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沧桑的罗峰傅氏祠堂
刚创建时坐落在罗山龙头介。创建前族内“衣冠不绝”,出了二十多名进士。创建后六十年乏人登科,所以于宋淳祜壬寅年,将宗祠迁到龙头左畔。后于宋宝祜丙辰至咸淳甲戌年间,又登科六人。
宋景炎丙子年间(公元1276年),元兵攻下兴化军,莆田仙游两县遭杀害3000余人,乐土化为灾区,屋宇尽被焚荡,惟祠堂独存。癸丑年冬,大兵屯住在宗祠中,但在戊寅年(公元1278年)春,宗祠又被烧毁。元至元癸巳年间,在正伦常旧址上草建数间,中央为妙应禅师道场,右旁供奉列祖。到大德丙申年间,再架后寝,安奉列祖。
辛丑年冬,再架中门及东西走廊。元至大戊申年(公元1308年),再盖妙应殿于宗祠之右,恢复原来规模。元至正壬辰年间(公元1341年)邑大荒,县民陈一壶率众攻在,杀死马知县。同年四月四日,奉思堂及正伦厅,进士题名的匾碑等被焚成灰烬,惟妙应像与西廊仪门而幸免。
明天顺四年庚辰冬(公元1460年),重修宗祠。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祠堂又被倭寇烧毁。到明万历丙子年(公元1576年),重建祠堂在荐井左,坐戌向辰。明进士吏部稽勋司郎中傅夏器参观祠堂后,写了一首诗,题为《重建罗峰祠堂有咏》。诗曰:“天作高山,傅氏所荒。神其发祕,世发其祥。令名令德,如圭如璋。其会济济,其流洋洋。我已之后,孰不附壁以腾骧。而傅氏藐之若无,高有楼云,低有流泉,以祀以燕,其鼓渊渊。有庙翼翼,孙水局旋。郁纷芹藻,跃飞鸢。以歌以舞,其鼓绵绵。神明在天,宾卸在筳。礼乐在庭,诗书在贤。世德是求,荐福万年!”
清康熙十九年庚申(公元1620年),宗祠迁建于罗山,同时还写了《罗峰傅氏重点祠堂记》,半山一个小山丘叫乌石山,坐辛向乙。五十五丙申年间(公元1656年),再迁数武之地,立祠从西向卯,即现在的宗祠。清朝议大夫,福建台湾府知府蒋元枢写了一首诗《阅罗峰傅氏祠堂》,诗曰:“罗峰巍衍自离,起伏蜿蜓到石碑。相传神仙黄妙应,相地相骨非相皮。唐时傅家三世祖,支分武荣来创宇。尔居我穴谶语奇,果然累叶多簪组。为忠为孝代有人,配享蒸尝秋复春。虽是沧桑常变易,千年聚族一家亲。我来瞻仰思前哲,世谊通家岂浪说。顾彼峦麓说云封,孙曹群是邦之杰。”
到了清光绪28年(公元1902年),仙游县发生“坐贾捐”事变,罗峰又遭一次劫难,被官兵烧杀惨重,仅宗祠没有被烧毁,保存原来的规模和面貌,即现在的宗祠面貌。
罗峰傅氏宗祠,建筑规模宏伟,总占地面积1380平方米,建筑总1130面积平方米(长48米,宽23.5米)。该宗祠保存明清的建筑风格,象一座气魄宏大的宫殿,分为三个殿,即前殿,(门厅)、正伦堂、祖宗殿。祠堂正面有三个大门,中间大门上悬挂着‘傅氏祠堂”大匾,文字刚劲有力,美观大方。
进了大门是前殿(门厅),再进了门厅是一个大天井,天井内裁满奇花异草,时时散发出清香。天井两旁是走廊,清洁明亮。
第二殿是正伦堂大殿,大殿高大、宽阔、明亮,可容纳一千多人。大殿屋顶挂满大匾:有进士匾、少师匾、大将军匾、开国男匾、探花匾、翰林匾、神童匾、总制匾、剌书匾、忠孝廉节匾等等,文革时已失传。
每年端午节祭祖就在大殿举行。大殿两旁是小厅,右边放置一个大鼓,以供祭祖之用。
第三殿是祖宗殿,庄严肃穆,中央供奉傅氏列祖列宗,墙壁上挂着祖宗画像,栩栩如生。他们是全国傅氏始祖、商朝名相傅说,开闽始祖、银青光禄大夫、节度使傅实,开仙始祖、大将军傅仁裔之子傅瑞,宋少师傅楫,宋奉直大夫傅嵩。第三殿两边,还供奉黄妙应祖师和临水夫水。
由于在两宋期间,罗峰出了许多进士和名臣,给罗峰傅氏宗祠带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吸引着不胜枚举的名人儒士和文武官员到这里寻古探幽,观光环赏,著书立说,留下瑰丽的文章和美妙的诗篇。