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之光|一根光纤改变人类生活:“光纤之父”高锟

学术   2024-11-04 09:24   吉林  

光纤,本世纪最重要的发明之一,人类网络信息社会的基础,因为有了光纤我们才可以在互联网的世界里畅游,享受信息高速公路带给我们的各种便利。提起光纤,我们就不得不说起一个人,他便是“光纤之父”高锟。

1933年11月4日,英国华裔科学家高锟在上海市金山区出生了。

 高锟出生于书香门第之家,祖父高吹万是晚清诗人和革命家,父亲高君湘是一名律师,父亲用宝剑的古称为其取名,似乎为他未来的科研道路埋下了伏笔——从磨砺之中向世界展露锋芒。

幼年的高锟虽然调皮,却已经流露出对科学的痴迷,常常做出惊人之举。当时,高锟一家住在上海法租界的一座三层洋房中,家里的阁楼便成了他萌发科学梦的温床。他痴迷化学,曾尝试自制炸弹:用红磷粉和氯酸钾混合,加上水调成糊状,再掺入湿泥内,搓成一颗颗弹丸,待风干之后往街头一扔,即刻发生爆炸。惊得左邻右舍惊慌失措,幸好未伤及路人。后来,他又迷上了无线电,用四处收集的电子器件成功拼装出了一台真空管收音机。

 1949年,15岁的高锟随家人移居香港,入读圣约瑟书院。1951年高中毕业后赴英国学习,于1957年取得英国伦敦大学电子工程理学学士学位。1966年,高锟在国际电话电报公司(ITT)任工程师期间,发表了题为《光频率介质纤维表面波导》的论文,首次提出了利用低损耗玻璃纤维来实现远距离光通信的理论基础,并预言了制造通信用超低耗光纤的可能性。他提出,利用石英基玻璃纤维,可进行远距离高信息量的传送。高锟指出,以一条比头发丝还要细的光纤代替体积庞大的千百万条铜线,可用以传送容量几近无限的信息,他计算出如何使光在光导纤维中进行远距离传输。

 起初,由于玻璃纤维材料的损耗率过高,无法实现远距离传输,高锟的理论并未获得认同,更有媒体嘲笑他“痴人说梦”。但他并没有放弃,继续研究及改良技术。直到基于这一理论的第一代商用光纤通信系统在20世纪80年代初(1980-1981年左右)正式投入使用,他才因此获得“光纤之父”的美誉。1987年,高锟回港出任中文大学第三任校长,期间创立了信息工程学系,直至1996年退休。退休后,高锟生活较为低调。2003年,高锟因反应迟缓而就医,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症。2009年,高锟于76岁时获颁诺贝尔物理学奖,表彰他“在纤维中传送光以达成光学通讯”的开拓成就。此时,距离他首次提出光纤通讯理论已有四十多年。

高锟曾言:“做事固执,冥顽不化,可能不是个好品质,但所有的科学家都应该固执己见,一旦认准的路,就要百折不回走到底,撞上南墙也不回头,否则的话,你永远不会成功。”可以说,没有光纤,就没有互联网时代。这一划时代的伟大发明,掀起了一场人类通信技术的革命。

2018年9月23日,高锟在香港逝世,享年84岁。




供稿:姚   爽

编辑:殷宝怡

初审:秦广明

复审:殷宝怡

终审:王玉凤




电话:0431—81970000

官网网站:www.ccostm.com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永顺路1666号


长按指纹>识别图中二维码>添加关注


长春中国光学科学技术馆
长春中国光学科学技术馆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光学专业科技馆,以“科技之光•引领未来”为主题,具有光学知识普及教育、光学发展史展示、光学科技成果展示、光学科技合作交流职能。展览教育用房面积9031平方米,于2017年2月正式对公众开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