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利润60多万元!他从广州辞职回家做了这件事

时事   2025-02-10 17:01   广东  
图片
编者按:“稳”见高质量,扬帆再启航!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前后,南都、N视频推出特别策划——《“稳”见高质量》,从广东外贸稳、就业稳、信心稳等多个角度,以生动案例讲述各领域如何以新作为,深入把握“稳”与“进”。

新春的岭南大地,浓浓年味尚未散去,各地一派新气象。韶关蜂农走进山里直播卖蜂蜜,吸引了不少新客户;百年老铺东莞日兴糖果店,拍照打卡的顾客络绎不绝;原本销售一空的年桔地,又被新苗填满。

2月5日召开的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到,“我们要坚定信心,久久为功,抓住用好一切有利条件,把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值此之际,南都、N视频记者对话扎根广东这片沃土的生意人,讲述他们对乙巳蛇年的信心与期盼。

韶关养蜂青年赵艳君的蜂场扩增至10个,“直播带货将是新起点、新机遇,现在的回头客越来越多”;多年积累的稳定客源,让日兴糖果店主许志敏更有信心,“我们计划创新产品,推出和冬瓜相关的养生糖”;去年的好销量让年桔种植户梁钜东胸有成竹,“顾客预订了新一年的年桔,让我们提前留好”。

图片
赵艳君正在收集蜂蜜。

蜂农创业利润翻倍

春节期间,韶关的深山里,一名小伙子正忙着直播带货。他就是返乡养蜂青年赵艳君,曾在2023年登上新加坡《联合早报》。其中提到,回乡创业后,赵艳君利⽤做电商的资源,帮助当地农⺠打开产品销路。
报道回顾
广漂小伙决定回村养蜂!10年带领乡亲致富

他原本在广州一家公司从事电商运营工作。2015年辞职回到家乡罗坑镇。“我离开广州不是因为工资待遇问题,罗坑镇拥有茶叶、蜂蜜、香菇等很多优质农产品,但很多人并不知道,我希望将它们推广出去,同时实现我的创业梦。”

如今,赵艳君的蜂场已经增加至10个,有约2000箱蜜蜂。他告诉南都记者,2023年利润有20多万元,2024年达到60多万元,生意更好了。

随着蜂场规模越来越大,回头客也越来越多,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积累起赵艳君对未来发展的信心,“今年销量应该会增长更多些,预计能在2024年基础上翻一两倍吧。”

他告诉南都记者,2025年,直播带货将是他新的发展方向。除了请人带货,他自己也尝试转型做主播。为此,去年开始,他就曾前往广州、韶关翁源等多地,向做直播的朋友取经,学习主播、中控、运营等经验。

他相信,这将是新起点、新机遇。

春节假期结束,广东各地的小生意迎来了“开门红”。

“春节也有老顾客来问什么时候营业。”大年初七,王伟群的猪脚饭店开门迎客,客流仍像往常一样。不大的店内外摆着八九张矮矮的圆木桌,客人们进进出出,只为享用一碗美味的猪脚饭。

这家不起眼的小店,曾在海外社交平台YouTube上走红。一条“广东揭阳75岁大爷卖猪脚饭”的探店视频,浏览量超百万。视频中的大爷正是王伟群,是揭阳市揭西县棉湖镇人,已经卖了50多年猪脚饭。
报道回顾
揭阳猪脚饭大爷,火到海外!

王伟群明显感觉到,近两年来,店里的客人变多了,有些客人甚至扛着设备来吃猪脚饭,“我们在做,他们就凑近拍,发到网上‘火了’,好多年轻人都是看了视频来店里吃的”。店里还有不少吃了十多年猪脚饭的老顾客。

图片
王伟群夹起出炉的猪脚。

随着生意有起色,前些年,王伟群的两个儿子还各开了一家分店。节后营业,儿子王昌盛的分店里也忙得热火朝天,“生意还不错,每天都能卖完。”

年桔,是岭南地区独特的年味。新春佳节,家家户户买年桔,期盼新年大吉大利。春节假期刚过,佛山顺德陈村的年桔地里,新苗已迎风摇曳。

“因为去年卖得好,有顾客直接预订了新一年的年桔,让我们提前留好。”陈村镇年桔协会副会长梁钜东告诉南都记者,刚过大年初一,他就忙着在年桔地里种植新苗,“大概在正月十五前,地里就差不多能全部填满了。”

去年种植面积有所扩大,年桔仍销售一空,这让他对2025年的生意更有信心,“大家对年桔的需求不会减少”。

家族传承底气更足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他们的信心与底气,源自长年累月的传承与积累。

春节假期已经结束,广东各地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仍在火热进行。佛山南海狮山颜峰社区一座三层小楼,是65岁的佛鹤狮扎作大师叶竞循的工坊。

图片
叶竞循的工坊场景。

叶竞循制作的佛鹤狮头仅4至5斤重,比传统佛装狮轻便了近一半,同时又保留了南狮制作夸张,神采飞扬的特点,深受消费者追捧。这样的佛鹤狮不仅覆盖国内省份,还远销至菲律宾、法国、美国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报道回顾
约4000元/只!年前爆单,他们忙坏了

从清末起,叶竞循一家三代均以狮艺制作为业。上世纪70年代,叶竞循在父亲的带动下开始接触扎狮工艺,当时他才十多岁。

随后,他们在颜峰社区设厂经营狮鼓皮加工、狮头制作、狮艺用品等,叶氏兄弟因此成为南海小有名气的狮艺制作高手。

上世纪90年代初,为适应现代高桩狮的发展需求,叶竞循开发出兼具佛装狮和鹤装狮特点的新品种——佛鹤狮。

万贡学是东莞昌华狮鼓麒麟龙狮制作工坊的创始人,他的客户覆盖了中国香港、新加坡、美国等地。有意思的是,来自河南信阳的他,1997年只身前往佛山拜师学艺,师父正是叶竞循的哥哥。

来自英国龙形体育总会的李世杰与万贡学相交20年。“我们经香港师叔伯介绍认识万师傅,现在武馆每年都会找万师傅定制一至两只狮头。广东醒狮价钱公道,质量越来越好。”李世杰告诉南都记者。

汕头街头,春节民俗表演万人空巷。餐馆内,热气腾腾,牛肉丸在锅中翻滚,随后被漏勺捞至碗中,食客大快朵颐。工厂内,工人将历经无数次捶打的牛肉丸打包装袋,有的送往上海、杭州、金华等地,有的发往泰国、新加坡等国家。

线上直播间,汕头牛肉丸销售火爆,销量破十万的不在少数。

“过年期间,丸子销量相较于平日会更好。”汕头市金派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耀宏向南都记者介绍。其公司拥有潮汕李老二、达濠李老二、濠美味等品牌。

李耀宏向南都记者估算,2024财年公司营收近3亿元,其中牛肉丸单品占比可能达到1/4。

图片
李耀宏正在捶打制作丸子。

1973年出生的李耀宏是家中老二,自小耳濡目染,十二三岁起便帮着家人做丸子。因为家庭作坊人手有限,起初他只能接一些亲朋好友的订单。

1991年,摆摊两年后,李耀宏在达濠海旁路中心市场租下了一个不到6平方米的店铺,取名“李老二”。

发展至今,潮汕李老二已成为一线火锅品牌的供应商,并通过经销商合作伙伴及自有门店销售,在深圳布局连锁店。

从一个门店到十来个门店,从老工厂到新工厂,目前李耀宏的公司产业园占地面积已有28亩,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配套自动化、智能化设备的生产车间、研发中心、产品检测中心,包含两栋4层生产车间及一栋4层冷库,拥有26条自动生产线及4台速冻螺旋机。
报道回顾
营收近3亿元!汕头一企业:正忙着发奖金

研制新品开拓市场

展望新年,“创新”仍是大家口中的关键词。即使是一盆年桔、一颗糖果,也能在创意中焕发新光彩。

佛山陈村年桔具有悠久的历史。作为“桔二代”,梁钜东在传承佛山年桔文化的同时,也对未来的发展有更多探索。

他带头组建了“桔场时光”年桔文化传承团队,打造“桔场时光”创新基地。基地墙壁上的展板记录了一路走来的创新尝试:打造年桔农耕体验基地、开展年桔传承研学课程、开发陈村年桔衍生品、策划年桔文化周、推动助农惠农行动等。
报道回顾
爆单!“今年收购价涨了约1元”!广东人过年都会买

图片
梁钜东正在整理年桔。

他还开发出多款年桔周边产品,例如年桔果干、香水、吐司等。“我们希望不局限于传统的年桔产业,而是向其他产业发展。目前我们刚刚起步,仍在摸索打磨,还要坚持开拓这个市场。”

“传统年桔盆栽生意已经比较稳定,我可以留一部分时间去创新。”梁钜东告诉南都记者,2025年,他计划继续开发小型年桔盆景的创意造景,让年桔盆栽适应更多场景,开拓年桔的销售渠道。

“敢于创新是很好的。”对此,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研究员黄永敬表示认可与鼓励,“老一代果农的想法可能形成了固定模式,年轻人进入农业产业后,想出了很多创新的好点子,我们鼓励让产品多元化,发掘新价值。”

在东莞,有家卖糖冬瓜、糖莲藕、糖萝卜的百年老店。

“糖冬瓜寓意‘顺顺利利、一马平川’,糖莲藕是‘佳偶天成’,糖萝卜代表‘红红火火’,都是为了图个好彩头!”大年初八,刚开门的东莞日兴糖果店里人流络绎不绝,店主许志敏告诉南都记者,“最近很多顾客特意来店里买糖冬瓜,拍照打卡”。

店主许志敏笑着告诉南都记者,过完年,他们又马不停蹄地制作新糖了,“年后的一两个月,糖冬瓜的需求还是比较高,我们要提前准备。”

他关注到糖果行业的新变化:近年来,人们对“甜”的需求有所降低,“健康从口入”成了糖果的新附加值。

图片
日兴糖果店。

“这百年间,我们保证基本的制作工艺得以流传。不过,因为现在的顾客可能没有过去那么爱吃太甜的东西,所以我们尝试用黄冰糖代替白糖,给糖冬瓜增添一些新的风味,或者在配比上减糖,适应大众口味的变化。”许志敏向南都记者强调,“但核心的技术没有改变,且坚决不添加防腐剂。”
报道回顾
突然火了!不少潮州人熟悉它

新年,日兴糖果店将向养生赛道探索。“我们计划推出一些和冬瓜相关的养生新产品,例如冬瓜红糖茶块,是无任何添加的,客人用水冲泡即可饮用。”许志敏说,“我们也会听取客户的意见,研究探索如何创新。”

2024年,日兴糖果店的销量比2023年更好。“我们的客源比较稳定,有稳定的需求,今年我还是有信心的。”

南方都市报(nddaily)、N视频报道
《“稳”见高质量》专题报道
总策划:戎明昌 刘江涛
执行策划:王佳
统筹:南都记者 向雪妮
主笔:南都记者 韦娟明
本期采写:南都记者 敖银雪

 ▊ 南都君特选(戳下方标题)
图片

图片



南方都市报
南都,换一种方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