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关注
上方公号内回复 999 有惊喜
推荐关注
开出这样的名单可能会过于冗长:柏拉图、薄伽丘、哥白尼、笛卡尔、帕斯卡尔、斯宾诺莎、牛顿、伏尔泰、康德、贝多芬、叔本华、安徒生、克尔凯郭尔、荷尔德林、尼采、卡夫卡、维特根斯坦、萨特……其中尤以哲学家见多。
大哲学家选择独身有很多原因,而最主要的是观念、性格和生活使然。对人类而言,独身并非一件好事,当然也绝非坏事,但对已经在这条路上走完了一生的孤独思想者来说,这样的选择是惟一的。
有人曾说:有思想的人注定孤独。
这些大哲学家们虽终生未娶。但,人类思想的天空中正是这些伟大又孤独的先哲为我们奠定了今天的观念底层,我们使用的概念,思考的范式,都受惠于他们。
正是他们这一群偏执的有思想的人,才是这个社会的清醒者,是现实问题的第一反思者。
▌摆脱女人的尼采
尼采的声音“重估一切价值”至今仍回荡在哲学的天空,但他对女性的看法却显得偏狭和残忍。
他说女人是“多么危险的、鬼鬼祟祟的、潜行的小小食肉动物”;爱情的基础是“两性之间不共戴天的仇恨”、是“一对灵魂的贫乏”;结婚“终结了短促的疯狂,代之以漫长的愚蠢”。
对于他自己的独身选择,他解释道:作为一个哲学家,我必须摆脱职业、女人、孩子、祖国和信仰而获得自由。
▌孤傲的维特根斯坦
孤傲、忧郁和深刻的怀疑于哲学家是常见的,而这样的性格在婚姻世界里并不受欢迎。维特根斯坦就是这样一位怀疑一切、拒斥一切的哲学奇才。
他悲观、易怒、难以接近,对自己苛求又用同样的准绳要求他人。他认为自己所处的时代是没有前途的,很自然,他不会接受更没有前途的爱情。
维特根斯坦哲学是从数理逻辑起步的,而后者正是欧陆理性主义哲学与英美经验主义哲学的完善结合,它试图通过一套严密的符号逻辑系统推出整个宇宙和人类的真理。这是科学主义的最大妄想。
维特根斯坦一辈子都沉浸在这个妄想之中,直至晚年才稍稍醒悟过来,从而提出了“游戏”的理论。
▌叔本华和他的“世界灵魂”
在性格上极端怪异的哲学家是叔本华,一个野兽般的天才。他前额宽阔,两眼间距宽到不能戴眼镜,满头卷发愤怒地披着;他似乎与整个世界格格不入,没有家庭,没有朋友,尤其仇视女性。
叔本华总在餐前摆出一枚金币,只要饭店里的客人不谈论女人,他就把金币投入济贫箱,但始终未能如愿。
他说,「一个理智的男人不可能做谈恋爱这样的蠢事」,因为结婚意味着战争和要求。晚年时叔本华的悲观哲学声名大振,仰慕者络绎不绝,但他只与心爱的狗在一起,这条狗被取名为“世界灵魂”。
▌只爱自由的康德
康德是另一番情况,他自幼厌世,虽金发碧眼,面色红润,但身高仅得1.57米,双肩高低不一,精神脆弱,十分敏感。康德一辈子没干过别的,除了读书,写书,就是教书。
观其一生,从来没有一个女人是“康德的女人”。这只与康德有关,与女人无关。康德经常与美女促膝谈心,研讨美食,斗牌沙龙,观看戏剧,欣赏音乐。康德说:“当我需要女人时,我养不起她们;当我养得起时,我不需要了。”
自由,是康德最重视的基础价值。康德哲学中,自由是知识、道德、法律和美的前提。他说:“人不可能被判为奴。他只能自认为奴!”、“自由不是为所欲为。自由是可以不做违心之事。”
“爱情诚可贵,自由价更高”,也许在热爱自由的康德眼中,婚姻是束缚他的东西吧。
▌恐婚的克尔凯郭尔和卡夫卡
还有一些哲学家因为特殊原因而选择了独身。比如克尔凯郭尔和卡夫卡。
克尔凯郭尔和卡夫卡都有结婚对象,而且已经订了婚,他们在婚姻世界的门前颤栗着,无法前行。
恐惧来自责任、道德、古老的罪恶感,以及对纯粹精神生活的殉教式的渴求。一个不能像常人那样生活的人(卡夫卡说他一生都是作为死人活着的),他无法践行婚姻许诺中的幸福,放弃是惟一正确的选择,尽管沉重。
克尔凯郭尔在与蕾琪娜解除婚约后写道:“我相信自己是要被献祭的,因为我理解我的痛苦使我得以创造性地钻研有益于人的真理。”卡夫卡写得更明白:作家是人类的替罪羊。
▌婚姻与社会
人类的延续是通过两性生殖来实现的,这是大自然千古不易的神圣法则。而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人类的生殖又往往以婚姻的形式表现出来。换句话说,文明社会中的个人一般通过婚姻的形式来完成“人的生产”,亦即“种的繁衍”的光辉使命。
简而言之,婚姻既是两性之间的一种神圣契约,也表征着个人对社会、人类整体的一种神圣责任。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假如人人拒绝婚姻,那么人类社会将是一个什么样子呢?
首先无疑将是人的缺乏乃至灭绝,而没有了人,一切都将无从谈起;其次,即使像原始社会那样,没有婚姻,繁殖照样进行,人类的一切秩序、一切道德规范也都将被彻底颠覆,而所谓美好的爱情、神圣的父母之爱、温暖的天伦之乐也都将一去不复返了。
这样的一幅场景,恐怕是尘世中的我们都不愿意看到的吧?这就从反面说明,婚姻是个人跨入人类社会的一扇必经之门,否则他将冒不为人类社会所接纳的危险。
然而,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伟大的人物拒绝迈入婚姻的门槛!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情?他们敢如此冒天下之大不韪,究竟是被一种什么力量所驱使?抑或有什么难言之隐?
因此,我们的态度是,对每个哲学家独身的原因、过程进行具体分析,挖掘、阐释其生命型态的别样之处,让读者去感味,让社会来评说,因为我们认为,对于哲学家(以及常人)这样一种复杂的独身现象,轻易否定或者肯定都是轻率的和最要不得的。
独身哲学家首先是一个哲学家,其与众不同的哲学思想当然是其独身的本质所在,而导致其独身的另外一些因素(社会的、生理的、家庭的)只能是一些非本质的东西。
因此,哲学家的独身是形而上的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