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媒看渭源】渭源:文明浸润一座城

民生   2024-12-19 15:08   甘肃  


航拍下的渭源县城一隅。渭源县委宣传部供图

近年来,渭源县接续发力,把提升城市软实力与巩固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省级卫生城市创建成果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升城市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

文明新风使这座城市更加温度。

外塑城市颜值

“渭源县城这几年建设得越来越好了,河道被改造后,不仅变得整洁了,而且更加美观了,我经常带着家人来这里散步。”冬日阳光下,市民陈怡萍与家人怡然自得地漫步在渭河生态公园。

总投资84.14亿元的46项城市建设项目,对城区老旧小区、农贸市场、绿化美化等进行改造升级,建成水文化展示节点3个、渭河生态文化长廊10公里,累计治理河道138公里,修建河堤201公里……近年来,渭源县按照“南游北居、南展东拓”发展方向和“宜居宜业宜游”“景城一体”的目标,持续加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渭源县坚持生态优先,按照打造“西部生态文化旅游名县”和“山水园林城市”的目标定位,坚持“四季有绿、三季有花”标准,优化“绿随路建、有路皆绿、绿美结合”和一路一树一街一景的思路,实施城市生态绿化加密和生态景观提升工程。目前,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240.46公顷,绿化覆盖率38.5%,绿地面积221.08公顷,绿地率34.3%,2024年新增建成区绿地面积8公顷。

在城市水域建设上,渭源县依据渭河穿城而过的特点,规划实施了总投资1.79亿元的渭河(渭源段)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项目。坚持河床、河堤、河岸一体治理,防汛、生态、治污系统修复,产业、文化、体育整体融合,全力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美丽幸福之河。

随着一项项民生项目相继落地,渭源县颜值越来越高,2023年被评为甘肃园林县城,渭河渭源段成功创建甘肃省第二批省级幸福美丽河湖。


渭源县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六大工程”,在全社会营造向善向好的浓厚氛围。

内修精神气质

躬身问诊三十载,用医者仁心甘当诊疗一线“孺子牛”的张锦军;一双操劳的手,一副柔弱的肩,将孝亲二字写满寒来暑往的潘应芳;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挽救宝贵生命于一瞬的温亚莉、郭自强、羊遵儒……

先进引领方向,榜样凝聚力量。

“渭源县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气,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六大工程’,在全社会营造向善向好的浓厚氛围。”渭源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办副主任景莉君说,这些道德榜样正是身边平凡的你我他,在关键时刻,他们传播真善美、传递正能量,激发向上向善的奋进力量。

与此同时,渭源县将群众个性化服务需求与志愿服务事项有机融合,聚力打造“道德银行”志愿服务品牌,选树培育新时代文明实践优质品牌16个,精心培育打造了“文化服务、文旅推介、理论宣讲”等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圈,取得良好效果。

“自从有了‘道德银行’,大家参加村里的活动更积极了。”渭源县清源镇城关村东关社村民苏艳说:“上一季度我参加植树、垃圾革命等活动积了40多分,用积分兑换了洗衣液、卫生纸。”

“道德银行”是渭源县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方面的创新。自2023年运行推广以来,全县累计赋定积分75.23万分,兑换奖品价值54.36万元,“德治教化”助力基层治理的作用日益凸显。


渭源县积极开展各项志愿服务活动。

擦亮文明底色

林新平是渭河源大景区的工作人员,也是一名志愿服务工作者。他乐于助人、拾金不昧,先后解救被困和受伤游客20多人次,主动联系归还游客遗失的现金数十万元,银行卡200余张,受到广大游客的一致赞誉。

这是渭源县积极推进“578”志愿服务活动的生动写照。如今,当地形成了每周五“社区吹哨,志愿者报到”的常态化服务模式。2326名志愿服务者累计开展活动1460场次,先后解决群众困难诉求468件,开展普法宣传活动80多场次、环境卫生清理850多场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20条。

社区服务关系民生、连着民心。周温馨是渭源县清原镇高宁庄社区党委书记,在社区工作中,她坚持党建引领,推动社区治理,组建“五老人员”志愿服务队,组织辖区老年人开展文化文艺活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关爱慰问困难群众和留守老人儿童“五帮五送”活动,向群众传递社区大家庭的温暖。

“三年来,社区组织开展文化文艺活动52场次,慰问活动89场次,受帮助167人次,收集建议52条,办理实事93件,惠及群众357人次。”周温馨说。(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杨唯伟 通讯员 王惠民 朱建会



来源:新甘肃客户端

编辑|漆曼莉       责编|侯丽花

编审|漆国华       监制|张安军

往期回顾
注意!不收费!市场监管总局紧急提醒→
全国范围,优惠政策!财政部发布

分享、在看与点赞,至少我要拥有一个



爱渭源
聚焦时政要闻,发布权威资讯,关注社会热点,反映百姓心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