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之光|我国应用光学事业的开拓者——龚祖同

学术   2024-11-10 09:00   吉林  

120年前的今天(1904.11.10),我国著名光学专家龚祖同出生于上海市川沙县。作为中国应用光学的创始人之一,中国应用光学专家的杰出代表,在他的领导下,我国成功地炼制出第一炉光学玻璃、拉制出第一根光学纤维。龚祖同还是中国高速摄影和光子学的创始人,参与创建了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

光学仪器的制造离不开光学玻璃,但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光学玻璃只能依赖国外高价进口,因此龚祖同立志要为国家制造出各种光学玻璃。

1940年,龚祖同在同学的帮助下,在上海创办了一家小型光学玻璃试验工厂。有一天,他刚要往工厂去,突然有几个特务把他绑走。他们给龚祖同安了个“跟内地勾结,购买军火”的罪名。在亲戚朋友的多方营救下,他才脱险获释,可是工厂遭到查封,制造光学玻璃的试验被迫中断。抗日战争胜利后,龚祖同满怀希望地跑到秦皇岛,准备接收日本一家光学厂继续光学玻璃的试制。然而内战爆发,又使刚刚开始的试验停止了。龚祖同在等待!

待到新中国成立,龚祖同试制光学玻璃的愿望才得以实现。应王大珩的邀请,他来到中国科学院仪器馆开展光学玻璃研究。科学家们先是以长春铁北的大烟囱为基础,修建了烧制玻璃所需的炉窑,之后建起了配套的煤气厂,搭建起光学玻璃的熔制车间。这些都是熔炼我国第一炉光学玻璃的硬件基础。

然而,在当时简陋的条件下,熔炼光学玻璃困难重重:熔炼炉料缺乏、熔炼工序复杂,还有光学玻璃配方、退火测试的关键技术突破等众多问题。为了试制成功,科学家们自力更生、攻坚克难。“日夜生活在炉旁”是那时候参加光学玻璃试制工作的人们的真实写照。在光学玻璃烧制过程中,要对玻璃液进行24小时不间断搅拌,直到玻璃液烧制完成后冷却。有时一炉光学玻璃熔制成功需要数月,这段时间里,玻璃熔炼炉旁边不能离开人,工作人员需要三班倒才能跟上工作的进度。

1953年春节,中国第一块光学玻璃终于诞生。看着透明晶亮的玻璃,回顾十年来为它奔波的艰辛,龚祖同的眼眶里泛出激动的泪花。

在以后的岁月里,龚祖同组织和指导了我国第一台电子显微镜、第一台红外望远镜、第一根光学纤维、第一台高速摄影机的研制工作。龚祖同研制的高速摄影机,曾成功地拍摄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的珍贵技术分析资料。

1978年,龚祖同参加在东京召开的第13届国际高速摄影与光子学会议。会上他宣读了《使用自聚焦微透镜陈列与高速被转镜获得高速摄影》的著名论文。到了周末,参加会议的同行结伴游览宇宙博览会,龚祖同却独自前往大阪参观天文台。归国时,他购买的唯一一件东西是一本《和英辞典》。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80多岁高龄时,龚祖同又投身光子学的研究,还指导了当时国内最大的2.16米直径天文望远镜的研制工作。逝世前一年,还两次来到上海为青年光学工作者讲课。

1986年6月26日,龚祖同走完了人生的最后旅程。身后,这位曾担任过陕西政协副主席、中科院西安分院副院长的浦东人,留下了《高速摄影信息论》《自聚焦(变折射率)纤维在高速网格摄影中的应用》等数十篇论文和专著。他在光学领域里的伟大建树,谱写了中国科学史的光辉一页!




供稿:赵   智

编辑:殷宝怡

初审:秦广明

复审:殷宝怡

终审:王玉凤




电话:0431—81970000

官网网站:www.ccostm.com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永顺路1666号


长按指纹>识别图中二维码>添加关注


长春中国光学科学技术馆
长春中国光学科学技术馆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光学专业科技馆,以“科技之光•引领未来”为主题,具有光学知识普及教育、光学发展史展示、光学科技成果展示、光学科技合作交流职能。展览教育用房面积9031平方米,于2017年2月正式对公众开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