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分享】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比与土地利用强度的非线性关系和基于阈值分区——以京津冀地区为例

文摘   2024-11-12 08:03   浙江  


摘要



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需要健康的生态环境,这对人类福祉至关重要。尽管生态系统服务(ESs)与土地利用强度(LUI)表现出密切关系,但大多数研究这种关系都集中在ESs供给方面。从可以反映ESs供需均衡状态的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比(ESSDR)的角度来理解这种关系的研究仍然很少。特别是,ESSDR和LUI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和阈值仍未得到充分探索。针对这一研究空白,本研究量化了中国京津冀地区(BTH)的ESSDR和LUI,并使用约束线和限制三次样条法确定了它们的非线性关系和阈值。结果表明:(1)2000—2020年,粮食生产供需比(GP-SDR)、碳封存(CS-SDR)和生境质量(HQ-SDR)下降,而产水量(WY-SDR)和休闲娱乐(LR-SDR)供需比增加。(2)平均LUI从2000年的2.91略微上升到2020年的3.02,高LUI区域集中在东南部中心城区,显示出核心-边缘分布模式。(3)ESSDR和LUI表现出复杂的非线性关系,约束线分别显示WY-SDR、GP-SDR和LUI之间的倒U形,CS-SDR、HQ-SDR和LUI之间出现陡峭的下降曲线,LR-SDR和LUI之间呈U形。观察到某些阈值,例如GP-SDR在LUI超过3.5时显着下降,而LR-SDR在LUI3.7附近增加。最后,根据确定的阈值将BTH区域划分为核心控制区、一般控制区和维持区,并提供量身定制的建议,以促进不同阈值区域内的人类-环境协调。本研究可以加深对ESSDR和LUI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理解,为可持续土地利用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参考。




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人类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利益。因此,生物多样性丧失和土地退化等环境问题变得尤为突出。再加上气候变化加剧,经常引发频繁的极端天气事件,给生态系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生态系统服务(ES)包括供应、调节、支持和文化服务,这是支持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的重要基础。ES的变化可以对人类福祉的多个维度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因此,ES逐渐成为生态学、地理学和相关学科的研究重点。生态系统服务涉及供需两个方面,它们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服务从自然生态系统到人类社会系统的动态流动过程。这两个方面之间的平衡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键指标,与人类与环境系统的协调错综复杂地相关。生态系统服务物质的供应过剩反映了良好的生态承载能力,而供应不足可能会加剧生态系统退化,从而可能威胁到一个地区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如何在改善人类福祉的过程中满足日益增长的ES需求,同时又不损害ES的可持续供应,仍然是一个关键挑战。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代表了区域生态环境对人类活动的直接响应,为分析人类活动如何影响全球环境动态提供了重要视角。LUCC是影响ES的关键驱动因素,包括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和土地利用强度(LUI)的变化。其中,LUI是反映人类投资和利用不同土地资源强度的重要指标,与自然生态过程密切相关。然而,与LUI相关的生态影响并未得到足够的关注。一般来说,社会经济增长不可避免地导致LUI的增加,这可能会加剧不同ES之间的权衡并导致其退化。例如,城市扩张和农业发展会导致栖息地破碎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从而损害生态系统的复原力。此外,LUI的增加通常反映了人口增长和经济活动的加剧,从而增加了对ES的需求。最终,这种对ES供应不足和需求过剩之间的不平衡可能会威胁到区域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福祉。因此,了解不同水平LUI下的ESS供需状态至关重要,这有助于调节LUI以促进ESS平衡,支持制定满足人类需求而不超越生态承载能力的土地利用规划,并最终促进和谐和可持续的人环境关系。
现有研究表明,LUCC与ES有着错综复杂的联系。学者们从权衡分析、驱动机制探索、情景模拟和尺度效应比较等多个角度广泛研究了LUCC如何影响ES供应。随着对ESs供应的深入了解的推进,研究重点逐渐转向分析供需动态。研究通常采用矩阵分析、供需比、空间自相关和生态系统服务流模型来评估ESS供需的空间异质性和动态演变。然而,对驱动ESS供需的因素和机制的理解仍然有限,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影响ESS供应的因素上。其中一些研究利用空间和线性模型,包括地理检测器、冗余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来探索LUI如何影响ES供应。然而,很少有研究将ESS需求纳入其中,以探索LUI如何影响反映供需平衡状态的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比。此外,虽然ESs与各种驱动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经常表现出非线性特性,ESSDR和LUI之间潜在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和阈值仍未得到充分探索。ESSDR和LUI之间的阈值是指LUI对ESSDR影响的强度或方向显着变化的转折点。超过此阈值后,LUI的微小变化可能会导致ESSDR发生显著变化,从而可能导致供需失衡。因此,确定适当的LUI范围有助于将ESSDR提升到最佳状态(ESSDR≥0)。此外,先前的研究表明,确定生态阈值有助于在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下确定保护和恢复的最佳区域。通过对生态分区应用LUI阈值,可以识别关键的ESS剩余区域和潜在的ESS不平衡风险区域,从而为规划者寻求通过土地使用监管促进ESS平衡提供空间信息和战略支持。



研究亮点

         


中国北方的京津冀(BTH)地区经历了快速且不平衡的社会经济增长,导致工业和人口高度集中,这加剧了区域环境问题。因此,本研究选择BTH区域作为案例研究,通过约束线和受限三次样条法阐明ESSDR和LUI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和基于阈值的区域。该研究包括三个关键方面(图1):(1)量化和可视化1公里网格单位的ES供需及其比率;(2)基于多源数据分析LUI的时空动态;(3)确定ESSDR和LUI之间的非线互作用和阈值。此外,本研究探讨了阈值的空间应用,即在划分LUI调节区域时应用这些阈值。通过确定哪些区域应控制LUI以进行生态保护,以及哪些区域LUI适度增加对经济发展是可行的,本研究可以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促进区域生态系统健康与人类福祉改善之间的协调。





研究结果




 1. ES供需变化特征

在2000年至2020年的研究期间,在整个地区观察到不同ES的显着时空变化(图4)。BTH地区WY、GP和LR的总供应量增加,而CS和HQ的总供应量下降。更准确地说,WY和GP的总供应量分别显示出2.24%和0.94%的年均增长率,而CS的总供应量每年减少0.12%。在空间上,WY的供应在南部和东北部较高,而中部地区的供应值较低。西北山区的GP供应较低,而东南平原的GP供应值较高。然而,与GP相比,CS和HQ的供应分配模式相反,西北部的值较高,东南部的值较低。LR供应呈放射状分布模式,从市中心地区向外减少。除WY外,对其他ES的总需求有所增加。特别是,GP和CS的总需求增加了4×105t和2.12×108t分别。每个ES的需求都表现出相似的分布,较高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东南部,而西北部的较低需求,从中心城区向外减少。

 2.ESSDR和集群分析

采用Jenks自然断点法将ESSDR分为五个区间:更低、低、中、高和较高价值区域。图5显示了2000-2020年BTH区域ESSDR的分布。GP、CS和HQ供过于求,其SDR呈下降趋势。具体而言,GP-SDR中高值区域的比例略微下降了2.26%,而CS-SDR和HQ-SDR中的高值区域比例急剧下降了10%以上。WY从供不应求转变为供过于求,其SDR赤字有所缓解。WY-SDR高价值区域的比例从2000年的26.62%飙升至2020年的69.11%。尽管LR的SDR有所提高,但一直供不应求。LR-SDR低值区域占比最大,两年均占80%以上。空间分析显示,WY-、CS-和HQ-SDR在西北部表现出较高的值,与东南部的较低值形成鲜明对比。其高值区和高值区主要集中在西北山区,降水充沛、植被茂密、人口稀少,供大于求。相反,东南部平原,特别是生产和生活活动密集的中心城区,以WY-、CS-和HQ-SDR的中低价值地区为特色。该地区的快速城市扩张导致景观破碎化,威胁到周围的栖息地,并减少了WY、CS和HQ的供应。与这些模式相反,GP-SDR表现出逆分布模式。其高价值和高价值区域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农业区,其特点是水源丰富、地形平坦、耕地条件良好。GP-SDR的低价值区域位于人口稠密的东南部城市中心,耕地有限。LR-SDR在整个地区一直表现出较低的值,尤其是在中心城区。

使用k-means聚类方法分析2020年的ESSDR,从而在网格尺度上识别出四种不同类型的ESSDR集群(图6a)。然而,鉴于网格规模的分区是分散的,边界不明确,有必要在行政规模上进行ESSDR分区。为此,本研究统计了每个区(县)中比例最高的集群类型,以初步分类区(县)类型。随后,本研究遵循区域划分中的协调和完整性原则,同时结合区域特征,最终在县(区)尺度建立ESSDR分区(图6b)。最后,本研究计算了不同区域的平均ESSDR以探索分区特征(图6c和d)。

1区位于坝上高原西北部和西部山区,各ESSDR平均值差异较小,平均值WS-SDR从-0.08变成0.05。2区位于燕山北部,在4个区中WY-、CS-、LR-和HQ-SDR的平均值最高。3区位于东南部平原和东北丘陵地区,与其他区相比,GP-SDR的平均GP-SDR最大,2000年和2020年的GP-SDR平均值分别为0.43和0.40。然而,区域3中其他ESSDR的平均值相对较低。区域4主要覆盖BTH区域内的中心城区,与其他区域相比,每个平均ESSDR最低,WY-、GP-和HQ-SDR的平均值在两个时间节点均低于零。综上所述,ESSDR区域1-4分别代表生态系统服务平衡区、碳封存区、粮食生产区和生态系统服务不平衡区。ESSDR在这四个区域之间显示出显著的区域差异。

 3.LUI的时空格局

本研究使用Jenks自然中断分类以及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将LUI分为9个区间(图7)。平均路易率由2000年的2.91轻微上升至2020年的3.02。中LUI-高NFUI区域占比最大,在两个时间节点分别为27.2%和30.27%,其次是中LUI-低NFUI和低LU-高GI区域。空间分析显示,高LUI-高PD的区域主要位于中心城区,其边界不断扩大。东部平原和丘陵地区主要由中等路易率区占据,而低路易率地区则分散在北部和西南山区。在时间变化方面,LUI总体呈上升趋势,高和中度增长区域分别占9.8%和30.1%。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显著的土地利用变化是从其他土地类型向建设用地的转变,占土地利用转变总面积的48.3%(图8)。这种转变导致一些地区,尤其是市中心地区的外围地区,LUI显著上升。同时,南部平原氮肥使用量的增加,以及北部坝上草原放牧强度的增加,导致各自区域内的LUI增加。相反,在中原和北部山区观察到LUI降低,这主要归因于氮肥使用量的减少和以粮换绿项目的实施。

4.RSSDR和LUI之间的相互作用

4.1.定量和空间相关性

在2000-2020年期间,除了GP-SDR和LUI之间的微弱协同关系(相关系数>0)外,其他ESSDR与LUI(相关系数<0)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权衡(图9)。其中,HQ-SDR与LUI的负相关系数最大,分别在2000年和2020年为-0.72和-0.79,表现出很强的权衡关系。WY-SDR和LR-SDR与LUI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到−0.3的范围内,表明两者与LUI之间的权衡较弱。相比之下,CS-SDR和HQ-SDR与LUI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小于−0.5,反映了两者与LUI之间的强烈权衡。值得注意的是,LUI与CS-SDR、LR-SDR和HQ-SDR之间的负相关系数的绝对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表明权衡关系加强。

本研究确定了ESSDR和LUI之间的五种空间关系:低-低(低ESSDR和低LUI)、高-低(高ESSDR和低LUI)、高-高(高ESSDR和高LUI)、低-高(低ESSDR和高LUI)和不显著。重要的是,2000年至2020年期间,BTH区域的ESSDR和LUI之间存在显着的空间差异和不匹配(图10)。该区域以高-低和低-高类型的空间不匹配为主。比较ESSDR区间的空间关系发现,生态系统服务平衡区主要表现为低-高空间错配和低-低空间匹配。在碳固存优势区,高低空间错配盛行,面积比例约为23.15%,植被茂密、供给高,与人口稀少、需求低形成鲜明对比。相比之下,粮食生产优势区主要表现为低-高空间错配,2000年覆盖面积的16.60%,到2020年扩大到18.01%。之所以出现这种不匹配,是因为该区域只有较高的GP供应量,而其他ES的供应量较低。因此,人口对其他ES的需求无法得到完全满足,最终导致供需失衡。生态系统服务不平衡区表现出低-高空间错配,主要由城市化加速和城市扩张驱动,导致LUI升高。同时,该地区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进一步制约了ESS供应,同时提高了需求,导致ESSDR较低,土地利用与生态保护协调不协调。

4.2.非线性关系和基于阈值的分区

在2000年和2020年,关于Gross-SDR和LUI之间的关系,观察到Gross-SDR随着整个区域LUI的增加而降低(图11)。具体而言,如果LUI在2000年和2020年分别超过3.42和3.46,则总特别提款权将保持在较低的水平。在分析不同区域时,Gross-SDR随着LUI的增加而下降,但下降速度不同。区域1和区域3的下降率与区域范围的下降率相似,而区域2的下降速度较慢,区域4的下降速度较快。这表明LUI的增加对Zone2的Gross-SDR影响较小,而Gross-SDR对Zone4的LUI波动更敏感。值得注意的是,在区域4内,总特别提款权最初随着路易率的增加而迅速下降,然后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分别在3.3-3.8,并在2000年和2020年分别超过3.83和3.89时急剧下降。总体上,WY-SDR、GP-SDR和LUI之间的约束线大致形成倒U形,CS-SDR、HQ-SDR和LUI之间是陡峭的下降曲线,LR-SDR和LUI之间近似呈U形。

在分析每个ESSDR与LUI之间的关系时,WY-SDR最初随着LUI的增加而上升,然后下降,在不同区域表现出不同的下降率和阈值。特别是在区域4中,WY-SDR在2020年在LUI3.5-3.8附近表现出高值,但一旦LUI超过4.05,则出现显着下降。同样,GP-SDR最初激增,然后随着大多数区域LUI的增加而下降,这表明GP-SDR和LUI之间存在最佳平衡阈值。超过此阈值,LUI的增加往往会导致GP-SDR失衡。例如,在区域3内,当LUI在2000年和2020年分别超过3.36和3.41时,GP-SDR表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相比之下,CS-SDR和HQ-SDR均随着不同区域的LUI增加而降低,这表明它们之间存在权衡取舍。在区间2内,当LUI在2020年超过各自的阈值2.67和2.54时,CS-SDR和HQ-SDR开始下降。此外,在区域2中,CS-SDR和HQ-SDR的约束线的下降率最小,表明它们对LUI变化不太敏感。LR-SDR对LUI变化的响应在不同区域之间并不完全一致,但在LUI3.7附近表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

根据不同区域的主要功能,以及2020年的ESSDR和LUI阈值,1区和4区在Gross-SDR约束线中选择了3.17和3.89的阈值。同样,区域2采用了CS-SDR和HQ-SDR约束线中阈值2.67和2.54的平均值。区域3在GP-SDR约束线中选择了阈值3.41。阈值之前的5%部分被指定为维护区域,阈值周围的5%部分被指定为一般控制区域,阈值之后的5%部分被指定为核心控制区域。如图12所示,核心控制区主要由中心城区组成,这些区域周围的一定范围是一般控制区,其余是维护区。所有区域都包含很大比例的维护区域,百分比超过35%。此外,区域3的一般控制区占48.15%,而区域4的核心控制区占25.93%,两者也构成了各自区域的相当大比例。值得注意的是,与区域1内的维护区相比,一般控制区的氮肥使用量增加更多。过量使用氮肥会消耗土壤有机质,可能导致土壤板结。2区的核心控制区主要位于多种土地利用类型交织在一起的地区。这些地区破碎化的增加削弱了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连通性,从而影响了区域碳封存能力和生物多样性。同时,在北部边缘的核心控制区内观察到放牧强度显着增加,这一因素可能导致草原退化并降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在3区内,适度的建设用地扩张被认为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如果膨胀超过阈值,GP-SDR将显著下降。




研究展望


 

尽管这项研究的结果可以为区域可持续土地利用管理提供科学支持,但仍然存在某些局限性。首先,研究主要关注人类活动对ESSDR的影响。然而,在气候波动频繁或自然条件复杂的地区,监管区域的有效性可能会受到限制。未来的研究将考虑随机森林、部分依赖图和贝叶斯网络等模型来评估ESSDR对气候、自然禀赋和土地利用等多个变量的响应,旨在为复杂环境制定更可行的土地管理和环境保护策略。其次,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阈值是根据BTH地区的当前情况确定的。因此,它们的适用性可能仅限于研究区域的特定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而可能不直接适用于其他地区。本研究希望对不同地区的阈值进行比较分析,以进一步验证和调整其有效性和适用性。此外,ES供需动态受利益相关者的偏好和前景的影响,优化它们需要仔细考虑不同ES之间的潜在权衡和流动。未来的研究将采用更全面的方法来量化长期ESS供需,同时应用统计方法来解决社会经济数据中的潜在错误,并进一步将ES权衡和流量整合到土地利用空间优化中。同时,由于数据采集和处理的限制,本研究没有进一步准确量化小面积的水域和未使用的土地,主要关注土地使用输入或社会经济活动的产出,可能导致某些区域的结果略有偏差。未来的研究需要利用多源数据,如人类对净初级产量的挪用和归一化的差异水指数,并采用数据融合技术构建更全面的LUI评价系统。在综合LUI的基础上,应反算每个子指标的实际值,以增强研究结果的直观性和可用性。最后,该研究对阈值效应的分析主要在网格单位尺度上。然而,这些阈值效应的表达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可能有所不同。因此,未来的研究需要在数据收集和模型构建方面进行更精细的设计,旨在全面理解和揭示ESs供需与LUI之间复杂的动态交互。




初审:梁笑嫣

审核:徐彩瑶

排版编辑:许文静

文献推荐人:许文静


参考文献:Mingying Yang, Yufu Chen, Yuanyuan Yang, Yuxing Yan,Nonlinear relationship and threshold-based zones between ecosystem service supply-demand ratio and land use intensity: A case study of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China,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Volume 481,2024,144148,ISSN 0959-6526.

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对文章的理解,详情请点击阅读原文。
【数字生态与绿色发展学术团队】Nonlinear relationship and threshold-based zones between ecosystem service supply-demand ratio and land use intensity_ A case study of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China.pdf

推荐阅读




数字生态与绿色发展学术团队



探索基于自然的生态文明解决方案,助力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协同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让我们一起加油!

数字生态与绿色发展学术团队
孔凡斌教授数字生态与绿色发展学术团队公众号。本团队立足长江三角洲地区,面向全国,服务国家战略,综合运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知识和方法进行跨学科研究,探索生态系统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及其产品价值实现促进共同富裕和绿色发展的路径与政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