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之际,一支中航工业民机试飞团队深入青藏高原东南缘的群山中,为我国在研的AC332民用直升机进行2024年最后一个试飞任务的冲刺。跟着他们的脚步,记者来到海拔近3300米的云南宁蒗泸沽湖机场,见证了AC332直升机圆满完成高原试飞科目的那一刻。
2024年12月31日凌晨5时30分,AC332直升机高原试飞团队一行人像往常一样,从山脚下的驻地出发,驱车经过45公里的陡峭山路来到泸沽湖机场,开始一天的工作。
清晨,远山的薄雾渐渐散开,格姆女神峰脚下,AC332直升机舷窗上映射出2024年的最后一抹朝霞。“根据飞行任务卡,我们需要在航前完成160余项检查调试。”机械师王钊是机务团队中的资深骨干,大家都亲切地叫他“钊哥”,“我来吧!”是他最常说的一句话。
撤下支撑杆、卸掉蒙布、进行飞行前移除、通电按程序检查直升机各系统……在高原上,普通人快走几步就会感觉心跳加速、头晕目眩、四肢无力。而钊哥和机务“战友”们却总能顶着一股劲儿,保持稳定的速度装卸部件。与此同时,机组与技术人员们正在召开航前会。结合当日的气象条件与前一日的飞行数据,技术团队很快确定了最后一日试飞科目和各项飞行参数。
8时20分,蓬勃的朝阳开始在东北方耸立的玉龙雪山上蔓延。AC332直升机伴随着“日照金山”的壮观景象平稳起飞。
在此次高原试飞所有科目中,H-V(极限高度/速度)包线科目是公认最具难度与挑战性的,试飞时需要一英尺一英尺地调整高度、一节一节地变化速度,来逐步精确地界定出边界。在现场进行这一科目的AC332直升机或是在着陆时将重量压向起落架又微微弹起,又或是接地时带有前飞速度,在跑道上短距滑行,起落架底部的保护钢板时不时擦出阵阵白烟。这些都是在日常飞行中罕见的状况。
“这种现象对于试飞来说难度很大,但却是试验当中必须达到的要求。”空中机械师刘人洁坦言,“这就是我们的工作性质,如果你害怕,它就欺负你,你不怕就能‘镇住’它。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有足够扎实业务功底,熟知特情处理的操作与流程。”
这是刘人洁第一次执行高原试飞任务,连日的高原紫外线照射使他的脸庞出现大片的红色斑块。每一个试飞科目,刘人洁都会随机升空。“在泸沽湖的各项飞行任务进行得很顺利,没有遇到会影响飞行安全的故障。在空中可以感受到AC332优异的性能,综合显示的改进设计很方便,乘坐的舒适性也非常不错。”
48分钟后,在顺利验证B类中断起飞性能后,直升机顺利返回,落地关车。这意味着经过38架次累计超过27小时的飞行,AC332直升机以扎扎实实的表现,在高原试飞的征途上画下了圆满的句号。
只要AC332直升机还在飞行,AC332直升机型号总设计师李生伟就一直站在停机坪旁,始终将关切的目光锁定在型号的一举一动上。
“高原地区的空气比较稀薄,这对于直升机和发动机都是极限挑战。总体来看,AC332这次在泸沽湖的高原试飞非常顺利圆满,高原性能得到了充分验证,达到了我们当时设计这款直升机时的预期和目标。”
“如果能在2025年成功获得适航证的话,AC332或许将成为最快取证的同类国产直升机。”据李生伟透露,AC332试飞团队后续将抢抓试验窗口,前往高寒地区继续开展验证试飞。
AC332直升机的研制遵循CCAR-29最新适航要求,各项标准更为严苛。若想朝着“最快取证”这一目标努力,少不了整个团队的高效协作与创新。
高原试飞任务结束的24天前——2024年12月7日,AC332直升机高原试飞团队正式进入泸沽湖机场工作。
“我习惯在凌晨4点先看下机场的气象数据再起床。”作为团队的气象预报员高珊:“我的任务是监测飞行中的气候变化,给出后续飞行过程中的天气趋势,辅助总师做出任务安排等重要决策。”
精细的气象预测,有助于实现对第二天科目的及时预判,提高整个团队的飞行效率。任务期间,高珊时常在凌晨惊醒,只为去窗边看看此时的天气是否与前一日自己的预报相吻合。“我最怕的就是因为天气预测不准确而导致任务延期,不过好在泸沽湖这20多天天气都还不错!”
高珊与团队当中负责飞行试验课题的吴芷瑶是室友,她们住在同一间寝室里,却分别是团队中最早起和最晚睡的人。
每天的试飞任务结束后,吴芷瑶需要立刻分析当日的飞行数据,收工时往往已至深夜。
验证试飞,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是新技术从图纸走向蓝天的必经之路。
为提升现场效率,加快试飞验证进度,吴芷瑶所在的团队首次使用GPS法组织开展无地效近地面操纵特性试飞,成功减少了试飞架次,这在国内尚属首例;首次制定全新型号起飞着陆程序,由被动设计转换为主动设计;开发试飞数据综合处理软件,包括试飞重量重心实时计算、试飞数据快速选取、起飞着陆距离的全轨迹绘制等功能;开发快速配重软件,快速生成装载方案,缩短配置时间……
吴芷瑶向记者展示了由AC332直升机飞行数据生成的图像——“从飞行数据得出的曲线可以看出,AC332直升机作为高原型直升机来到泸沽湖机场这个海拔高度之后,自身优势明显地发挥出来了,全新设计的旋翼所展现的效能高于同类直升机。”
24天前同样也是吴芷瑶的生日,在团队成员的祝福声中,她迎来了新的一岁。那一天,距离她上一次回家已有三个月的时间。
“2024年,试飞团队从低温飞到了高温,从平原飞到了高原,很多人牺牲了陪伴家人的时间,在共同的努力下完成了型号全年任务,希望我们明年能够再接再厉完成既定目标。”简单的话语中流淌出对试飞团队对型号项目不尽的自豪与对同伴的感激。
本世纪初,在千禧年的中国航展上,中航工业仅有直11与直9两型直升机参展。而如今,在刚刚过去的第十五届中国航展上,经过24年的长足发展,中航工业展出了“吉祥鸟”家族系列民用直升机,直20、直10、直8等军用直升机,以及多款无人直升机。特别是,AC332也在航展上进行了飞行“首秀”。
AC332作为中航工业一款最新的在研民用直升机,尚在研制阶段时即已收获近20架订单。这样良好的市场反响得益于AC332在研制之初就采用了面向客户需求的正向设计理念。建立健全正向设计能力是实现从先进航空装备到高端航空装备跨越的必由之路。只有从需求和架构出发的正向设计,才能在设计阶段综合权衡需求、创新、安全、经济等各要素。
“我们在设计前经过了充分市场调研,以求精准找到用户最关注的使用需求点。”李生伟向记者细数AC332直升机能够搏击国内外民机市场的“卖点”,如座舱空间较同吨级直升机更加宽敞,“蛤壳式”的后开门担架进出更方便,滑橇式起落架对于降落场地的限制更不局限,四轴数字自动驾驶仪让机组更方便等。
另一方面,AC332团队充分传承并融合了国产民用直升机十余年来的宝贵发展经验和先进技术。
“机场没什么变化,直升机换了,人老了。”这是李生伟在来到泸沽湖机场开展高原试飞工作时发的一条朋友圈。7年前,他曾作为AC312E副总设计师来到泸沽湖参与高原试飞工作;7年后,他再次踏上这片土地,这次是以AC332型号总设计师的身份,带领新一代团队探索新的机型与使命。
在航空人的世界里,传承是一种力量。这份力量,也像是一条隐形的纽带,将航空人的心紧紧相连,永远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展翅飞翔。
习近平总书记到中航工业昌飞考察期间曾作出“努力构建先进制造体系、打造世界一流直升机企业”的重要指示,中航工业全线正全力以赴,努力交出更为优异的答卷。
转自 / 中航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