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我是苏苏~
这个长假,没出远门,带着孩子到了离家10km的农家乐,那里有竹林,有清澈见底的溪流。
自己带了泡好茶,租了个50块的茶位,小孩玩水,大人喝茶,放空,就这么度过了半天。
回家后,婆婆问我儿子,今天去哪里玩?他说,去大海。
姐姐急得大叫,那不是大海,是小溪!
我噗嗤一笑,问,那是海岛好玩还是小溪好玩?
我儿子一点都不犹豫:今天的好玩。
果然孩子都不关心去哪里玩,哪里有水,有沙子,有游乐场,哪里就是天堂。
上个月去海岛,花了很多钱,结果三点一线,酒店-自助餐厅-沙滩,直径距离不超过一公里,因为有沙子玩,孩子吃饭也不上心了。儿童价也要139的自助,他们就吃了点薯条和水果。
说不心疼,才怪。
说到自助餐厅,这个假期陪着三波老人,吃了三顿素菜自助,每位盛惠20元。
先是陪了我奶奶,然后是我爸妈,最后是我公婆,大家用餐都很开心。可以吃到新鲜的蔬菜和很多品种的粗粮,实惠,新鲜,选择多样化,成年人的胃很喜欢。
从满足层面上来讲,丝毫不亚于269一位的自助。
然后我发现,这种餐厅好火啊,11点半就两层楼满位了,都是拖家带口,也不乏很多游客胡吃海喝后跑来清肠胃。
以前那种29.9一位的旋转小火锅,我吃过一次觉得很膈应,食材差,口味一般。最重要的是,吃上一顿总觉得心里很委屈。
但这次,我留意到大家的表情很坦然。我妈说太便宜了,味道也不错,还好没去吃那个牛排自助。
不管怎么样,这股消费降级的风还是吹到了我们身上。
以前放假,我们一大家子固定会去一个餐厅聚会,10个人一顿下来没3千搞不定。一个大厅一百多桌,还不包括包厢,每次去都是爆满,晚了要排位。
每次去,我都感叹国人还是不差钱。
这两年经济行情一般,大家手头上的钱都紧巴巴的,但从奢入俭难,每次有聚会有宴请,一时之间还是落不下面子退而求其次。
这次突然发现,大家其实心里还是挺理性的,有钱就吃好点,钱难赚就吃差点,一点都不丢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家也意识到了,吃多吃好,其实是一种负担,但凡脾胃运化不了,都白搭。
学会去感受,懂得知足,更为重要。
最近刷到了很多包包直播间,都是15/20/25一个,69.9就算是顶贵了。
主播一边哭惨说同行搞我,很快又换了个脸说自己品质好做了多少年,不是你想搞就能搞的,待会又变脸,骂助理为什么这款包链接没有做。
手上的刀没停下,一个个包装盒迅速划开,报价这个20。
链接亮起了,又秒变灰。
气氛紧张极了,好像不剁手就对不起自己。
我跟风买了几个,其中一个已经到货了,15块,是挺便宜,但广州上下九、十三行到处都有这种货,平时路过你也不会瞧一眼。
后来我又刷到了几个类似的博主,话术差不多。在线都有几万人,我算算,这一晚上下来得卖不少货。
于是果断把没发货的包包退款了。
很有意思,大家好像都在比谁自己东西买得便宜了。都在说自己消费降级了。
然后 ,往往又陷入了假需求的陷阱里。
你需要那么多个包包吗?很显然并不需要。
但因为够便宜,款式又多,买十个的钱,还不够以前买一个小挎包,冲动就买了。
普通人的钱,一直是最好收割的。因为没有大钱可以花,反而对于小钱没有感知。
对于普通人而言,或者很多行为都够不上所谓的消费降级,无非是回归我们中国人的优良品德——勤俭节约上了。
质疑父辈,理解父辈,成为父辈。
二十多岁的自己,都在和外界做比较。买东西注重品牌,注重这个东西是否赋予价值。但也因为如此,多了很多动力,想不断努力去激励回馈自己。
如今三十多了,开始向内求,如今的我更关心自己是否得到成长,是否买到合适的东西,毕竟,也到了开始喝茶盘串的年纪了。
但我始终觉得年轻人,还是有保持点欲望好。这个世界原本就是由各种欲望组成,有欲望才有探求。如果连年轻人都没无欲无求,消费降级在年轻一代也成为一种趋势,那其实很可怕。
这对于年轻人而言,可能是一种觉醒,但也意味着,大家都心照不宣,知道再努力,也弥补不了阶层的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