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宋伦
好“贝侬” 守护好“枫景”
8月23日凌晨,广西凭祥友谊关边境线附近,2 个“神秘黑影”趁着夜色偷偷潜入我国境内,殊不知一双双如鹰般锐利的眼睛在暗处注视他们。
“警察!不许动!”随着一声喝令,5名移民管理警察迅速将嫌疑人合围。一名嫌疑人腿一软,瘫坐在地上,另一名瘦小的嫌疑人连滚带爬往边境线方向跑去。
眼看对方就要越过边境线,崇左边境管理支队友谊关边境派出所所长宋伦,迅速判断出最近堵截路线,不一会就和嫌疑人“狭路相逢”,他猛地向前一扑,将嫌疑人牢牢控制住,最终将这一偷渡团伙一网打尽。
卧底毒窝、飙车枪战、追击罪犯……警匪片搬进现实,宋伦的职业生涯,时常上演充满惊险与挑战的一幕幕。从警以来,他一直奋战在边境一线。
行走“刀尖”,奋战缉毒一线的“雄关卫士”
图为宋伦雨中组织开展清查行动
守护,是警察绕不过去的字眼。
在广西,谈起守护,则绕不开“祖国南大门”— —友谊关。
友谊关地处广西凭祥市西南边境,自古就是进出中越边境的咽喉要道。历史上,为争夺这座关口,上演过无数喋血的拼杀,一代又一代戍边卫士曾在此守关御敌。
宋伦的家乡位于广西河池市大化县,他从小就喜欢听爷爷讲关于友谊关的英雄故事——“镇南关大捷”“镇南关起义”……心中早早埋下从军报国的种子。
2010年6月,为实现儿时梦想,宋伦毅然选择参军入伍,成为一名边防武警。父亲说:“作为壮族儿女,在八桂大地保家卫国,踏实!”果然,如愿守边的宋伦“如鱼得水”,服役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荣立三等功。
2015年6月,宋伦转到侦查岗位,负责侦查办案。“这里是我梦想起航的地方!”短短几年,宋伦飞速成长,从一个壮乡“小白”,蜕变成敏锐细致的专业侦查人才。
宋伦在边境一干就是14年,一直在“刀尖”上行走,与不法分子较量。
2016年2月,宋伦侦办一起毒品案,经过4天3 夜的蹲守,终于发现犯罪嫌疑人。犯罪嫌疑人察觉有警察后,驾车在崎岖山路上疯狂逃窜,宋伦紧追不放,眼看就要逼停车辆,对方却在一陡坡处弃车而逃。宋伦一咬牙,紧跟着跳下陡坡,将其死死按在身下。
2016年9月15日晚,宋伦作为专案组组长,带队抓捕涉枪贩毒团伙头目“阿文”。明知“阿文”可能携带枪支,宋伦却冲在最前面,一脚踹开房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揪出藏匿床底的“阿文”。兵贵神速,他们随后连夜赶往“阿文”家,搜出一支制式手枪、19发子弹,缴获冰毒1.06公斤,全链条摧毁了这个盘踞边境的跨国贩毒团伙。
“社会治安稳定是民族团结的基石。”宋伦明白,必须对违法犯罪保持“零容忍”态度。从警以来, 宋伦先后破获各类毒品案件130余起,缴获各类毒品240余公斤,查获涉毒违法犯罪嫌疑人150 余名,参与侦办偷渡案件200余起,抓获偷渡人员 1200余名,成为让毒贩、“蛇头”和非法出入境人员闻风丧胆的“雄关卫士”。
那几年,宋伦走遍崇左的角角落落,对辖区情况了然于胸。为了办案,他爬过辖区最高的坡、攀过最陡的峰……他深信“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多语言调解纠纷,描绘壮乡发展好“枫景”
图为宋伦为壮族群众宣传反诈知识
金秋十月,秋高气爽。千年雄关下,口岸繁荣,商旅不绝,游人如织,车辆川流不息……
“始终把边疆少数民族群众的冷暖记在心头,我们民警不但要成为边疆少数民族同胞的‘保护神’,还要做致富的‘领路人’。”宋伦的工作重心不仅在打击犯罪,也逐渐向服务百姓转变,积极探索新时代南疆国门“枫桥警务”。
2023年5月,宋伦就任友谊关边境派出所所长后,了解到辖区少数民族群众较多,虽然能听懂普通话,但日常用壮语交流,而外来客商往往是外地人,甚至外国人,语言不通导致的买卖、劳资等纠纷,成为民警调解的痛点和难点。
为更好化解客商矛盾纠纷,宋伦结合辖区民族特点,创立广西首个“汉壮双语调解室”,并首创“一货场三专员”警务模式——挑选懂法律、懂语言、懂沟通的民警和辅警在辖区6大国贸(边贸)货场担任“警务专员”,汇聚汉壮群众20余名代表建立“汉壮双语调解人才库”,将机动警力、专业力量前移货场一线。
2024年6月12日,友谊关边境派出所接到辖区某企业经理李某报警:某建筑工程公司与该企业因工程欠款产生纠纷,请求民警进行调解。在货场的警务专员闻讯迅速前来介入管控,避免了双方大打出手。
接到求助后,宋伦也立即组织民警前往现场了解情况,并启动警地联合调解机制,邀请凭祥市人社局、人民法院共同调解,双方当事人最终达成共识,分别让步,一场因工程欠款导致的纠纷顺利解决。
“我的家乡话是壮语,可以很好地和凭祥群众沟通。”自与“国门党建联盟”成员,地方法院、工商等部门成立“联合调解室”以来,宋伦带领民警与辖区群众结对子、认亲戚,调解各类矛盾纠纷 300余起。
“警力、专业力量的提前介入,使得矛盾纠纷通过调解就能妥善处置。”少数民族群众陆玉群介绍说,能做到这一点,正是因为派出所建立了“派出所+N”多元调解新机制,推行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人民调解“联调警务”的工作模式,全面推行“普通话 + 当地民族语言”调解机制,解决了民族地区法律知识匮乏、语言沟通不畅、交通条件不便等多重调解难题。
因地制宜,传唱民族团结好声音
图为宋伦与驻地幼儿园开展活动
“全民反诈浓氛围、防盗防坑防诈骗,心不贪来利不沾,防范诈骗最有效,遇到事情你莫慌,沉着冷静报公安……”3月6日,凭祥市友谊镇礼茶村口,不时回荡着悠扬的山歌。宋伦与同事们携手壮族妇女,用山歌传唱党的民族政策和边境法规,以动听乡音传递新时代民族团结的好声音。
壮族素以“善歌”著称,壮乡素有“歌海”盛誉。壮民几乎人人能歌善唱,已近“以歌代言”的地步。
2006年,在友谊关边境派出所组织下,辖区礼茶村13名妇女成立了“壮族女子山歌队”,利用山歌普法。目前,壮族女子山歌队共有10人,创作了《禁毒歌》《戒赌歌》《民族团结歌》《乡村振兴歌》等200多首山歌唱词。
“阿姐,你这新编的歌曲更动听好记了,咱们得记在心里!”宋伦和山歌队队员交流说。作为山歌队编外队员、幕后编创之一,他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干部作用,把脉群众“普法需求”,开展“订单式”普法,努力做到哪类问题多发就多普及什么、群众想了解什么就宣传什么,达到“双向互动”,真正让普法山歌唱得更加“响亮”。
山歌队员李爱芬说:“今年是壮族女子山歌队成立18周年,宋所长帮助我们将《中华人民共和国陆地国界法》《广西壮族自治区边境治安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编成山歌,使法律条文变得通俗易懂,令人印象深刻。”
以群众参与为落脚点,提高山歌普法影响力。除了送歌下乡,宋伦还组织民警积极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让壮族女子山歌队到辖区礼茶村小学和卡凤小学担任学生们的辅导员,从学生中选定具备一定潜质的小歌手,或邀请当地歌王,或组织共建演出,开展了多场山歌普法活动,让普法山歌事业后继有人。
为民解忧,点滴成就群众好“贝侬”
图为宋伦组织调解纠纷
在友谊关边境派出所辖区提起宋伦,村民们都说,宋伦是他们的好“贝侬”。“贝侬”是壮语,原意是兄弟姐妹,壮乡同胞为何把宋伦当亲人?边境派出所,没有太多惊险的大案要案,更多的是服务村民的琐事。作为所长,宋伦明白,自己要带领和影响身边同事把这里当家,把群众的事当自家事。
2023年8月的一天,宋伦在辖区礼茶村板价屯走访时,了解到一位小女孩家庭困难。他走进小女孩家中,看到屋内陈设简陋,母亲与奶奶卧病在床。
“你爸爸呢?”宋伦轻声问小女孩。“爸爸在外面打零工,很晚才回来。”小女孩低头说。
了解情况后,宋伦与小女孩结成帮扶对子,不仅协调上级部门为女孩吃穿用度提供帮助,还帮她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组织民警为小女孩辅导功课。在民警帮扶下,小女孩学习更加刻苦,在今年春季考试中取得全班第三名的好成绩。
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今年9月25日18时许,一名外地客商丢失手提包,里面有护照、合同和现金2万多元。在外走访一天的宋伦,顾不上吃饭,立即召集人手帮忙寻找。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走访和监控排查,最终民警发现手提包被一名身穿蓝色 T 恤的中年男子捡走,通过确定身份信息和具体住址,及时追回客商丢失的手提包及包内物品。
“面对群众的需求,宋伦从不说‘不’,哪里有需要,他就去哪里。”友谊关边境派出所副所长刘明义说。
调解家庭矛盾纠纷、野外连续蹲守几天几夜抓捕罪犯、帮扶困难儿童、深夜寻找走失老人……在同事眼里,宋伦是个不折不扣的“工作狂”,他每个月大部分时间都在所里吃住,牵挂着辖区的各项工作。经常通宵达旦,今年36岁的宋伦头发几乎白了一半, 被人称为“天亮哥”。
担任所长后,宋伦先后组织民警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200余件,累计帮助群众追回被骗钱款50余万元,收到群众赠送的锦旗32面、感谢信26封。
宋伦说,巡边时常常看到盛开在边境的火红木棉花,他希望民族团结之花也能开得如此热烈,在各族人民的共同呵护下,在边疆常开长盛!
来源:中国出入境观察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