正月初五是财神的诞辰,商家们认为在这一天开市,能够为新的一年带来生意兴隆、财源广进的好兆头。这些传统习俗不仅体现了古人的智慧,也反映了人们对辞旧迎新、祈盼新一年美好生活的美好愿景。
扫房子
正月初五,人们会在黎明时分起床,忙着放鞭炮和打扫卫生。因为在腊月三十到正月初四期间,按照习俗是不允许打扫卫生的,即使要清扫,也仅限于室内,垃圾只能暂时堆放在屋角。尤其是大年初一,更是连扫帚都不能动一下,否则会被认为会扫走好运气。然而到了初五这一天,情况就不同了,人们会进行一次彻底的大扫除,将屋内的垃圾清扫干净,并清理到门外,寓意着扫除晦气,迎接新年的好运。
吃饺子
正月初五,民间普遍的饮食习俗是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包饺子时,需要用手指沿着饺子边缘一下一下地捏紧,据说这样可以避免周围人的闲言碎语。此外,妇女们还会在这一天找出几件旧衣服拆一拆,称之为“拆小人”,寓意着去除霉运,祈求新的一年平安顺利。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蛇行大运
点击关注 | 山西省临汾第一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