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最大的敌人,二十年前是电视,十年前是游戏,今天是什么?

教育   2024-11-17 12:00   广西  


作者 | 可乐妈
来源 | 男孩派原创


前段时间,我去一个朋友家里做客。

到了吃饭的时候,朋友正在上初二的儿子却迟迟不肯出来,他房间里还不时传来短视频的背景音乐声。

朋友见状,只好尴尬地笑笑,说:

“不管他,我们先吃吧。”

孩子的奶奶也见怪不怪,一边拿了个小碗给孩子夹菜,一边向我解释道:

“这孩子平时其实挺好的,可一旦玩起了手机,就像变了个人似的。


不喜欢被打扰,也不允许旁边有人说话,这时候你要是敢动他手机一下,保不齐他真能跟你拼命……”

最后,孩子的奶奶长叹了一口气:

“好好一个孩子哟,就是生生让手机给耽误了。


像我们那个时代,哪遇到过这种问题啊。”

朋友一家脸上无奈的神情,不禁让我想起了之前在网上看到的一段话:

“三十年前,人们惊呼流行音乐会毁掉下一代;


二十年前,人们惊呼电视节目会毁掉下一代;


十年前,人们惊呼电脑及游戏会毁掉下一代;


现在,人们开始惊呼手机会毁掉下一代……”

不得不承认,当今这个时代,毁掉一个孩子最快的方式,就是扔给他一部手机。


沉迷手机的代价

远比父母想象中更可怕

“得到”App创始人罗振宇曾爆料:

“王者荣耀让人十分钟就有个兴奋点,吃鸡游戏三分钟就要有一个兴奋点,而短视频甚至要追求一分钟一个兴奋点。”

这些产品的背后,往往都有一支强大的研发团队:

他们深谙用户的心理,知道如何刺激各个感官,才能让人欲罢不能、沉迷其中。

对此,成年人都经常难以抵抗,又何况是那些心智尚不成熟的孩子呢。

无数研究表明:

长期接触手机的孩子,不仅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专注力会被破坏,甚至连大脑也会产生不可逆转的损伤。

有这样一张触目惊心的图片:

它出自于西雅图儿童行为学家的一项研究。

左边是不怎么接触手机的孩子的大脑,外观饱满、纹路清晰;右边则是已经对手机上瘾了的孩子的大脑,几乎萎缩成了一颗干瘪的核桃。

不仅如此,屏幕发出的蓝光,还会损害大脑细胞,引发身体的老化和病变。

甚至会造成记忆力衰退、睡眠紊乱等问题。

不久前,1月31日的凌晨,山东青岛的一家医院内,一名值班医生发现有个陪床的女孩突然晕倒了。

虽然经过抢救,女孩脱离了危险。

但让大家没想到的是,女孩晕倒的原因,竟然是玩手机玩了整整81个小时没睡觉!

如今,无数孩子正在沦为手机的俘虏。

手机,虽然让他们获得了短暂的快感和满足,却腐蚀了孩子的大脑和思维,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体健康。


无数孩子的梦想

正在被手机夺走

之前,美国曾发起过一项调查:

科学家跟踪调查了100个孩子,其中有50个孩子经常玩手机,另外50个则很少接触到手机。

没想到,十年后,孩子们的变化令人震惊:

那些经常玩手机的孩子当中,只有2人考上了大学;

而那些接触不到手机的孩子当中,所有人都考上了大学,其中有16人还获得了全额奖学金。

是啊,聊天、打游戏、刷短视频……玩手机是真的舒服,也是真的害人。

之前有段时间,我经常去一家便利店买晚餐。

久而久之,就认识了那里的店员,一个19岁的女孩子。

她告诉我,自己上初中时成绩一度很不错。

直到高二那一年,亲戚送给自己一部智能机,本意是方便她跟家里联系,但她却迷上了一款游戏,并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上课的时候心不在焉,回家了作业也不好好做,要考试了也懒得复习。

最终,高考时,她意料之中地落榜了。

没办法,家境不好的她只得外出打工,她懊悔地说:

“这是我一辈子都难以释怀的事情,只要一想到高考就很难过。


但我又能怪谁呢,都是自己咎由自取,根本看不到一时的快乐与放纵背后,还潜藏着痛苦的深坑……”

世间最大的遗憾,不是“我不行”,而是“我本可以”。

所以,父母一定要明白:

孩子现在度过的每一个浑浑噩噩的日子,都是他梦想破碎的前奏,是他通向未来平庸人生的滑梯。

今天你给了他玩手机的自由与快乐,明天就会成为他痛苦与懊悔的根源。


只有父母能够成为

挡在孩子和沉迷手机之间的一道墙

平日里,我经常能在后台看见这样的留言:

“孩子爱玩手机,父母是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可就是没用啊!”


“手机我都不知道摔了多少个了,但孩子还是老样子,只要大人一不在他身边,他就又开始玩……”

然而,手机对孩子的伤害,原本是可以避免的。

作家刘娜讲过自己与儿子的故事:

在儿子小的时候,有段时间特别喜欢玩手机,还经常一个人躲在房间里和手机上的语音助手对话。

直到有一天,刘娜强行将手机从儿子手中夺了过来,跟他说玩手机会伤眼睛。

可儿子却哭着反驳道:

“妈妈,手机比你强多了,你只知道写稿子,我和你说话你都不理我。


我和手机说什么,它都回答我。”

也是这一刻,刘娜才意识到:

很多时候,不是手机夺走了我们的孩子,而是我们拱手把孩子推给了手机。

国外有一份数据统计显示:

中国人每天花在手机上的时间,位居世界第二,平均每天3个小时左右。

生活中,不少父母自己就放不下手机。

每天下班回到家,眼睛还一直盯着屏幕,嘴上说着“爱孩子”,可给孩子的,却是忽视与敷衍。

直到某一天,他们想让孩子远离手机时,才发现孩子已经中了手机的“毒”,深入骨髓。

我们总是不停地给孩子讲大道理,但却忘了:

孩子不会乖乖听从大人的话,他们只会模仿大人。

很多时候,正是教育和陪伴的缺失,“培养”出了沉迷手机的孩子。

父母,才是挡在孩子与垃圾快乐之间的那一堵墙。


教育无法重来

放下手机是父母最基本的自律

著名校长李镇西说:

“无论父母的工作有多么困难与复杂,请记住,还有一项更加困难、更加复杂的工作在等着您,那就是育人。”

发现孩子沉迷手机时,不是光靠讲道理、发脾气就可以解决。

想要让孩子远离垃圾快乐,父母一定要守好这三道防线:

  • 第一道防线,用现实中的爱和陪伴满足孩子

作为父母,我们要认清一个真相:

如今这些在钢筋水泥和电子屏幕中长大的孩子,远比我们小时候要孤独得多。

他们吃喝不愁,但缺少父母的陪伴,也缺少能够一起撒欢的玩伴,只能在虚拟世界里,寻找那种被关注、被需要、被肯定的感觉。

手机和游戏,就这样成了孩子孤独时的救命稻草。

所以,为了让孩子远离手机,父母不妨每天都抽出一些时间陪伴孩子,做孩子的成长伙伴。

带他爬山、打球;

有时间了,陪孩子一起四处旅游;

听孩子讲述自己的快乐和烦恼。

用爱和陪伴让孩子回归现实,给孩子的心灵注入兴趣和活力。

  • 第二道防线,用规矩和榜样的力量引导孩子

著名班主任王金战,曾带过一个55人的班级,最终,37人考上清华、北大,10人进入剑桥、牛津、耶鲁等世界名校。

而他教育的关键,就是以身作则,并且在执行规矩的时候不“双标”。

他女儿上高三时,大多数家庭的娱乐方式还是看电视。

但王金战却跟女儿约定好,女儿高三这一年,全家人都不看电视,并在电视上贴了一个封条,说要等女儿考上大学后才能“开封”。

到了大年初一,女儿跟王金战商量,说自己想去父亲的办公室学习,让妈妈在家看春晚。

于是,两人背上几包方便面就出门了,到了办公室,女儿复习,他写书,一直忙到晚上11点,才顶着漫天烟火回了家。

多年后,考上北大的女儿对父亲说:

那个春节是自己前17年人生中过的最难忘、最充实的一个春节。

同样的,想要孩子放下手机,最好的办法就是父母也少玩手机,最好不玩。

一个家庭里,父母是什么样,远比为孩子做了什么更重要。

父母的一言一行,才是孩子成长路上最好的标杆。

  • 第三道防线,用耐心和智慧接纳孩子

如果我们的孩子已经沉迷垃圾快乐了怎么办?

对此,主持人倪萍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她的儿子有段时间曾因为痴迷游戏,不愿去上学,倪萍便说:“好,你不要上学了,就在家玩游戏。”

一开始,儿子很高兴,不吃饭、不睡觉地玩。

倪萍虽然很着急,但她知道,自己一旦管了,教育就又失败了。

没想到几天后,儿子自己就觉得没意思,说想要上学了。

后来,儿子虽然还是会玩游戏,但却不再上瘾。

当孩子沉迷垃圾快乐时,相比打压、控制、殴打,更重要的其实是学着接纳孩子,和他一起在学习和娱乐之间探索出最适合自己的模式。

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乔布斯曾说:

“在生命最初的30年中,你养成习惯;在生命最后的30年中,你的习惯决定了你。”

所以,他从不让自己的孩子使用iPad,在闲暇时间里,都会跟孩子一起种花、做家务、饲养动物。

真正毁掉一个孩子的,不是电视,不是游戏,也不是手机。

而是不够自律的父母和撒手不管的教育。

很多父母感叹孩子离不开手机,是因为只做到了说教,却忘了言传身教才是最有效的教育。

那些痛恨孩子玩手机的父母,首先要痛恨的其实是自己。

而一流的父母,都懂得放下手机、率先垂范,将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的点滴。

并告诉孩子:

没有什么快乐,比自由主宰人生更加痛快,也没有什么力量,比自律和坚持更加强大。

点亮“在看”,和孩子一起放下手机,拥抱更高级的快乐吧。


*本文系男孩派原创,我家有男孩,成长交流平台,400万精英家长都已经关注我们。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仅供学习与交流,非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荐语:致力于提供家庭教育、轻松育儿的方法和建议,让你的孩子成为其他妈妈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教育
点击关注,为你解决孩子教育问题,省心省力轻松育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