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安娜——“落地生根”

时事   教育   2024-12-20 10:02   北京  



——庆祝澳门回归25周年系列人物报道之四

澳门半岛最繁华的市政厅前地附近,有一条福隆新街。这条昔日的烟花巷,已经被特区政府活化为历史文化街区,除了石板路、红色小唐楼等古建筑外,还云集着当地的特色小吃和酒楼。

福隆新街 杨瑞/摄


在这条小路的尽头,有一家名叫“老地方”的土生菜餐厅,土生葡人马安娜在这里已经经营了12年。


杨瑞/摄


“土生葡人”是澳门社会中一个独特的群体,指的是在当地土生土长的葡萄牙裔人士及其后代。澳门开埠已有400多年,独特的历史背景造就了这里“华洋共处,中西合璧”的特色。


62年前,马安娜出生于澳门,妈妈是土生葡人,爸爸是葡萄牙人。在马安娜小时候,家里既会庆祝圣诞节,也会在春节时拜年、收红包。退休后,因为追念记忆中“儿时的味道”,马安娜开了这家土生菜饭馆。


“土生菜”,是全世界唯澳门独有的菜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全世界第一个融合料理”。16世纪,葡萄牙人携带着故乡的腊肠、橄榄油和葡萄酒出发,开启航海时代,途经西非、好望角、印度和马六甲时,带上了当地的胡椒、咖喱、丁香、肉桂、姜黄粉等香料和食材,最终抵达澳门。


图源:视觉中国


澳门土生菜也因此吸收了世界各地的料理精华,糅合中葡特点,集五洲四海的食材,佐以几百年的本土烟火,熬煮成了独一无二的澳门味道。


美味,在迥然不同的民族和文化间扮演着亲善大使,也让迁徙的人们“落地生根”。

妈妈的味道


在开餐馆之前,马安娜对饭菜的印象,就是妈妈做菜的味道。


在她的记忆里,妈妈每天最在意的事,就是做一桌丰盛的饭菜,等孩子们回家吃饭。“妈妈很会做饭,既会做土生菜,比如大盘菜、猪肉饭;也会中式的煲汤。我觉得妈妈的菜是最好吃的。”


2013年,从公务员岗位上退休后,为了追念儿时的味道,马安娜萌生了开一家土生菜馆的想法。她把菜馆取名为“老地方”,源于粤语口语“老地方见”,她希望这里可以成为朋友们聚会的场所,希望食客感觉到“宾至如归”。


杨瑞/摄


早期,菜馆的菜品只有最经典那几种,比如乾免治猪肉饭、葡国鸡等等。她觉得还不够,然而,土生菜食谱一般为家族内口耳相传,很多土生菜式已濒临失传。正在她迷茫困惑的时候,一本“武林秘籍”突然出现。


五六年前,马安娜逛澳门书展时,无意间发现一本书静静地躺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她好奇拿起来翻看,发现是一本菜谱《我爷爷的菜单》,作者正是一位土生葡人。


这让马安娜大为惊喜。不过,书中只记载了各道菜的配料和简单的做法,具体每一步如何操作,只能留给马安娜自己一一尝试。“有一道叫‘鲈鱼派’的菜,最初按照菜谱做出来的味道总是和我记忆里的味道有细微出入,却一直找不到问题出在哪。”马安娜说自己想了两年,才发现过去老人做菜多用猪油,现在自己做菜多用菜油,换回猪油后,面皮果然更加酥脆了。


土生菜炸马介休球 图源:视觉中国


为了保证菜品的味道更加正宗,马安娜还会找年老的土生葡人讨教,邀请她们尝菜、提意见。老人家们是挑剔的食客,也是更懂得土生葡菜精髓的长辈。


在马安娜看来,土生菜最大的特点就是融合,很多菜是用来自世界各地的香料加之中国食材熬制而成的,比如那道最知名的“葡国鸡”。


葡国鸡 图源:视觉中国


葡国鸡虽然有“葡国”二字,跟葡萄牙的关系却不大。用大蒜和洋葱爆香镬气,加入来自印度的姜黄粉来提色增香,倒入鸡块爆炒,再加入来自马六甲的椰浆、咖喱和葡萄牙的腊肠和橄榄,还有水煮蛋和土豆块一起焖煮,这场舌尖上的航海旅行就完成了。


吃葡国鸡,一口下去,正如澳门的文化,是重叠不重样的。葡萄牙、好望角、马六甲、东南亚的味蕾,仿佛一场味觉的烟花秀,在口腔里绽放。

春节与圣诞节


“老地方”餐厅的所有装饰都是马安娜亲自设计的。


无论是门口的大红灯笼和毛笔字牌匾,还是巴塞罗斯公鸡和蓝白瓷砖;无论是墙上的京剧和龙元素装饰画,还是波尔图照片和葡萄酒橡木桶,都清楚地告诉食客中国和葡萄牙文化在这里相融相生。


杨瑞/摄


对马安娜来说,文化的融合不仅体现在美食上,也浸润在她生活的方方面面。她会说多种语言:从小在家里学会了粤语,长大后上葡语学校学会了葡萄牙语、英语,工作后还学会了普通话。


这种多元的语言教育,同样体现在马安娜的孩子们身上。马安娜要求孩子们必须要学会中文,“我和哥哥都会讲普通话,小时候白天去葡语学校,晚上还要上3个小时的中文辅导班。”马安娜的小儿子苏暐楠说道。


和大多数中国家庭一样,土生葡人也重视家庭、尊敬长辈。“不可以直呼妈妈大名,吃饭时一定要整整齐齐。”在马安娜家里,既会过春节,也会庆祝圣诞节。


杨瑞/摄


节时,抚养马安娜的奶奶,会带着她去亲友家拜年、吃饺子、吃汤圆、收红包;圣诞节时,妈妈也会带她出门吃糖、吃蛋糕、收圣诞礼物。“小孩子是最幸福的,无论中国节日还是西方节日,都可以放假。”马安娜笑称。


无论是血脉、语言、宗教还是建筑,交融与混杂,填满了澳门这座城市,造就了它独一无二的气质。


杨瑞/摄
“这里就是我的家”

“在澳门,被当作老外;在葡萄牙,被当作中国人。”这是马安娜从小到大对自己身份最明显的感受。


因为长着一张“外国人”的脸,马安娜小时候,同学会因为她听得懂中文而惊讶;在葡萄牙,马安娜也能感受到和当地人不一样的地方。

马安娜在店里工作 杨瑞/摄

不过在她心里,她的家乡只有一个,那就是澳门。

退休后的马安娜曾离开澳门,不久又举家搬回,用她自己的话说,因为买不到猪皮,犯起乡愁。去年,她也曾去葡萄牙旅游。“差不多一个月之后,我觉得累了想回家了。”马安娜说,只有在澳门,我才能感受到放松、自在,“我的家人都在这里,人在外面受累后最想回到的地方就是家”。

马安娜和同事 杨瑞/摄

对于餐厅的未来,马安娜和儿子想法并不相同。她原本希望孩子可以“子承母业”,但儿子们对经营餐厅并不感兴趣。小儿子苏暐楠学的是传播,他希望可以通过视觉设计和社交媒体,帮助土生菜从“老地方”走向更多人,但无意于接手餐厅。


现在,马安娜已经接受了儿子的想法。“每一代年轻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我们又何必勉强呢?”至于餐厅准备开到什么时候?马安娜说,只要客人吃得开心,她就想一直做下去。


特别鸣谢:澳门口述历史协会



甲辰年
十一月二十‍‍‍‍‍‍‍‍‍‍‍‍‍‍‍‍‍‍‍
2024-12-20‍‍‍‍‍‍‍‍‍‍‍‍‍
监制:李绍飞‍‍‍
辑:杨瑞
审校:孟夏‍‍‍‍

原创声明:本文为央视网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央视网
央视网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办的中央重点新闻网站,是拥有全牌照业务资质的大型互联网文化企业,以新闻为龙头,以视频为重点,以用户为中心,助力总台构建“多屏覆盖、无处不在”的用户入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