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主创团·猪妈妈 来源 | 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ori)
家长群里一位妈妈求助:
她女儿初中成绩一直挺不错(中考数学还考了满分),顺利进入当地重点高中。
但令她不解的是,到了高中,孩子第一次月考就与之前成绩形成巨大反差。
150分的数学,只考了九十多,总分排到全班后20%。
一开始,她以为是一次意外。
可接下来几次考试,没有最低,只有更低......从此就再没及格过。 “没努力?早恋了?手机害的?
女孩儿高中后劲儿不足?......”
群里其他父母也炸了锅。
更有家长共鸣:自己也是初中成绩好,到高二就跟不上了。
确实,这样的情况还挺常见。很多孩子初中时是学霸,到高中就默默无闻了。
有的更是一步落,步步落......最后一蹶不振。
我们通常会认为是智力因素、缺少天赋、手机问题、早恋问题......
但一位从业多年的班主任老师和我聊: “这些原因,还都只是表象,孩子们其实很受伤——
有些孩子,你看他初中即使学得再好,即使学到拔尖,到了高中也很容易被其他孩子给比下去,甚至甩开几条街......这其实早就注定了。”
早就注定了?
这话虽有点绝对,但却给我很大启发:
很多孩子在高中能迎头赶上,或一直保持好成绩,这背后的能力,肯定是在初中,甚至更早,就建立了。
而有些孩子明明基础不差,甚至拔尖,却突然落后,怎么也追不起来,肯定也不是这一天两天的原因。
我们只有更清楚孩子的处境,才能理解、帮助孩子。
“高中跟不上”,有这4层原因
一、选拔标准不一样
初中和高中有什么区别?
我想最大的区别在于:教学目标。
高中之前是义务教育,社会有义务让每个孩子都顺利完成学业。
这个阶段课程设置非常基础,考试难度也不会太大;孩子这时还没经历过啥大风大浪,信心很足。
基本上是,只要习惯好、努力了,就能有好成绩。
但高中呢,是选拔教育。
在学习环境上,经过一轮大浪淘沙,好学生都汇集到一处,谁还不是曾经的“尖子生”?
在课程设置上,会更加专业深入,知识量、难度陡增。
考试呢,也以拉开梯度、选拔人才为目标——内容上,注重抽象性和实践性;形式上,阅读量巨大,还要求速度。
如果父母先前不注重孩子的思维能力、阅读能力培养,孩子没有宽广的知识面、好的理解力,如果遇到问题,不爱思考,思考不够深入,经常性半途而废,这个阶段就很乏力。
很多孩子也确实努力了,但一考试,就发现字都认识,但题读不懂;知识也都学过,但很难迁移运用......
简言之,你能适应得了这种学业要求上的转变,就能发挥优势,快速上升;如果适应不了,就会很快被刷下来。
非常“残酷”。
二、学习方法要求高
上了高中,很多孩子发现:以前屡试不爽的学习方法,怎么突然不管用了?
这是因为,初中阶段,很多学生用到的学习方法相对简单——以记忆、模仿为主;时间也相对充裕,对学习效率要求没那么高。
一道题,你是背会的、照做的、下死功夫的,还是一点就通、深入理解的,考试上根本体现不出来;老师喂着吃,和自己主动吃,差距也不大。
但一到高中就不一样——
课业繁重,时间就那么点。要能主动学习、主动思考,要能理解、举一反三,要能抽象、概括、综合运用。
孩子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学习的方式、方法;
不去提升效率,提高学习质量;
不去理解知识点,各学科之间的关系,与生活的联系;
不去思考这题是怎么来的,还可能怎么考......
就会一团浆糊。
这时,家长如果还寄希望催孩子背书、刷题、补课,就能赶上来,拿一个好成绩,已经不可能了。
三、心理层面难保障
当然,除了学业层面各种转变带来的挑战,情绪问题,对孩子的成绩干扰也很大。
高中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正在经历成熟前的动荡:
他们思维活跃,却容易偏激;情绪丰富,但很难稳定;精力充沛、内心积极,但行动上又迷茫、拖沓。
加之新的学习环境、新的同伴关系,也会占用很多心理“内存”;
如果同时还遭受成绩大跳水的巨大心理落差,怎么努力也无效的焦虑无助,家长老师不理解的痛苦煎熬,那积攒的情绪就可能集中爆发。
很多孩子从最初的憧憬高中生活,变得整天无精打采;从以前的乐观开朗,到一次考试失败就消沉很久......能量越来越低。
从课内到课外就是:注意力不集中,对什么都没热情,只爱玩手机,什么都和父母对着干......
无形中就又增加了学习难度、亲子沟通难度——陷入恶性循环中。
四、“雪球效应”最难扛
更可怕的是什么呢?
一个学校、一个班的学习资源虽然相同,也都是拥有一天24小时,但每一个人,每一天的学习效果,有着天壤之别。
有的孩子一节课45分钟,学习时间是45分钟;但有的孩子,一节课45分钟,(无法控制地)走神20分钟,又自责20分钟,最后真正学进去的可能只有5分钟。
关键是,这个结果还在“无限次循环滚动”,每一天都在累加。一次丢失的40分钟,会让后面的很多40分钟都跟不上、听不懂。
问题就会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最后让分层日益明显:好则扶摇直上,差则一泻千里!
很多高中孩子会在课堂上公然玩手机、睡觉,我们通常会认为,真是“懒”“没救了”。
但其实他们内心肯定比谁都煎熬。
在这之前,他们肯定曾下过无数次努力学习的决心,也用过各种各样的方法,但都被那个越积越大,滚个不停的“雪球”给压垮了。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也落后了,如果他还在尝试努力,如果他还在坚持学习,请一定要抱抱他:
“妈妈/爸爸了解你经历了什么,真的很不容易,辛苦了。”
帮孩子“赶上去”,可以3步走
理解孩子的困境,不让他独自承受,这是首要的。
那接下来,还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孩子顶住“雪球”,甚至慢慢“赶上去”呢?
这个3步走的思路大家可以参考:
第一步:复盘
“复盘”来自围棋术语。是指在一盘棋结束后,回顾分析整个过程,以便找到问题,或提炼出可迁移的方法或原则,为未来做指导。
这一步,在生活、学习很多方面都适用,且必要。
1、回顾收集信息
选一个时间和孩子深入交流。
(“学习”这个问题很大,可以分很多次复盘。
每次复盘前,和孩子一起明确本次复盘的目标:是找到问题?提高成绩?改进学习方法?还是解决某个具体问题?)
你可以从询问孩子对高中学习的感受开始:
班里老师/同学怎么样?有没有什么不适应的地方?哪些科目学起来轻松,哪些变困难了?......
孩子的感知和实际情况可能有偏差(很多孩子习惯否定自己),这时候,你们还可以一起翻翻课本、笔记、作业、测试卷,看看学习的时间记录,听听老师、同学的反馈等等。
以此了解孩子的真实学业情况(课程难度、课堂感受、作业/测试情况、学习方法、时间分配等)、心理状况(压力、困扰、情绪波动大的情形/事件、排解方法等),以及对自己的评价、预期等。
2、分析问题及原因
复盘时,注意还可以和中学时做对比,帮孩子理解初高中学习环境、学业要求、心理环境等的变化——
哪些感受好,现在依然好,是因为做对了什么?接下来这些经验还能怎么用?
哪些感受不好,以前是什么情况,现在是什么情况,引起变化的原因可能是什么?(追溯到根本原因)
3、记录并制订计划
这时,我们已经能基本锁定现阶段孩子的具体困难、主要矛盾(注意区分主、客观因素,抓那个我们能改变的),接着就是思考接下来该怎么做?
记得每一次复盘后,要形成文字记录——将复盘的过程和结论都要清晰地写下来,便于及时回顾,不断调整。
这样的复盘,一要注重氛围,二要定期开展。
让它成为孩子面对问题时的一种方法、习惯,也成为你们之间深入沟通、协作的一种“仪式”。
第二步:调整
复盘之后,孩子通常会很有热情制定学习计划。
但这之前,你们还可以先确认一下,是否做好了这两个调整:
1、心态调整
重点问问自己:我能否接受自己/孩子这次的改进计划依然会失败。
很多时候,孩子对自己有情绪(羞愧、自责、自我怀疑),我们对孩子有情绪(愤怒、失望、责备),都是因为,我们总抱着一种高期待,给自己/孩子定很高的目标,认为努力了就该有回报,如果“失败了”就是我不行/孩子不好。
这是反常识、反规律的。
我们要抵达成功,就必须先做好迈很小很小的步子,越过一次又一次失败的准备——这才是成事者的心态。
如果你和孩子还没有一颗“平常心”,可以先做一次“绝境”想象: “你/孩子现在已经失败了,你们一直困在目前的这种糟糕状态里,结果考得一塌糊涂,所有想上的好大学都报不了。你脑袋里可怕的想象——别人的嘲笑、比较......——通通成了现实。你很痛苦,你只能接受自己/孩子就是这样一个普通人......但这又能怎么样?
然后,现在突然有了一次机会,原来你还有点时间,你还可以做一些有限的努力。如果你没做,你也不亏,但是你做了,你的结局就有机会改变......从现在起,你想做点什么?”
这样,你/孩子才能更清楚自己的定位和方向,才会发现,原来从现在开始的每一点进步,都值得庆祝,都是你们赚到的!
2、目标调整
当有了这样的心态之后,你再和孩子一起来审视目标:
这时,你们的参考标准就不再是想当然的,“初中时就能考到x名,现在也一定要上”。而是更客观的,“下一次,我达到X,我对自己的进步就是满意的。”
慢,即是快。
相信这一点,你和孩子才能减少不必要的“情绪内耗”。
第三步:提升
当然,光有好心态和合理的目标还不够。
人是不可能用同样的自己,去换不一样的未来的。
孩子想要赶上去,至少还要做这三方面的提升:
1、方法提升
任何科目的学习无非就两种:一个是知识类,一个是做题技巧类。
先分清,一个一个来。
比如,知识类没搞清楚前,你就别先着急去刷题。先回到课本去把基础知识点吃透。
不是死记硬背,而是找一本教材解读类的书,看要掌握的知识点是什么?做例题,思考会怎么考?怎么延伸?和其它知识点以及实际生活的联系是怎样的?
自己哪方面背景知识欠缺,理解不了,补一补。尽可能在科学记忆的同时形成知识图谱。
当基础知识都掌握好了,你再去见题型——熟练度不够,加量;难度不够,往上升。这样针对性练习,效率才能高。
2、效率提升
高中时间紧迫,孩子越想得多,就越行动不起来,总觉得来不及了。
有一个方法可以让孩子不多想、立马行动起来,就是:不开计时器不学习。
让孩子坚持一套流程:
计时——写作业/完成一个学习项目——休息5-15分钟(循环,注意计时休息不能省)
别看这个做法简单,它其实是被公认有效的“番茄钟工作法”,能帮助人摆脱拖延,清除杂念,保持专注。
3、思维提升
当然,即便做了这么多,你还是会发现:孩子时间花了,好方法用了,为什么成绩还是不见好?
这有可能是他们在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要知道,精神高度集中的思考,远比工工整整的笔记有效。
想要成绩好,一定要从用“心”学,改为用“脑”学,多练习深度思考。
比如,在做练习错题时,加入理解、总结的步骤:
我怎么错的?为什么这么解?
每一步用到的知识点是什么?
为什么要用这个知识点?
这个知识点还能怎么用?
什么情况下我要想到用这个知识点?
......
学习是“难”的,落后是“痛苦”的。
但这些“难”和“痛苦”,是有价值的。
当我们勇敢面对它们时,即使收获的不是学业上的进步,也会是人性、品格上的历练。
愿每个处在学业低谷的孩子,都能迎来这个阶段最大的成长。
*作者:猪妈妈,自由撰稿人,学习型妈妈,中国青少年研究会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另有网名,宝藏猪妈妈。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百万父母关注的育儿平台,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资讯,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让持续地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
作者 | 主创团·猪妈妈 来源 | 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ori)
家长群里一位妈妈求助:
她女儿初中成绩一直挺不错(中考数学还考了满分),顺利进入当地重点高中。
但令她不解的是,到了高中,孩子第一次月考就与之前成绩形成巨大反差。
150分的数学,只考了九十多,总分排到全班后20%。
一开始,她以为是一次意外。
可接下来几次考试,没有最低,只有更低......从此就再没及格过。 “没努力?早恋了?手机害的?
女孩儿高中后劲儿不足?......”
群里其他父母也炸了锅。
更有家长共鸣:自己也是初中成绩好,到高二就跟不上了。
确实,这样的情况还挺常见。很多孩子初中时是学霸,到高中就默默无闻了。
有的更是一步落,步步落......最后一蹶不振。
我们通常会认为是智力因素、缺少天赋、手机问题、早恋问题......
但一位从业多年的班主任老师和我聊: “这些原因,还都只是表象,孩子们其实很受伤——
有些孩子,你看他初中即使学得再好,即使学到拔尖,到了高中也很容易被其他孩子给比下去,甚至甩开几条街......这其实早就注定了。”
早就注定了?
这话虽有点绝对,但却给我很大启发:
很多孩子在高中能迎头赶上,或一直保持好成绩,这背后的能力,肯定是在初中,甚至更早,就建立了。
而有些孩子明明基础不差,甚至拔尖,却突然落后,怎么也追不起来,肯定也不是这一天两天的原因。
我们只有更清楚孩子的处境,才能理解、帮助孩子。
“你/孩子现在已经失败了,你们一直困在目前的这种糟糕状态里,结果考得一塌糊涂,所有想上的好大学都报不了。你脑袋里可怕的想象——别人的嘲笑、比较......——通通成了现实。你很痛苦,你只能接受自己/孩子就是这样一个普通人......但这又能怎么样? 然后,现在突然有了一次机会,原来你还有点时间,你还可以做一些有限的努力。如果你没做,你也不亏,但是你做了,你的结局就有机会改变......从现在起,你想做点什么?”
荐语:致力于提供家庭教育、轻松育儿的方法和建议,让你的孩子成为其他妈妈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